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里的雪
芝加哥是一座大湖边上的城市, 每到冬天都少不了大雪封门, 天地苍茫的日子。
在这样的日子里,没有什么比在温暖的芝加哥艺术馆里欣赏一幅雪景更惬意的事情了。
此刻我就站在芝加哥艺术馆的画廊里,窗外是雪景, 面前也是一幅雪景。一幅巴黎郊外的雪景。银搜
这是一幅法国印象派大师毕沙罗的作品,描绘的是卢沃谢讷,巴黎郊外的一个小城。
遥想画家创作这幅画的1870年,印象派开山立派的第一次画展还没有举行。
那个年代是一个艺术的大时代。那些后来赫赫有名、作品动辄拍卖价格数千万的印象派大师们, 大多数还在巴黎蒙马特街头的小酒馆里惶惶不可终日。毕沙罗也是其中一个。画家落寞,笔下风景也清冷萧瑟:寂静清冷的树林,一个孤独的人, 艰难地在茫茫雪野里独行。
我离开这幅画,继续前行, 找寻其他的雪景,却发现艺术馆里有关雪的艺术品却并不太多。
其实不只是芝加哥艺术馆,仔细搜罗一下世界各地收藏的名画, 你也许会发现,能看到的雪景的名作并不能算多。
这是为什么呢?
西方世界在文艺复兴之前, 绘画题材局限于宗教, 几乎没有风景为主题的作品, 更不用说雪景。
文艺复兴开始后, 画家开始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宗教题材。但是在文艺复兴鼎盛的地中海沿岸,由于气候温暖, 雪都很少见到, 也鲜有关于雪的作品。
到了十五、十六世纪, 现代油画技术在北欧逐步形成、完善,并传回了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和威尼斯。 画家的绘画题材也从宗教开始拓展到风景, 或者在大幅的风景衬托下表现主题。而最早着重描绘雪景的西方画家, 不出意外地来自多雪的北欧。最著名的一位就是16世纪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尼德兰的大师彼得·勃鲁盖尔。
老勃鲁盖尔的代表作是现珍藏于维也纳艺术史美术馆的板上油画《雪中猎人》,又名《冬猎》。此画为《一年四季》组画中的一幅。画面宏大而细腻,所表现的是从一个山坡的高度去俯瞰银装素裹的郊野,有几位猎人正带着一群猎犬从山岗上下来。画上白雪皑皑,寒凝肃杀。 中景上结了冰的池塘上,人们在那里滑冰、捕鱼。猎人们和猎犬打破了冬日的荒凉与静寂。
彼得·勃鲁盖尔十分钟爱描绘雪景,他把一系列的宗教故事场景也放在了雪天,这是艺术史上颇为独特的构思。
在伯鲁盖尔之后,两百多年过去了。在法国, 印象派出现了。
印象派, 又被称为“外光画派”。
多位印象派的大师,包括毕沙罗,莫奈,高更,还有后印象派的大师梵高都有雪景的杰作。
毕沙罗创作过很多雪景作品,除了那幅收藏在芝加哥艺术馆著名的《卢沃谢讷的雪》,他的另外一幅为人熟知的一幅雪景, 是他晚年创作的《蒙马特大街冬天的早晨》。
这幅画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收藏,是毕沙罗的代表作之一, 在一百多年之后依然被追捧。这幅画的复制品的销量很高, 在很多人家的客厅里都可以见到这幅画的复制品。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巴黎蒙马特区的街景。蒙马特是巴黎最年轻的一个区, 属于当时的城乡结合部。从外乡怀揣着梦想的艺术家,文学家和其他的三教九流都聚集在这里。这里不但有高大神圣的教堂,还有画家、文学青年聚集的小丘广场,传奇的红磨坊,还有写满爱情的巴黎爱墙。这个地方是后人眼中无数传奇故事发生过的圣地。
毕沙罗的雪景就是蒙马特大街的众生相耐搏耐。略带金色的光线洒在积雪覆盖的清晨街道。芸芸众生形色匆匆, 在光影下的雪地里面目模糊。
同是印象派大师,莫奈可以说是最热衷于描绘雪景的一位了。他一生创作了近百幅的雪景,包括这幅是1869到1870年间作于诺曼底的“喜鹊”。
画面里,一场大雪过后, 天气微微放晴,但仍然有些阴暗。柔和的阳光穿过云层照在厚厚的积雪上,不那么结实的篱笆墙几乎要被积雪压倒了。篱笆墙后面有一栋农舍, 却没有人烟,整个世界安静而整齐。画昌春面上唯一的生气来自篱笆门上停落的一支喜鹊。它落在这里,羽毛光鲜,左顾右盼,似乎随时会振翅飞走。
莫奈自己把他所描绘的这支蹲在篱笆上的喜鹊,叫做整个乐谱上的一个“孤独的音符”。有了这只喜鹊, 这已经不是一幅静止的油画, 而变成了一首蕴含着活力的诗, 一首无声的乐曲。
在描绘这幅冬日雪景时,莫奈细致地处理了光线和阴影的变化,在白色的雪景中尝试着采用了红色、蓝色、紫色和黄色的色调。这幅画是他对光线在室外呈现的不同颜色所做的一个大胆的尝试。农舍的温暖色调与屋顶的清冷及篱笆的深蓝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农舍树后的天空画得更明亮温暖些,大门右侧树木的颜色变淡……雪后篱笆墙投下的淡蓝阴影、雪地反光与阳光彼此辉映及明暗交接都被巧妙地记录了下来。
和莫奈几乎所有的画作一样,这幅冬天风景画中的极品,这幅把乡村雪景的美丽和轻盈描绘到了极至的佳作,依然不入学院派的法眼,被又一次排斥在沙龙画展之外。在今天,这幅画已经是巴黎奥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这幅画里还藏着一个有趣的花絮:仔细看一下喜鹊的影子, 也许有细心人会发现:影子好像画反了……不知道这是不是落选沙龙展的一个原因呢?
莫奈对雪景真的情有独钟。在他的百幅雪景中,早期作品是出于对环境色的研究,在柔和的银灰色调中增加优雅的蓝紫色阴影,体现出静谧祥和的意境。到中期,融合了浮世绘的风格,弱化了透视,色彩丰富起来。在后期,则重视装饰性,强调形式美感。
莫奈的雪景里面佳作很多, 多数描绘的是他生活过的阿让特依和吉维尼的美丽的冬日风景:
另外一位后印象派大师梵高,他的雪景里则浓缩着他短暂人生的跌宕起伏。
还是那个大时代,1888年的巴黎蒙马特,此时的毕沙罗、马奈、莫奈都已经名满天下。 依然黑暗无望的画家生涯,拮据的生活,甚至巴黎阴霾的冬天都让35岁的梵高感到身心疲惫。他毅然坐上开往南方的车,行囊里只有颜料,画笔和弟弟提奥的信。
到了南方小城阿尔勒,他惊奇地发现他心里温暖的南方竟然还被积雪覆盖着, 但是他一下就爱上了这个地方, 决定留下来。当时他肯定没有想到,这个地方将会成为他艺术创作最重要的一站,也几乎就是他的生命的最后一站。
梵高到了阿尔勒就开始创作。这幅雪景里, 残雪下面透出生机勃勃的绿色, 远处的一抹亮色让人感到温暖而不是萧条。 戴帽子的人身后的小狗给画面增加了几分动感。这幅看似简单的风景画,传递出一种安静、祥和、充满希望的感觉。
梵高刚刚到了新的地方, 心情比在巴黎时开朗了很多, 心中的希望像是积雪覆盖着的种子, 一点一点开始萌芽。 虽然依旧是冬天, 但是积雪很快会消融, 美丽的田园风景会显现出来,会落在梵高的画布上。
多年以后,这幅画几经辗转被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收藏。在2017年9月,当时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博物馆提出借这幅画装点下总统的白宫椭圆办公室,但是被博物馆断然拒绝了。
梵高另外一幅有名的雪景是《白雪覆盖的田野和犁耙》。
这幅画作于梵高到阿尔勒一年以后。和刚到阿尔勒创作的那幅雪景相比,技法有了明显的不同。雪野有着波浪般的动感,冷暖色交错而协调。描绘的是一个冬日里阳光下的田野,微弱的热气在缓慢地升腾,清冷却又有一丝温暖。一大群乌鸦在田间觅食,时起时落,传递出几分生机,同时又给人一种不安和不祥的预感。乌鸦和麦田是梵高画作里不断出现的象征生命和死亡的意向。这两个意向时刻搅扰着梵高这个伟大却难以为世人理解的灵魂, 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另一位后印象派大师,和梵高相爱相杀的高更, 也有雪景杰作, 这就是《雪中的布列塔尼村》。
这幅雪景颇为有趣。 高更是在1894年4月到11月之间在布列塔尼创作的这一幅雪景。而在这段时间里, 布列塔尼根本不可能下雪!
这实际是画家心中的雪景。这一年, 梵高已经离世, 高更在大溪地的一系列创作完全得不到巴黎艺术圈的认可。 他经济窘迫,心情低落,站在自己的人生十字路口。
画面里没有任何人或动物, 树木也没有一片叶子, 烟囱里没有一丝炊烟。 教堂的尖顶也冲出了画面之外。 死一般的寂静是不是正是画家心里的写照?
在高更以后,在印象派和后印象派风行的几十年里直到二十世纪初,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醉心于描绘雪景。
在欧洲远端的俄罗斯,二十世纪初出现了几位风景画大师。其中一位, 他的名字叫做伊万·费多罗维奇·乔尔塞。他的名字并不那么响亮,但是他的雪景堪称一绝。
乔尔塞1877年生于俄国圣彼得堡。他1903年二十多岁初露头角,在彼得堡法兰西艺术院的举办了第一次展览。随后,他不但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所有主要画廊的参展,还被选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宫廷画家。他到世界各地去探索不同的风景,在欧洲、亚洲、北非和北极地区的旅行中,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来研究自然和描绘自然之光。
1917年俄国革命后,由于与沙皇的关系,乔尔塞被迫离流亡开了俄国,在巴黎定居。1923年,法国艺术沙龙展出了他的第一幅作品,他逐渐成为最杰出的沙龙艺术家之一。后来他又辗转来到了美国。
人们形容他的雪景灿烂而美丽,就像大自然本身的一面。他是一位描绘被倾斜阳光镀金的雪景的大师,被称为“光的魔术师”。
……
乔尔塞一生辗转,从俄罗斯到欧洲再到美国,走遍了世界,画遍了世界上的雪景, 但他最钟爱的还是圣彼得堡冬天的白桦林。
毕沙罗生活在蒙马特, 从一名不文到功成名就, 他执着地画着蒙马特的四季。
莫奈上百次地描绘法国家乡的雪景。
而梵高是个失去了家乡的人, 他的雪景时而是春天的希望, 时而是埋葬在苍白下的绝望。每一幅雪景下面,都是这个不安的灵魂的一次呐喊。
……
遐想之中,我沿着艺术馆的长廊缓步前行,慢慢走过莫奈的那幅“雪中的干草垛”。
画上, 残阳映照着残雪。这幅风景, 静止而永恒。
而窗外, 芝加哥已是华灯初上。天上的雪, 还在无声地落下,街道已经被厚厚的大雪覆盖了。
毕沙罗曾画过一
参考答案:正确
马特.迪蒙都演过什么电影??
-1 谍影重重4 伯恩的遗产(2009拍摄)2010放映
0 十三罗汉/瞒天过海3Oceans Thirteen(2007)…..Steven Soderbergh
1 Running the Sahara (2007) ….. Narrator
2 谍影重重3The Bourne Ultimatum (2007) ….. Jason Bourne
3 牧羊人 The Good Shepherd (2006) ….. Edward Wilson
4 无间行者 The Departed (2006) ….. Colin Sullivan
5 Margaret (2006) ….. Mr. Aaron
6 Tsunami Aid: A Concert of Hope (2005) ….. Himself
7 Magnificent Desolation: Walking on the Moon 3D (2005) ….. (voice)
8 格林兄弟 The Brothers Grimm (2005) ….. Wilhelm Grimm
9 Bruce Willis (2005) ….. Himself
10 “Project Greenlight 3” (2005) ….. Himself
11 辛瑞那 Syriana (2005) ….. Bryan Woodman
12 十二罗汉 Ocean’s Twelve (2004) ….. Linus Caldwell
13 欧洲任我行 EuroTrip (2004) ….. Donny
14 纽泽西爱未眠 Jersey Girl (2004) ….. PR Exec #2
15 Howard Zinn: You Can’t Be Neutral on a Moving Train (2004) ….. Narrator (voice)
16 谍影重重2 The Bourne Supremacy (2004) ….. Jason Bourne
17 Sur les traces de Gerry (2004) ….. Himself
18 ‘Saving Private Ryan’: Boot Camp (2004) ….. Himself
19 “Journey to Planet Earth” (2003) ….. Narrator
20 Saltlake Van Sant (2003) ….. Matt Da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