联系象征主义的特征谈谈对荒原的理解

1 原型意象与“荒原”的总体象征意蕴
长诗《荒原》的写作主要受魏士登女士的著作《从祭仪到神话》和人类学家弗雷泽的巨著《金枝》的启发,以渔王和圣杯传说为原型,这个神话传说构成全诗的总体意象。渔王掌管着国家、生命,但是由于渔王年老力衰,身患重病,失去生命活力和繁殖能力,于是大地开始干裂荒芜,本来肥沃的国土变成一片“荒原”。而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寻找到圣杯,治好渔王的病,挽救国家。圣杯通常指耶稣受难前与12个门徒共进晚餐时所用的杯子,有史以来有许多关于骑士为寻找圣杯而历险的传说。后来圣杯逐渐演变为生命力的象征,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力。于是年轻的英雄骑士身佩利剑,出发去寻找圣杯,途中历尽千难万险,最后终于找到了圣杯,治好了渔王。果然天降大雨,万物复苏,“荒原”得以拯救。
长诗腔春的题目“荒原”作为全诗的主要意象,带有强烈的象征韵味。长诗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期,当时的欧洲正从战争的余悸中逐渐恢复,政治、经济、社会都四分五裂,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动荡的社会也蔽圆搏导致了人们精神世界的虚无,精神文化的败落。这时期的人们失去了精神追求,内心空虚,犹如行尸走肉,游荡在这个世界。在艾略特看来,西方文化就像一片贫瘠的土地,没有精神寄托和方向。而“荒原”的意象正是这一时期欧洲或整个西方社会没落衰败的逼真写照,是西方人民精神文化贫乏落后的真实反映。
2 《荒原》的生、死、再生的意象系列
长诗中有很多与死亡有关的意象,诗人之所以大肆描写死亡是为了对现实世界进行尖锐的揭露和再现。但《荒原》中的死亡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死亡,不是终极死亡,而是有着生的意义的死亡,是再生的前提。

荒原的象征主义有哪些特征图片

在长诗的第一部分中作者写到:“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哺育着/丁香,在死去的土地里,混合着/记忆和欲望,拨动着/沉闷的根芽,在一阵阵春雨里。/冬天使我们暖和,遮盖着/大地在健忘的雪里,喂养着/一个小小的生命,在干枯的球茎里。”四月本来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充满生命力,宏祥但是在艾略特笔下却成为“最残忍的月份”;而冬季原本是冰天雪地,死气沉沉的季节,却被艾略特说成是提供温暖的季节。四月成了“最残忍的月份”,孕育生命的土地成了“死去的土地”,揭示了现实世界已经被空虚、衰败笼罩,正一步步走向死亡。但“哺育着丁香”、“根芽”、“喂养着一个小小的生命”却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色调、复活的希望,使我们看到了再生的方向和现实。
艾略特描写伦敦城:“飘渺的城,/在冬天早晨的棕色雾下/一群人流过伦敦桥,这么多人,/我没想到死亡毁了这么多人。”在艾略特看来,伦敦城是一座“飘渺的城”,非现实的城。“叹息,又短又稀,吐出了口,/每一个人的目光都盯在自己足前。”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活死人”机械运动的图画,没有思想,没有生机,周围一片死亡般的孤寂。然而作者笔锋一转,随即问了两个问题:“去年你种在你花园里的尸体/抽芽了吗?今年它会开花吗?”“种”、“抽芽”、“开花”则意味着生命的诞生,表达了再生的美好愿望。
此外,“水”与“火”也是象征再生的重要意象。“水”在《荒原》中具有双重象征意蕴。一方面,“水”是万物之源,象征着生命,有了水万物就能生长;但“水”也能带来死亡,当象征着情欲的水泛滥时,将淹没人类的理性和智慧,使人们变得愚蠢。在第四部分《水里的死亡》中,作者将淹死的水手与基督教用水给死者洗礼的仪式相连,象征着死亡是一次超度,是再生的前提。“火”也具有同样的意义,“火”代表人们的欲望,当欲望之火无法控制时就会引起罪恶;但“火”又能净化人类的心灵和思想,除去一切杂念,燃尽一切罪恶,把人们从堕落的边缘拯救回来,通过火的历练得到再生。
《荒原》中所描写的宗教仪式,如“水里的死亡”,“火的布道”等等就是在为死者超渡灵魂,使其死而复生。诗人描写丧失信仰、衰败堕落的世界,是企图将世界重新拯救过来。
3 《荒原》与艾略特对西方社会的拯救
长诗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犹如一片荒原,社会肮脏混乱、毫无秩序可言,生活毫无意义、虚度时光,人们失去信仰、理想、追求,精神空虚,道德沦丧,人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艾略特看到了西方社会这一状况,并提出要拯救西方社会。他认为一战后的欧洲也急需寻找圣杯,从而拯救“荒原”、拯救社会、拯救人类。圣杯象征着拯救荒原的希望,但如何寻找圣杯呢?在艾略特看来,这圣杯就是宗教,寻找圣杯就是信仰上帝、皈依宗教。
艾略特抨击现实,批判社会,认真思考社会、阶级矛盾以及现阶段的问题。他强烈反对社会革命,主张以宗教政治来消除社会弊端,解决现实问题,借用宗教来复兴西方堕落的传统文明。艾略特认为,在《荒原》中圣杯就是宗教,寻找圣杯、治愈渔王的做法正是出于艾略特皈依宗教的主张。
第三部分《火的布道》通过佛诫归劝人们要想摆脱情欲,必须皈依宗教。人类的种种罪恶正是由于强烈的欲望之火导致的,但火也能焚烧一切罪恶和丑陋,所以“火诫”要求燃尽一切世俗情欲。荒原中人们的情欲之火、愤恨之火,只有通过烈火的焚烧,才能获得拯救;只有经过烈焰的净化,精神才能得到洗礼,得到升华。荒原人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失去了信仰和追求的人们,不再考虑人生的意义,不再在乎生活的色彩,犹如失去灵魂的躯壳,在这世界漫无目的的游荡。作者惟有祈求宗教能够改变现状,拯救人类脱离苦海。
第五部分《雷霆所说的》道出了拯救荒原的主题。诗人在这一部分中开始探索拯救荒原的途径和方法,最终雷霆说出了拯救的办法:舍予,同情,克制。雷霆向人们传达了上帝的旨意,凡想脱离苦海的人们,唯有顺从上帝的意旨,生活在宗教的思想中,怀有舍予、同情、克制的心才能获得最终的拯救。
《荒原》无疑是艾略特最重要的诗作之一,也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被誉为现代文学的里程碑。在作品中,艾略特以其敏锐的观察力、犀利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揭露出西方社会的乱世状态,反映出西方文化的衰败空洞以及人们孤独空虚的内心世界,把一战后的西方世界真实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我们对西方社会以及人民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并且为读者理解《荒原》这部巨著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及帮助,这一点是其他作家无法与之匹敌的。

象征主义文学有哪些诗人?

象征主义清厚致者们强调发掘隐匿在自然界背后的理念世界,凭个人的敏感与想象力来创造超自然的艺术。尼采、弗洛伊德以及柏格森的思想是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

象征主义者层景他危,在题材上注重描写个人幻影与内心感受,很少涉及广阔的社会题材;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泛的修辞与生硬的南铁致江用铁见富阶说教,主张用有质感的形象与暗示、烘托、对比以及联想的方法来创作。此外,象征主义文学作晶特别重视音乐性与韵律感。

象征主义文学在诗歌领域内的成就是最高的。美国诗人爱伦·坡的理论草王案保与创作对法国象征便领从屋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影背脱氧他的《诗歌创作原理》主张反自然、反说教的诗学观点,还强调形式美、暗示性以及音乐性,是象征主义的理论开端。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就是第一部具有象征主义特质的诗作。

19世纪70、80们今号旧粒厂云年代蜚声法国诗坛的保尔·魏尔伦在《诗的艺术》中提倡:诗歌应该首先要有音乐性,那是流动的、朦胧的、清灵的;选词上要求模糊与精确相结合;要色晕而不要色彩;不要格言警句、插科打诨类的东西。他的代表作品还有《三年以后》、《白色的月》和《狱中》等等。

阿史尔图尔·兰波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中较激进的一位,他为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带来了超现实主义的因素,其诗作以其瑰丽的色彩而著称。他的代表作是《醉舟》、《母音》和《地狱一季》。1912年,兰波成为超现实主义文学的鼻祖染抓哪历复。

斯蒂凡·马拉美,被誉为“象征主义之象征”,是象征主义发展历程中杆办衡硫华菜脚的关键人物。他是第一个将象征主义理论系统化的诗人。马拉美的《天鹅》、《海洛狄亚德》和《牧神的午后》是他的代表作品。保尔·瓦雷里的作品有《年轻的司命女神》、《脚步》、《石榴》、《风灵》以及《海滨墓园》。奥地利的莱纳·于说气兰著更马触名待玛利亚·里尔克是象建宗工交吃受征主义在德语文学中的代表。他的作品有《豹》、《致奥尔弗斯十四行诗》和《杜伊诺哀歌》,也正是这针倒些作品奠定了里尔克在现代诗坛上大师的地位。他的风格晦涩难懂,其中有很多存在主义的观点、象征主义诗歌系统化以及抽象化的罪件向制矿圆丰温杨参批特点。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威廉·巴特勒·叶芝以及T·S·艾略特。叶芝的作品有《奥辛之浪迹》、《驶向拜占庭》、《丽达与天鹅》以及《在学童中间》等等,还有理论著作《灵视》。艾略特是英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荒原》和《四个四重奏》。

6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