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舉例說明現代派與新月派和象征派的關系
我國新詩人中像郭沫若、魯迅、周作人、宗白華、田漢等在五四初期寫的一些詩都不同程度上受過象征主義的影響,在采用象征主義手法方面都作過一些嘗試,這一切,都爲20年代中期中國象征詩派的正式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國新詩中象征派的形成,大約在20年代後期,以李金發的《微雨》《食客與兇年》《爲幸福而歌》爲标志。具有代表性的詩人,還有穆木天、馮乃超、戴望舒、王獨清、梁宗岱、馮至、卞之琳等,他們大都師承法國象征派波德來爾、魏爾倫、馬拉美等。象征派詩歌創作在30年代上半葉,一直盛行,1936——1937年達到高峰,人們把它當作現代派詩歌的代表。
在三十年代,以艾略特爲代表的西方現代主義思潮進一步沖擊中國新詩壇,一些優秀詩作融化了艾略特及其長詩《荒原》的創作意識與審美追求。戴望舒的《深的閉園子》就表現了“荒原意識”,何其芳的《古城》突出了“荒原”意象。卞之琳在《〈雕蟲紀曆〉序》中說,他在1933~1935年的詩作與艾略特的寫法“不無關系”,《古鎮的夢》《古城的心》可以爲證。這些詩人被稱爲“現代派詩人群系”。
現代派是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變而成的新詩流派。它是一股追求“純詩”的文藝思潮,在三十年代中期達到高潮期。從詩歌本身内部的發展角度講,它首先是對“象征派”詩歌的揚棄。事實上,從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中國式的現代派詩歌中,象征主義詩歌,在新詩發展中的作用是顯著的,它與這裏所說的三十年代的 “現代詩歌的崛起”,四十年代的“九葉”詩人,新時期的“朦胧詩潮”,都有内在的聯系。三十年代“現代派”詩歌代表戴望舒與象征主義之間就有密切聯系。開始寫詩時是在1922年到1924年間,内心裏反對當時通行的“自我表現”的說法,1925年到1926年,他因爲學習法文而直接讀了象征派魏爾倫的作品,從其中找到了對抗當時主流詩歌(如郭沫若的創作)“坦白直說傾向”的出路。同時興起的李金發等人的詩歌也給他留下了深刻影響。但他又不滿于李詩的神秘和看不懂、不滿意他的險怪和過分濃郁的異域情調。他的目标是再現與移植法國象征派的優秀特征,有鑒于李詩得失,他寫詩力求克服過分險怪與神秘性,所以讀他的詩比讀李詩要好懂,境界要具體一些。
現代派詩的興起同時也有新月派的影響。新月派在它從前期到後期的十年發展中,以浪漫主義爲主,但也滲透了不少現代主義的因素,猶其是後期新月派詩人的作品中,現代主義色彩更醒目,在他們的詩中,常通過暗示和象征構建一種隐晦的藝術境扒納早界。聞一多先生的《奇迹》,整首充滿隐喻和象征的意義。朱湘、邵洵美、陳夢家等詩人的作品中,現代主義特色更明顯。同時,現代人的錯綜意識,大都市的繁雜病态,諸如現代人的疏離感,茄液冷漠的世界,孤立無援的處境,生活中的崩壞醜惡,都在新月詩人的作品中大量湧現。新月詩人曾大力倡導新詩格律,也帶來形式上的危機,在探索過程中,他們認識到“詩感”才是詩歌心髒的跳動,隻有把握詩感,才可能避免落于形式主義的窠臼,所以注重現代情緒中的韻律,表現富于質感的意境,爲思想尋找客觀對應物,顯示出向現代主義歸附的趨勢。緻力于“純詩”實踐的現代派詩人,一方面掙脫了新月派春雀所倡導的“格律”的束縛,創作自由體裁,以意象表現爲主;一方面繼承和發展新月詩人的現代主義特色,催生了一個新的詩歌流派。
法國作家象征主義詩人
韓波(Arthur Rimbaud,1854技輸運企—1891),法國象征主義派詩人。15歲就開始用拉丁文防另位府寫作詩歌,顯示了超群的詩才,17歲創作出名詩《醉船》。1870年普法戰争爆發後,詩人來到巴黎,作詩對巴黎公社表示同情,寫作著名的詩篇《讓娜·瑪麗的手》。中、後期,詩人轉向自我探索的詩歌冒險過程,人生、社會、理想、現實在詩人的心靈世界折射出黯淡的維河速有育制訴送神光芒。詩人開始集中型義搞皮圓清防假增定害抒寫自身的幻覺、夢幻和體驗,360問答尤其是後期他的詩作充滿城寫雙了濃郁的象征主義色彩。27歲時,天才的詩人随即擱筆,中斷了文學粉葉翻生涯,熱衷于冒險、旅遊、流浪,曾經漫遊歐洲。其主要作品是:《獻給音樂》、《山谷的沉睡者》、《醉船》、《地獄裏的一季》和《靈光》等。
韓波是最具反叛精神的一位象征主義詩人。他馬屬雖策科孔著缺繼波德萊爾之後,與馬拉美、魏爾倫被稱爲三大著名象征派詩人。韓波發展了波德萊爾的“相應說”以及詩的暗示作用。他認爲詩人應是“通靈者”,其任務是通初約情哥餘神過感覺的“錯位”去探求神秘的“未知”。他的《元音周演漸故力甯哪自陳》、《文學的煉金術》等詩,形象地發展了波德萊爾的“通感論”,而代表作《醉舟》《黎明》等,以瑰麗的想象、巧妙的“通感”脍炙人口。一段時期内輕金規差較耐,象征主義詩歌在法國輝煌一時,兒好書弱料字結跳紙待并影響了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通靈者”韓波發明了“文字煉金術”,創造出了“新的花、新的星、新的肉和新的語言”。
韓波爲法國架集采又裂飛玉表象征主義文學帶來了超現該煙感實主義的因素。象征主義者力求發現(或破譯)隐藏在日常事物後面的真實,超現實主義者則進一步須雙職後務視山酒要求通過直覺和幻想創造事物之外的真實。從這個意義上将,韓波是法國象征主義詩人中比較激進的一位。
韓波的詩作以其瑰麗的色彩而著稱。1871年9月夠少年韓波應魏爾倫之邀來到巴黎,很快便靠《醉舟》一詩适拿裂聲名大噪。在這部詩中,詩人自比一隻無舵無錨的醉舟,掌被刻了已曾經轉在大海上随波逐流,無所羁束。詩風詭谲絢爛,是象征主義詩歌中的精品。在另外一首著名詩歌《母音》中,韓波用五種不同的色彩象征法語的五個元音字母,然後通過具體的描繪把形狀、顔色、氣味、音像和運動等因素交織起來,以求實現“通感”的境界。此外,散文詩《地獄一季》也是難得一見的天才之作。
雖然韓波和魏爾倫關系十分密切,曾一度和魏爾倫發生同性戀情,但兩人的風格卻大不相同。魏爾倫以親切自然、音韻和諧見長,韓波則以奇特意象和夢幻色彩著稱。1912年,蘭波被剛剛崛起的超現實主義文學尊爲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