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凡·德·威尔德的设计思想

威尔德的设计思想是相当先进的。早在十九世纪末,他就曾经指出“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根据理性结构原理所创造出来的完全实用的设计,才是实现美的第一要素,同时也才能取得美的本质,他提出了技术第一性的原则,并在产品设计中对技术加以肯定。1902年至1903年间,威尔德广泛地进行学术报告活动,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从建筑革命入手,涉及产品设计,传播新的设计思想,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反对纯艺术。
1906年他考虑到设计改革应从教育着手,于是前往德国魏玛,被魏玛大公任命为艺术顾问,在他桥迅的倡导下,终于在1908年把魏玛市立美术学校改建成市立工艺学校,这个学校成为战后包豪斯设计学院的直接前身。威尔德到魏玛之后,思想有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如果机械能运用适当,可以引发设计与建筑的革命。应该做到“产品设计结构合理,材料运用严格准确,工作程序明确清楚”,以这三点作为设计的最高准则,达到“工艺与艺术的结合”,在这一点上,他已经突破了新艺术运动只追求产品形式的改变,不管产品的功能性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推进了现代设计理论的发展,对德国设计影响深远。
他认为设计应以审美性、性感性为存在的目的,应鼓励独立设计中的自由和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在1914年的DWB年会上,穆特修斯极力强调产品的标准化,主张“DWB的一切活动都应朝着标准化来进行”,而亨利·凡德·威尔德则认为艺术家本质上是个人主义者,不可能用标准化来抑制他们的创造性,若只考虑销售就不会有优良品质的制作。这两种观念典型的代表了工业化发展期人们对现代设计的认识。随着工业的发展,穆特修斯的观点大获全胜,标准化已成为工业产品设计的准则。作为新艺术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威尔德抛弃了威廉·莫里斯要求回到手工制品和中世纪村社生活方式的倒退观点,认为机器对设计师和工程师是有用的工具,明确提出了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奠定了现代设计理论的基础。威尔德不仅希望标准化的机器产品能为人们带来美感享受,还希望充分挖掘其美化人类生活的潜敏纯此力。他预言工程师会成为“新建筑的创造者”。在其他方面,这位比利时大师仍然忠实于英国理论。对时髦的、常常是轻浮的新艺术风格,他尊重其功能需要,这样做非常有远见,显示了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他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创立了魏玛工艺与实用美术学校,也就是包豪斯的前身。

工业设计新古典主义带边人物

他赞成建筑设计应反映并利于其用途的实用主义。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他是著名的“新裤哗艺术”风格的领袖。新艺术风格运动运用木质,金属和石质的植物形态的韵律和自然线条代替古典和哥特式建筑物的历史形态。后来,威尔德逐步认识到机械设计将形成一种风格并将主宰20世纪的文化模式。

34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