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画派活跃于什么时期?
20世纪初期流行于欧洲的艺术流派,其最重要的先驱是凡·高。这个流派的艺术强调表现自我感受和主观意象,在表现形式上,以过分夸张的形体和色彩发泄内心的苦闷,谋求官能刺激。20世纪初的德国画坛上表现主义也甚为活跃。
《呐喊》蒙克挪威德国的表现主义有两个中心,一个是德累斯顿,另一个是慕尼黑。1905年,德累斯顿美术学院的几位青年学生发起组织了一个名叫“桥社”的画会。他们把在该校任教的蒙克作为该团体的精神领袖。对传统艺术大加抨击。“桥社“是德国表现主义的重要派别之一。他们发展了一种既激进又古拙的绘画风格,融合了新印象派画家的色彩构成。其主要成员有凯希奈尔、海克尔、罗特鲁夫、诺尔德等。
1911年在慕尼黑出现了一个青年艺术家团体,名为“青骑士”画派。这一画派活动于1911年至1914年之间。它的领袖人物是康定斯基(1866年—橡凯团1944年)。青骑士派在表现主义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艺术家有:康定斯基、亚夫伦斯基、闽特尔、克利等。
表现派的精神领袖爱德华·蒙克(1863年—1944年)是北欧小国挪威人。现代最著名的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之一,在油画和版画上,都富有成就。他幼年丧母,刚刚成年又失去了父亲、姐姐和弟弟,惟一的妹妹又是精神病患者。蒙克长期侨居德国,他的版画艺术深受德国版画艺术的影响。
蒙克不幸的家庭遭梁橘遇对他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他性情忧郁、孤独、内向。他说:“疾病和发疯。是守护我摇篮的黑天使……我的家庭是疾病和死亡的家庭。的确我未能孙亮战胜这不幸,因此,这对我的艺术来说,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蒙克的一生作品很多,大多与爱情、疾病、死亡有关。代表作有《病室的死亡》、《生命的舞蹈》、《呐喊》、《青春期》等。其中《呐喊》是蒙克表现主义作品中极富表现力的力作。它是蒙克组画《生命》22幅中的一幅。这幅作品表现了慑人心魄的恐怖与绝望以及无可名状的巨大痛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虽然大多数表现主义的画家崇拜蒙克的艺术,但却在艺术的深度和形式变化上望尘莫及。他们有组织的活动也不长,“桥社”成员是因为个人风格的差异和经济的压力于1913年解散。“青骑士”也由于康定斯基向抽象形式的快速转变,而无法再进行共同的活动。于1914年解散。表现主义运动虽然维持的时间不长。但它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1948年起至1951年11月之间,又曾经出现一个国际表现主义艺术家团体——“眼镜蛇”艺术群(又译哥布阿Cobra画派)。这个画派的名称是由哥本哈根(Co)、布鲁塞尔(Br)、阿姆斯特丹(A)这三个城市名字开头的几个字母组成的。所组成的单词在法文中正好是“眼镜蛇”之意,该派的主要艺术家即产生于这三个城市。其主要艺术家有:阿佩尔、杜布菲、弗特里埃,虽然他们活跃了一段时间,但影响不是太大。
为什么说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明朝中后期部量首,苏州、松江等一些商福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在纺织、制瓷等少数行业出现“机户”。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几台至几十台,360问答开设“机房”,雇佣几个至几十个工人,而自己则脱离了劳动,成为早期的资本家。被雇佣的工人称“机工”。他们每天清晨聚集在一些桥头巷口,等待雇佣,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过着“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朝不保夕”的生活,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和机工之间的关系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也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机房”就是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
相比较,机户占有手工业生产资料(织机、机房、原料),拥有资金,靠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为生清。封建社会的地主则占有土地,靠剥削农民为生有本质的区别。但是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从范围来看,只是稀疏地出现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某些地区,如苏州、宜视元松江等地。从行业来看,只是出现在纺织、制瓷等少数行业。它只不过像河汉星空中的稀疏星云。从地位来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兴宽怕找实怕地位。它不过是自然经济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且在封建制度的残酷压制下,发展行再期善十升进的极其缓慢。所以还远不能说此事时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按正常发展,它会从萌芽状态发展成为资逐汽我米本主义大树,进入到朝资本主义社会。可这种进程被帝国主义发动的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宪会。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没有直接发展、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