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
巴洛克艺术(Baroque art)是十七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初发源于17世纪教皇统治的罗马,那时意大利是欧洲艺术鲁井病搞光拉占最中心,但在巴洛克后期,欧洲艺来自术中心移转到法国,它并没有明确的艺术风格,只能算是一种爱好和时尚。
文艺复兴意味着平衡、适中、庄重、理性与逻辑;而巴洛克却意味着运动、副却县牛损显吧责四追求新奇、热中于无穷、不安和对比、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大胆融合。巴洛克艺术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平静和克制,而表现为戏剧性、豪华与夸张。
如何利用光影将浪漫与现代艺术更好地结合?
光影能够创造幻影中的双重巴洛克。巴洛克最早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为“不圆的珍珠”,最初特指形状怪异的珍珠。提及巴洛克,脑海中总会浮现起教堂里或者宫廷内金碧辉煌的装饰、繁复起伏的花纹和鲜艳斑斓的壁画,充满激情和浪漫。丹麦艺术家Olafur Eliasson巧妙利用光影将这种浪漫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了一场绝美的展览。展览名为“baroque baroque(巴洛克二重奏)”,Olafur Eliasson从当代艺术中心Thyssen-bornemisza等著名私人收藏行收集了许多举足轻重的现代艺术作品,将之汇聚在维也纳最著名的巴洛克建筑——美景宫。美景宫也就是现在的奥地利国家美术博物馆,是欧根亲王的冬宫。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陆军元帅,欧根亲王也是巴洛克艺术重要的拥趸者。在冬宫装饰精美的房间里,珍贵的现代艺术品和金碧辉煌的古老巴洛克建筑发生了对话交流,在光的散射、反射和投影的作用下,两个不同时代的艺术和美学达到了奇迹般地协调和统一。
在色彩上相遇
前厅,Eliasson早期的作品“晶体般的有机梦幻环境”依旧如梦似幻,透过色彩过滤器,蓝色和黄色的光映在墙上、地上、天花板上与线条感十足的建筑结合,身处其中像是被多重光影包围,对空间的感觉也变得模糊。这种色彩剥离的做法在Eliasson早期的作品在展览中还有许多,比如“黄色走廊”以及“五色灯”。通过让观众感受色彩的剥离和组合,Eliasson希望观众明白,色彩是依赖其他色彩而存在的。颜色是空间感形成的轮哗盯重要元素,单频光的照射让建筑失去颜色,让走上台阶的观众极易失去方向感和空间感,产生类似“雪盲”的反应。五个小灯塔将环境分成不同部分,互相叠加产生不同颜色的光。Eliasson将之布置在冬宫的上宫,瑰丽的颜色融入大理石厅奢华的建筑图案和纹路,产生了无与伦比的美感。在空间上碰撞
你是否好奇上图中巨大的铜环如何悬浮在诺大的房间中央呢?这其实是个视觉的骗术,是镜面成像的效果,左侧的墙壁是一整块镜子。墙上五米的半圆形铜环通过镜面形成悬浮的完整的圆,镜子影响了人眼对空间边界的正常界定,让人迷惑于其中。这是一根七米长的六角光学装置,内部由镜板组成,就像一个万花筒。它悬挂在大厅的天花板上,同样利用反射原理,将空间内繁复的花纹、色彩,在镜筒中解构成单纯的颜色、亮度等基本元素。正是这些元素的沟通、组合,才形成了多彩的现实空间,现代的技术设备与巴芦态洛克结合,实现了宏观与微观的碰撞。同样是万花筒的构造,这件作品强调的是每个人的感知和所处的空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当观众沿着三角形,六边形,菱形,方形开口,透过无限碎片化的墙壁、地板的映射,空间在颜色上由黄色变为绿色进而变为蓝色。在梦想与现实中穿梭
这件作品由相交的的不锈钢管材组合而成,Eliasson将数学与巴洛克结合,5组平行线,按黄金分割比例排列其间距,相互交叉产生108度和72度的角度,无数的五角星组合重叠,精致而梦幻。关于Olafur EliassonOlafur Eliasson,丹麦籍冰岛裔艺术家,被欧美媒体誉为“当代艺术的达·芬奇”,是一个重观念并擅用高科技的跨学科魔法师,他的作品会跨越光线研究、科学技术、人造自然、运动变化、奇异时空、突破观念、人文哲学腊和等等。他强调展览空间和观众生情感的互动关系,有时反倒会有一种潜在的危险。他一直质疑现实是什么,极力探索现实的边界。baroque baroque中的诸多作品,大体由以上的想法衍生而成。乍一看现代的技术和作品仿佛与巴洛克格格不入、相距甚远,但实际上,二者有着共同的目标——操纵观者的感知。巴洛克艺术通过奢华绚烂的装饰,不规则的排列,极具空间感和立体感、融入文学戏剧音乐的作品,表达丰沛而奔放的的情感,为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冲击。Eliasson的出发点和做法可能会有不同,他的作品旨在拉伸现实操纵观众的感知。展览需要观众的主动参与,他们和作品空间关系的不断变化会导致不同的光影和空间存在感,甚至使参与者对自己感知作品及空间的方式产生质疑。
不得不说,光影将浪漫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美感。
探索有创造性的生活方式 – buds创始人姚九思 公众号ID:buds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