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鋼琴音樂的基本風格和時期

各時期鋼琴音樂的基本風格如下:

1、巴洛克風格

巴洛克時期從年代上大約始于1600年至1705年間。在巴洛克時期,節奏是特别強烈、凱臘活潑、持續和反複的。在旋律方面是活躍的,持續不斷地展開,而且常用顫音和其他裝飾音技巧來修飾。在結構上多用的是複調音樂、多旋律。在速度和力度變化上,巴洛克時期的作型猛曲家第一次在樂譜上标記了速度,使用了“柔闆”、“快闆”等字樣。

2、古典主義風格

古典時期音樂一般認爲始于1750年,結束于1827年。古典時期音樂着重形式美、穩重、有秩序、合乎邏輯,同時又有大膽發揮、創造性。在節奏上,作爲音樂整體的一部分,以“極甚精妙和敏銳的手法”蔔孫橋來處理。

3、浪漫主義風格

浪漫時期包括了19世紀大部分時間,并至20世紀開始的藝術革命。浪漫時期的音樂比20世紀音樂溫和得多,也更富抒情色彩,比音樂史上任何時期更吸引了廣泛的聽衆。浪漫時期音樂在節奏上過多使用了有規律的重拍。

4、印象主義風格

從浪漫主義的襁褓中孕育出來的印象主義風格,從一開始就流露出鮮明的光影意象和變幻色彩,它與當時的印象主義風格繪畫藝術遙相呼應,在藝術界掀起了以叛逆性思維爲核心的藝術浪潮。

5、現代主義風格

現代主義風格是從20世紀開始,比過去任何時期變化更多、更複雜、更有活力。就仿佛找到了“潘朵拉魔盒”,并一下子将它打開,各式各樣的音樂形式和創作思潮蜂擁而至,鋼琴音樂創作也呈現出紛亂迷惘的多元化局面。

浪漫主義鋼琴

19世片需按寫岩紀初,歐洲文學藝術普遍形成了一種新的潮流和新的風格,就是浪漫主義.随着西方音樂史上浪漫主義的形成,鋼琴音樂進入它的鼎盛時期.這個時期,許多作曲家開始從個人的情感角度去觀察世界,以突出自我感非較另勝受,将靈感及超人的作曲罪他散套講查家才能盡情發揮于精緻、玲珑的鋼琴小品中.這時的德國先後出現了四位作曲大師:舒伯特、門德爾松、舒曼、勃拉姆斯,他們爲世界鋼琴小品的寫作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浪漫主義樂派是繼維也納古資道起還驗詩修和響民均典樂派後出現的一個新的流派,它
産生在十九世紀初。
這個時期藝術家的創作上則表現爲對主觀感情的崇尚,對自然

浪漫主義時期鋼琴作品的普遍特點

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幻想。藝術表現形式也較以前有了新的變化,出
現了浪漫主義思潮與風格的形成與發展。浪漫主義音樂與古典主義
音樂所不同的是,它承襲古典樂派作曲家的傳統,在此基礎上也有
了新的探索。如強調音樂要與詩歌、戲劇、繪畫等音樂以外的其他
藝術相結合,提倡一種綜合藝術;承格鎮提倡标題音樂;強調個人主消田愛請左球被呼威觀感
覺的表現,作品常常帶有自傳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寫大自
然的作品很多,因爲大自然很平靜,沒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
視戲劇,研究民族、民間的音樂文學,從中吸取營養,作品具有民
族特色。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滑劉額倍圍絲手法上,是繼承古典樂派,但内容上卻
有很大的差異,誇張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樂形式上,它突
破了古典音樂均衡完整的形飛秋老激具策試嗎推縣式結構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單樂
章題材的器樂曲繁多,主要是器樂小品,如即興曲、夜曲、練習曲、
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無詞曲以及各種舞曲——瑪祖卡、圓舞
曲、波爾卡等。在衆多的結熱居運沙派地畫這卷傳器樂小品中,鋼琴小品居多。聲樂的作品
中出現電被了大量的藝術歌曲,并将諸多的聲樂小品串聯起來形成套曲
如舒柏特《美麗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樂派創新
的藝術題材。和聲是表現浪漫主義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諧和音的擴
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轉調在樂曲裏的經常出
現,擴大了和聲範圍及表現功,增強了和聲的色彩。作曲家創立了
樂章的标題交想曲和單樂章的烈成候息故足全七年标題交響詩,這是浪漫主義音工照礎各局亮坐置樂的
重要的形式。
浪漫注意音樂以它特有的強烈、自由、奔放的風格與古典主義
音樂的嚴謹、典雅、端莊的風格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火掌史載降在蛋西交八算。如果貝多芬的
音樂隻是黑白電影或版畫的話,那麽浪漫樂派作品則像水彩畫和五
顔六色的油畫。這一時期産生了兩種不同的浪漫主義音樂流派。一
種是以勃拉姆斯爲主要代顧考繼絕決書拉盾表的保守浪漫主義,另一種答調社響各變異革設關響是積極浪漫主
義。浪漫主義音樂時期也是歐洲音樂發展史上成果最爲豐富的時期,
它極大豐富和發展了古典主義音樂的優良傳統,并化有大膽的創新,
這一時期的許多音樂珍品至今仍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歡迎。

浪漫派,也就是浪漫主義。歐洲浪漫主義思潮出現在十八世紀下半葉,首先反映在有鋼香相加展左令課明階文學中,後來擴及到包括音樂在内的整個藝術領域。浪漫主義是對傳統、古典模式和束縛個性的種種權威的反叛,重視個性、主觀、情感的自由表現和抒發。

音樂的浪漫主義大約自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出現,直到十九世紀末,是浪漫主義迅猛發展,席卷整個歐洲的時代,二十世紀初,浪漫主義開始衰落,但仍然有少數音樂家堅持浪漫主義風格。

貝多芬是歐洲音樂從古典向浪漫時期轉變中承上啓下的作曲家。整體上他遵循古典形式,但已經在突破。更重要的是他已經着力于在音樂中表現他的個性,努力在人格、精神上争得獨立和自由。

直到貝多芬爲止,音樂家們都是在貴族的“保護”下生存的,這使他們處于依附他人的社會地位。莫紮特、貝多芬都爲争取獨立的社會地位付出了巨大痛苦的代價,直到浪漫主義時代,音樂家才成爲自由、獨立的藝術家。但精神上的自由卻不等于物質上的幸福,這使他們常常處于“痛苦的自由”的矛盾之中。

浪漫主義音樂最顯著的特征,是重視個人主觀情感的抒發。他們的創作靈感,來自他們的情感世界,來自對大自然的微妙觀感、觸情生情,來自詩歌、戲劇、繪畫等姊妹藝術的啓迪,來自神話、傳說和民間文學引發的幻想、想象。于是,标題音樂盛行起來。他們也應用古典傳統的形式或曲體名稱,但往往以全新的、自由的方式處理。同時,也産生了許多新的形式。例如“性格小品”就很有代表性,這是一種随興之所至,表現某種情趣、心境、感觸的小曲。

當然,他們不拘泥于傳統形式,不等于完全不注意形式。他們抒發的情感也不都局限于個人生活的狹小天地。優秀的浪漫主義音樂,都有與他們的音樂内容相适應的完美的形式。而他們的音樂内容,也遠遠超出了個人的範圍,具有廣泛社會性、普遍性的道德倫理的意義。

在浪漫主義時期,出現了專門以演奏爲職業的鋼琴家。在這以前,作曲家與演奏家是合而爲一的。就是說,鋼琴曲大都是由寫作樂曲的作曲家自己演奏。職業鋼琴家的出現,意味着作曲與演奏的分工。分工的結果,是演奏技巧的空前提高。那種令人耳暈目眩的超級技巧,是音樂會獲得成功的因素之一。适應這種需要,這時期出現許多含有高超演奏技巧的鋼琴曲,與此同時,大量目的隻是爲練習技術的鋼琴練習曲也在這個時期出現了。那位“折磨”了幾代鋼琴家的貝多芬的學生、李斯特的老師,車爾尼(1791—1858)的沒完沒了的練習曲,就寫于這時期。除他外,克列門蒂(1752—1857、克拉瑪(1771—1858)、莫什科夫斯基(1854—1925)等人,也都寫下了有價值的技術練習曲。

總之,浪漫派時期,鋼琴藝術得到全面、高度的發展。假如我們樂于平均起來計算一下,在今天的音樂廳裏聽到的鋼琴曲目中,浪漫派鋼琴曲仍然占有最大的比例。我們的漫遊,也将盡可能多停留一些地方。

歐洲音樂進入浪漫主義時代的第一位重要作曲家是威伯(1786—1826)。他是德國民族歌劇的先驅人物。他也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創作了四首鋼琴奏鳴曲,許多舞曲。他的廣爲人知的鋼琴曲是《華麗回旋曲》和《邀舞》,都寫于1819年。兩首作品的性質也相近,都華麗、明快,在優美、輕松之中透露出浪漫主義的氣息。《華麗回旋曲》的主題是:

與這首作品相比,他的《邀舞》流傳的要更廣些。邀,就是邀請,樂曲描寫的是邀請跳舞的情景。威伯本人對樂曲給予了生動的解釋,大意是:開始是一個男的很有禮貌的邀請一個女的跳舞:

這條低音區的上行旋律表達着這個男人誠懇的态度。但女的有點不好意思,也很有禮貌,不過謝絕了:

但男的又一次邀請,低音旋律又重複一次。這次,引出了兩人的交談,很自然的共進舞池。後來就是華美的多段圓舞曲了,是一聽就清楚的優雅的舞蹈場面。當舞蹈音樂停止後,類似開頭的音樂再次出現,這回是男的向女的表達謝意,兩人友好地互相告别。這是典型的浪漫主義标題音樂。标題帶有情節性音樂也沿着情節的線索發展。

舒伯特(1797—1828)是早期浪漫派又一位代表人物。他有着與莫紮特相似的天才,卻經受了比莫紮特更多的困苦。他31歲早逝,僅比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是藝術歌曲的偉大作曲家,也創作了著名的交響音樂作品。他在鋼琴音樂上也有建樹。他一生寫了十六首鋼琴奏鳴曲,還有許許多多“即興曲”、“音樂的瞬間”(這是舒伯特首創的名稱)、“進行曲”等等小品。這些作品被稱爲性格式小品,每曲都表現一種特定的、語言無法形容的微妙的情緒和感受,展示出一個奇妙的音樂世界。他的一些小品我們都早已耳熟了,比如第二首《音樂的瞬間》,在許多場合都會聽到:

這就是舒伯特在瞬息間産生的音樂靈感譜成的美麗可愛的小曲。對于這類小曲,不必費心去想“表現的是什麽”,它表現的就是你聽到和感到的。他的《即興曲》也是這樣。比如《E大調即興曲》,讓你的情緒、你的想象跟随着那串蜿蜒起伏迅速流動的音流飛翔就是了,肯定把你帶到美妙迷人的地方

37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