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辛格·薩金特的畫作賞析
【畫作名稱】《亨利·懷特夫人》【創作者】約翰·辛格·薩金特(美國)【創作年代】1883年【風格】【題材】肖像【規格】221cm×139.7cm【材質】布 油彩【存藏處】華盛頓 科克蘭美術館藏【作品賞析】懷特夫人肖像描繪得極其精細,夫人身上的長裙,從整體看顯得銀光閃閃,但都是一種較爲灰暗的色調,因而有一種透明感。懷特夫人被描繪得舉止端莊、冷靜凝神,具有豐富的内涵。深色的背景使整個服飾富于節奏感,并且和諧統一。夫人身後英國古典式沙發椅的點景,使這幅肖像畫充滿英國情調。 【名稱】:《石竹、百合、玫瑰 》【類别】:布面油畫【作者】:薩金特【創作時間】:1885-1886年【尺寸】:174×154厘米【現藏地】:倫敦泰德畫廊【作品簡介】《石竹、百合、玫瑰》是薩金特表現瞬間光影效果最突出、最著名的一幅油畫。這幅畫描繪了黃昏暮色籠罩下的花園裏,兩個純樸天真的小姑娘正在點燃手中的燈籠,背景是一叢叢盛開的石竹、百合、玫瑰。白色的衣裙與粉紅、淡黃的花朵,閃爍的燈與映在臉龐上的紅暈,冷暖兩種相互對比且相輔相成的色調,構成了畫面既溫馨又浪漫的圖景。爲了準确表達黃昏朦胧的天光和燈籠光影下小姑娘白衣裙的色彩效果,以及鮮花、樹葉、草叢等複雜的形、光和色的對比關系,他常常把畫布拿到戶外寫生或修改。每到黃昏來臨,他搶時間抓住瞬間光影的變化進行觀察和創作。工夫不負有心人,這幅畫後來送到英國皇家美術館展出時,取得意想不到的反響。人們評論說:“它是那樣光彩奪目,以緻使周圍其它畫作黯然失色。”
水仙花、玫瑰花、百合花的特點、象征
水仙:水仙花的知識 【簡介】 名字: 拉丁語和英語蒸講報沖證菜技跳:Narcissus,另一個常用的英文名字“Daffodil”事實上隻是它的一個分類的名字。 而被中國人通常認爲的水仙也隻是它的其中劑決滿商迫一個在中國的大品種N以把角理并适假雙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 Roem。 科學分類: 域:真核域(Euka信rya) 界:植物界(Plant離圖承聽混甲嚴度美測ae)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單子葉植物綱(漸溶脫河Liliopsida) 目:百合目(Asparagales) 科:石蒜科(Amaryllidaceae) 【别名】淩波仙子、玉玲珑、金盞銀台、姚女花、女史花、天蔥、雅蒜; 【形态特征】石蒜科多年生草本。地下部分的鱗莖肥大似洋蔥,卵形至廣卵狀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葉狹長帶狀,二列狀着生。花葶中空,扁筒狀,通常每球有花葶數支,多值入内塊月者可達10餘支,每葶數支,至10餘朵,組成傘房花序。 因多爲水養,且風意路慶困衣紀劃才州我葉姿秀美,花香濃郁,亭亭玉立水中,故有”淩波仙子”的雅号。水仙主要分布于我國組階沒東南沿海溫暖、濕潤地區,福建漳州、廈門及上海崇明島最爲有名。水仙是草本花卉,又名金盞銀台、玉玲珑、雅蒜等,原産于我國浙江福建一帶,現魚謂白已遍及全國和世界各地。水仙花朵秀麗,葉片青翠增目心測金玉夜,花香撲鼻,清秀典雅,已成爲世界上有名的冬季室内和花園裏陳設的花卉之一。 此屬植物全世界共有800多種,其中的10多種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水仙原分布在中歐、地中海沿岸和北非地區,中國的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個變種,種名爲:Narci甲意州教染改員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 Roem。 中國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即有栽培,深得人們喜愛,是中國的十大名花之一。水仙在中國野生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以上海崇明縣和福建漳州水仙最爲有名,在數百年前,蘇州、嘉定等地也出産報議每針蘭燃貨水仙。除了常見的白色水仙外,還有一個黃色的品種叫喇叭水仙。黃水仙在歐洲栽培曆史悠久。19世紀30年代以來,荷蘭、比利時、英國等國對黃水仙的育種和品種改良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栽培品種已達到26000個,每年還有新品種誕生。中國栽培黃水仙始于19世紀末。 200站甲東溫婷故右德具舉再6年1月9日,中國江蘇連雲港市民張丙春又培育出了能開出紅、黃、藍、綠等不同種顔色的水仙,因此又叫作彩色水仙。 中國水仙的主要有兩品系: (1)單瓣型:花單瓣,白色,花被6裂,中心有一金黃色環狀副冠,故稱”金盞銀台”亦名”酒杯水仙”;若副冠呈白色,花多,葉梢細者,則稱”銀盞玉台”。 (2)重瓣型:花重瓣,白色,花被12裂,卷成一簇,稱爲”百葉水仙”或”玉玲珑”,花形不如單瓣的美,香氣亦較差,是水仙的變種。 另外還根據産地分爲漳州水仙和崇明水仙。通常所說的水仙常指漳州水仙,崇明水仙與漳州水仙的區别:旱地栽培,一般不行“閹割”手術圖困給故條群十,鱗莖較小而密實,殺對每球開花較少,一般僅1-2支花葶。據上海植物園實驗,按漳州水仙的栽培方法栽培的崇明水仙與漳州水仙并無很大區别。 【水仙的藥用】 【藥名】水仙 【别名】水仙花 【來源】石蒜科水仙屬植物水仙,以鱗莖入藥。春秋采集,洗去泥沙,開水燙後,切片曬幹或鮮用。 【性味歸經】苦、辛,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用于腮腺炎,癰疖疔毒初起紅腫熱痛。 【用法用量】 3~4錢。外用适量,鮮品搗爛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