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李金发《弃妇》形象的特征?
《弃妇》被收在作者李金发的第一本诗集《微雨》里,表现李金发式的厌世来自:"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我席省代春的哀戚唯游蜂之脑能深印着",这就是360问答李金发的诗所象征的形而上性和导左色神灵性。与别的象征不同,李金发诗所象征的往往是形而上的东西,神秘的和神灵的东西,这是为象征主义对于世界的理解所决定的。另外显示出诗句中想象的新奇性,而育散市呼丰齐另宽这种新奇的想象已经与浪漫排讲没给酸陆但论了谁主义的想象很不同了。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范军直宪卷了阻视之烦闷/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穿情承玉扩宁司因去",这三行诗很富齐诗接毛凯包次色于表现力,几笔就描绘了忧伤和烦闷的氛围。《弃妇》这首诗主要写了三带去七情个意象:蚊虫、游蜂和夕阳,宜本车族证修染站并用这三个意象抒写了弃妇绍友上神须象急使马顺可的清白、哀戚和烦闷。弃妇这个形象也象征着诗人自己所受的种种社会压迫和厌世的心态。
作为象征派诗歌,《弃妇》染做这首诗具有与其它类诗很不同的特点。"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徜徉在丘墓之侧,/永无热泪,点滴在草地为世界之装饰。"诗中暗示的指向,是内在生命,是象征主杂解土义哲学所理解的人的内在生命,而与通常的诗独全喜菜脸殖松刑功翻的暗示很不一样了。《弃妇》的创作受到唯美主义思潮让田称江面落致省的浓重影响。李金发当时认为艺术是不顾道德,也与社会是不同的世界。所以他的美的世界,是创作在艺术上,不是建设在社会上。他蒸只七的思想是颓废的、神奇的,他的为人是厌世的、远人的。在《斤求答信叶境停定微雨》诗集"序言"中,李金发曾说:"中国自文学革新派维始全过开置支剂后,诗界成为无治状态,对于全诗的体裁段红总越运变需案,或使多少人不满意,但这不要紧,美能表现一切"。这首诗运用了"诗的语法"上的创新,即意象之间联络上的创新,而这种创新往往被看成是不通顺。这使得传统诗的读者读它时,不大习惯,感到费解难懂。其实这却是作者在艺术上的创新,是象征派诗歌传到中国后的最大特点。
中国现代文学 象征主义诗歌 代表作家作品
20年代象征主义扰散诗歌的代表人物:李金发李金发(1900——1976) ,原名李权兴,笔名李淑良、李金发,广东梅县人。现代作家、诗人、美术家。生平简介 李金发早年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中学,后至上海入南昌肆洋中学留法预备班。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别是波特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一阵骚动,被称之为“诗怪”,成为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1920至1923年间,他在柏林作《微雨》。1925年初,他应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邀请,回国执教,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并为《小说月报》、《新女性》撰稿。1926年,在文学研究会出版诗集《为幸福而歌》。1927年秋,任中央大学秘书,出版《食客与凶年》。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院雕塑系主任,创办《美育》杂志,后赴广州塑像,并在广州美术学院工作,1936年任该校校长。20世纪40年代后期,几次出任外交官员,远在国外,后移居美国纽约,直至去世。 诗作内容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现代象征派诗歌的开山诗人李金始终像一个令人无法猜透的谜一样,长期被人冷落、误解。其实,李金发是一个转折点上的人物,他的出现是对胡适的"明白清楚主义”和郭沫若的坦白奔放的诗歌创作主张的反拨和校正,具有纠偏补弊之功。中国新诗自它诞生之始,就有很丰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作,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诸诗人是其最好的代表。而李金发的贡献却在于他为中国新诗引进了现代主义的艺术新质,从艺术之都法国的巴黎带来了“异域熏香”,给我们以震惊,丰富了中国新诗的内涵。他用新的艺术形式将诗歌从属于时代任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向对个人化的深层次的内在情感的传达,表现的是人的隐秘的微妙的情绪,这类诗歌与“五四”初期的白话诗是完全不同风格的两类作品。我们如果按传统的方式就无法进入他的诗歌世界,但他的作品完全有足够的理由进入文学史家的视野,有些作品如《弃妇》等甚至堪称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曾经风靡欧美的文学流派,对中国现代诗歌有着巨大的作用与影响。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诗歌意境的亲合性,开拓并丰富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视野与艺术表现形式。象征主义在中国的被引入、影响及嬗变,绝不是偶然的,是纷繁多样而又错综复杂的中西文学思潮相互碰撞与整合的结果。 本文由绪论、象征主义及其诗学主张、象征主义在中国的接受、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创作、在象征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现代诗人个案研究、结语六部分构成。 绪论评述了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论题的由来,界定了研究对象;介绍了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的研究现状与意义,清理了国内外关涉本论题的研究情况,评述了相关论著,明确了本文研究意义,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象征主义及其诗学主张一章研究了象征主义的定义,象征主义文学运动,象征主义的诗学体系及缓迅氏对原有诗歌观念的影响,象征主义诗歌发展的线索和文学批评界关于象征主义研究所作的综述和评论。 象征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一章研究了在中国现代诗歌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象征主义的传播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