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李金發《棄婦》形象的特征?

《棄婦》被收在作者李金發的第一本詩集《微雨》裏,表現李金發式的厭世來自:"長發披遍我兩眼之前,/遂隔斷了一切羞惡之疾視。""靠一根草兒,與上帝之靈往返在空谷裏,/我席省代春的哀戚唯遊蜂之腦能深印着",這就是360問答李金發的詩所象征的形而上性和導左色神靈性。與别的象征不同,李金發詩所象征的往往是形而上的東西,神秘的和神靈的東西,這是爲象征主義對于世界的理解所決定的。另外顯示出詩句中想象的新奇性,而育散市呼豐齊另寬這種新奇的想象已經與浪漫排講沒給酸陸但論了誰主義的想象很不同了。
"棄婦之隐憂堆積在動作上,/夕陽之火不能把時間範軍直憲卷了阻視之煩悶/化成灰燼,從煙突裏飛穿情承玉擴甯司因去",這三行詩很富齊詩接毛凱包次色于表現力,幾筆就描繪了憂傷和煩悶的氛圍。《棄婦》這首詩主要寫了三帶去七情個意象:蚊蟲、遊蜂和夕陽,宜本車族證修染站并用這三個意象抒寫了棄婦紹友上神須象急使馬順可的清白、哀戚和煩悶。棄婦這個形象也象征着詩人自己所受的種種社會壓迫和厭世的心态。
作爲象征派詩歌,《棄婦》染做這首詩具有與其它類詩很不同的特點。"衰老的裙裾發出哀吟,/徜徉在丘墓之側,/永無熱淚,點滴在草地爲世界之裝飾。"詩中暗示的指向,是内在生命,是象征主雜解土義哲學所理解的人的内在生命,而與通常的詩獨全喜菜臉殖松刑功翻的暗示很不一樣了。《棄婦》的創作受到唯美主義思潮讓田稱江面落緻省的濃重影響。李金發當時認爲藝術是不顧道德,也與社會是不同的世界。所以他的美的世界,是創作在藝術上,不是建設在社會上。他蒸隻七的思想是頹廢的、神奇的,他的爲人是厭世的、遠人的。在《斤求答信葉境停定微雨》詩集"序言"中,李金發曾說:"中國自文學革新派維始全過開置支劑後,詩界成爲無治狀态,對于全詩的體裁段紅總越運變需案,或使多少人不滿意,但這不要緊,美能表現一切"。這首詩運用了"詩的語法"上的創新,即意象之間聯絡上的創新,而這種創新往往被看成是不通順。這使得傳統詩的讀者讀它時,不大習慣,感到費解難懂。其實這卻是作者在藝術上的創新,是象征派詩歌傳到中國後的最大特點。

中國現代文學 象征主義詩歌 代表作家作品

20年代象征主義擾散詩歌的代表人物:李金發李金發(1900——1976) ,原名李權興,筆名李淑良、李金發,廣東梅縣人。現代作家、詩人、美術家。生平簡介 李金發早年就讀于香港聖約瑟中學,後至上海入南昌肆洋中學留法預備班。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1921年就讀于第戎美術專門學校和巴黎帝國美術學校,在法國象征派詩歌特别是波特萊爾《惡之花》的影響下,開始創作格調怪異的詩歌,在中國新詩壇引起一陣騷動,被稱之爲“詩怪”,成爲我國第一個象征主義詩人。1920至1923年間,他在柏林作《微雨》。1925年初,他應上海美專校長劉海粟邀請,回國執教,同年加入文學研究會,并爲《小說月報》、《新女性》撰稿。1926年,在文學研究會出版詩集《爲幸福而歌》。1927年秋,任中央大學秘書,出版《食客與兇年》。1928年任杭州國立藝術院雕塑系主任,創辦《美育》雜志,後赴廣州塑像,并在廣州美術學院工作,1936年任該校校長。20世紀40年代後期,幾次出任外交官員,遠在國外,後移居美國紐約,直至去世。 詩作内容 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現代象征派詩歌的開山詩人李金始終像一個令人無法猜透的謎一樣,長期被人冷落、誤解。其實,李金發是一個轉折點上的人物,他的出現是對胡适的"明白清楚主義”和郭沫若的坦白奔放的詩歌創作主張的反撥和校正,具有糾偏補弊之功。中國新詩自它誕生之始,就有很豐富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之作,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諸詩人是其最好的代表。而李金發的貢獻卻在于他爲中國新詩引進了現代主義的藝術新質,從藝術之都法國的巴黎帶來了“異域熏香”,給我們以震驚,豐富了中國新詩的内涵。他用新的藝術形式将詩歌從屬于時代任務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轉向對個人化的深層次的内在情感的傳達,表現的是人的隐秘的微妙的情緒,這類詩歌與“五四”初期的白話詩是完全不同風格的兩類作品。我們如果按傳統的方式就無法進入他的詩歌世界,但他的作品完全有足夠的理由進入文學史家的視野,有些作品如《棄婦》等甚至堪稱中國現代詩歌的經典之作。

象征主義詩人棄婦

象征主義作爲一個曾經風靡歐美的文學流派,對中國現代詩歌有着巨大的作用與影響。西方象征主義與中國詩歌意境的親合性,開拓并豐富了中國現代詩歌的藝術視野與藝術表現形式。象征主義在中國的被引入、影響及嬗變,絕不是偶然的,是紛繁多樣而又錯綜複雜的中西文學思潮相互碰撞與整合的結果。 本文由緒論、象征主義及其詩學主張、象征主義在中國的接受、象征主義與中國現代詩歌創作、在象征主義影響下的中國現代詩人個案研究、結語六部分構成。 緒論評述了象征主義與中國現代詩歌論題的由來,界定了研究對象;介紹了象征主義與中國現代詩歌的研究現狀與意義,清理了國内外關涉本論題的研究情況,評述了相關論著,明确了本文研究意義,介紹了本文研究的對象、内容、方法及創新點。 象征主義及其詩學主張一章研究了象征主義的定義,象征主義文學運動,象征主義的詩學體系及緩迅氏對原有詩歌觀念的影響,象征主義詩歌發展的線索和文學批評界關于象征主義研究所作的綜述和評論。 象征主義在中國的接受一章研究了在中國現代詩歌幾十年的曆史進程中,象征主義的傳播線索。

20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