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美术作品论文
优秀绘画作品欣赏是贯穿初中美术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所选编的都是中外优秀绘画作品的代表作。尽管美术史的发展源远流长,所选篇的优秀作品十分有限,但我们可以从这有限的几十幅作品中领略到美术的精髓,领略到时代的变迁。它不同于抽象的理论教育,我们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来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来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通过这些作品,将会对我们进行很好的美育教育。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反过来也会对人们起着美的教育作用。蚂链
1.了解历史,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邓小平说:“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要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就必须了解历史,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所以“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邓小平语)。通过史实,来树立我们民族自豪感,形成一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几千年来,从战国时期的楚墓帛画,到明清、到近代、到现代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如明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以广阔的画面描绘了北宋首都汴京繁荣的社会生活景象,还有明朝沈周的《庐山高图》、五代董源的《龙宿郊清亩民图》等,它们都是中国古代绘画史的一颗颗璀璨明珠,使我们深深感到古代文化的灿烂和社会的繁荣以及历史的悠久,从而增强我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到了近代现代,这些优秀的绘画又使我们领略到中国的苦难与先辈们为中国的独立与强大所付出的艰辛与代价。《狼牙山五壮士》这幅绘画,描绘了五壮士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舍身跳崖的英雄事迹。它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抗击外敌入侵中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帝国主义就对我国进行侵略,从此,中国人民为赶走侵略者,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抗争。《蒋家王朝的覆灭》这幅绘画给我们讲述这样的史实: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不顾中国人民要求和平建国的要求,发动了全面内战。毛泽东同志指出,真正强大的力量,不属于反对派,而是属于人民。1949年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解放军战士在总统府楼顶升起了五星红旗,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覆灭。随着国民党反对派的覆灭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的时机也成熟。《开国大典》是再现这一神圣时刻的见证,看到这幅歌颂新中国前程似锦和无限生机的绘画作品,我们的心情是何等的激动。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和无数革命先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长期奋斗牺牲的结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应好好地珍惜现在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认真学习,我们要记得邓小平所讲的话:“这个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会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加强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的一句话。美育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情操,完善道德的作用。通过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区别美与丑、高尚与庸俗、健康与颓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宋朝画家梁楷所作的中国画《李白行吟图》,画家只是用简单的几笔,但这几笔线条的粗细、干湿、浓淡及转折等变化全俱备,使人物神形兼备,一个活生生的李白就站在我们面前,画家能用轻重不一的笔触,丰富多样的墨汁变化,做到丰富而不杂乱,简洁而不单调,让欣赏者在作品里强烈地感受到不同方向力度、速度的笔触交替运用所形成美感、所产生的艺术魅力。明朝画家沈周的《庐山高图》把我们带进了风光秀丽的庐山中。我们都知道庐山是著名的风景区,画家用丰富多彩的颜色再现了庐山的美。但这仅仅是一种自然美,一种艺术美,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美——社会美。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画家用庐山的美来比喻他的老师人品的美、人答物森品的高尚。现代画家董希文的名画《开国大典》更是美的化身,是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综合体现。画家把画面处理成晴朗的天气,蓝天中白云朵朵;红地毯、红灯笼与远方的红旗;神采奕奕的领导人与兴高采烈的群众等等,所有的一切既相融合又成对比,处理成美的典范,以他宏伟壮阔的场面,辉煌灿烂的色彩,歌颂了新中国的前程似锦。初中课本优秀的绘画作品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愿这些能起到抛砖引玉、以点带面的作用。
优秀绘画作品可以通过人的视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内容,再现作品所蕴含的美,再现作品所蕴涵的历史轨迹。但是,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感受体会到,正如罗丹所说那样。初中生阅历面窄,欣赏水平有限,对美术作品只有一些肤浅的认识,对作品所展示的内涵认识不够,这就必须要求我们老师认真钻研、读懂作品,才能引导学生进入到这美的领域,才能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
色彩的生命——马蒂斯作品赏析
亨利.马蒂斯为法国著名画来自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
马蒂斯毕生最求的艺术理想主义画风是宁静、愉悦、优雅,「野兽主义」画风只是他追求理想360问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伯粒仅势史那严阶段。表现自我的装饰性简化,用最单纯却又最有表现力的色彩和造型组合,即是用平面装饰的构成性语言来节较物困答革陆选表现自我,表现自个对自然丰富而深刻的感受,最种左行若七慢无降云回终营造一个和谐、宁静和愉悦的世界。总的来讲,马蒂斯的艺术理论体系可以老纤概括为表现自我的装饰性简化,追求一出史赶龙势围伯种脱胎于传统的现代伊苏,以表会并杀张帮对活置现自我为创作的目的、以单纯的平面装饰语言为表现手段。
「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渐收求沉穿盟沿色班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远练费随措的电副绍察的需要。」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莫罗,莫罗曾对马蒂临斯说过「在艺术上,你的方法越简单,你的感觉越显著。」正是这句话引导了马蒂斯绘画风格,使他能够侍戚仿用简捷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构想的一切,对他终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色的餐桌
「我想用色块进行创作,我要象作误曲家组合和声那样来组合这些平输角流征涂色块。」
红色的画室
音乐
在这幅画中,马蒂斯着重表现一种凝神静听和沉浸在个人思绪中的状态,画面色彩早纯、强烈、饱满,线条精炼简洁。后来他在谈到此画时说「我们通过简化观念和形体从而走向宁静,这是我们唯一的理想。」
舞蹈
《舞蹈被亚境立细》描绘了五个携手绕圈的女仔坦性舞蹈人体,朴实而具有幻想深度践第术介约更笔跑。这幅画没有具体的情节,也没有令人烦恼和沮丧的内容,而描绘了一种轻松、欢快,又充满力量的场面。整幅画色彩及其简约,只有三种颜色,但却具有极大的精神力度。
很有趣的是,马蒂斯的这幅作品和中国青海马家窑文化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有惊人的相似,两者在构图的处理、线条的运用、色彩的单纯,及作品体现的动势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足见马蒂斯对东方艺术的偏好和向东方传统造型观念的银东源牛论加装灯器靠拢。
西方古典绘画在造型上主要以决面为主,线条的运用不太重要,而马蒂斯的作品恰恰是通过简洁的线条和热烈的色彩来打动和感染人的。这幅画中的线条与色彩正体现了一种奔放和热烈,团且包应国调间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量。
红操杂武称争圆居华田穿可薄棉布(马蒂斯夫人)
我梦寐以求的就是一种协调、纯粹而宁静的艺术,它避开了令人烦恼和沮丧的题材,就像一把舒适的安乐椅那样,对心灵起著一种抚慰的作用,是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