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举例说明现代派与新月派和象征派的关系

我国新诗人中像郭沫若、鲁迅、周作人、宗白华、田汉等在五四初期写的一些诗都不同程度上受过象征主义的影响,在采用象征主义手法方面都作过一些尝试,这一切,都为20年代中期中国象征诗派的正式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新诗中象征派的形成,大约在20年代后期,以李金发的《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为标志。具有代表性的诗人,还有穆木天、冯乃超、戴望舒、王独清、梁宗岱、冯至、卞之琳等,他们大都师承法国象征派波德来尔、魏尔伦、马拉美等。象征派诗歌创作在30年代上半叶,一直盛行,1936——1937年达到高峰,人们把它当作现代派诗歌的代表。
在三十年代,以艾略特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进一步冲击中国新诗坛,一些优秀诗作融化了艾略特及其长诗《荒原》的创作意识与审美追求。戴望舒的《深的闭园子》就表现了“荒原意识”,何其芳的《古城》突出了“荒原”意象。卞之琳在《〈雕虫纪历〉序》中说,他在1933~1935年的诗作与艾略特的写法“不无关系”,《古镇的梦》《古城的心》可以为证。这些诗人被称为“现代派诗人群系”。

现代派是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成的新诗流派。它是一股追求“纯诗”的文艺思潮,在三十年代中期达到高潮期。从诗歌本身内部的发展角度讲,它首先是对“象征派”诗歌的扬弃。事实上,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中国式的现代派诗歌中,象征主义诗歌,在新诗发展中的作用是显著的,它与这里所说的三十年代的 “现代诗歌的崛起”,四十年代的“九叶”诗人,新时期的“朦胧诗潮”,都有内在的联系。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戴望舒与象征主义之间就有密切联系。开始写诗时是在1922年到1924年间,内心里反对当时通行的“自我表现”的说法,1925年到1926年,他因为学习法文而直接读了象征派魏尔伦的作品,从其中找到了对抗当时主流诗歌(如郭沫若的创作)“坦白直说倾向”的出路。同时兴起的李金发等人的诗歌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影响。但他又不满于李诗的神秘和看不懂、不满意他的险怪和过分浓郁的异域情调。他的目标是再现与移植法国象征派的优秀特征,有鉴于李诗得失,他写诗力求克服过分险怪与神秘性,所以读他的诗比读李诗要好懂,境界要具体一些。

从象征主义角度分析1984

现代派诗的兴起同时也有新月派的影响。新月派在它从前期到后期的十年发展中,以浪漫主义为主,但也渗透了不少现代主义的因素,犹其是后期新月派诗人的作品中,现代主义色彩更醒目,在他们的诗中,常通过暗示和象征构建一种隐晦的艺术境扒纳早界。闻一多先生的《奇迹》,整首充满隐喻和象征的意义。朱湘、邵洵美、陈梦家等诗人的作品中,现代主义特色更明显。同时,现代人的错综意识,大都市的繁杂病态,诸如现代人的疏离感,茄液冷漠的世界,孤立无援的处境,生活中的崩坏丑恶,都在新月诗人的作品中大量涌现。新月诗人曾大力倡导新诗格律,也带来形式上的危机,在探索过程中,他们认识到“诗感”才是诗歌心脏的跳动,只有把握诗感,才可能避免落于形式主义的窠臼,所以注重现代情绪中的韵律,表现富于质感的意境,为思想寻找客观对应物,显示出向现代主义归附的趋势。致力于“纯诗”实践的现代派诗人,一方面挣脱了新月派春雀所倡导的“格律”的束缚,创作自由体裁,以意象表现为主;一方面继承和发展新月诗人的现代主义特色,催生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法国作家象征主义诗人

韩波(Arthur Rimbaud,1854技输运企—1891),法国象征主义派诗人。15岁就开始用拉丁文防另位府写作诗歌,显示了超群的诗才,17岁创作出名诗《醉船》。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诗人来到巴黎,作诗对巴黎公社表示同情,写作著名的诗篇《让娜·玛丽的手》。中、后期,诗人转向自我探索的诗歌冒险过程,人生、社会、理想、现实在诗人的心灵世界折射出黯淡的维河速有育制诉送神光芒。诗人开始集中型义搞皮圆清防假增定害抒写自身的幻觉、梦幻和体验,360问答尤其是后期他的诗作充满城写双了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27岁时,天才的诗人随即搁笔,中断了文学粉叶翻生涯,热衷于冒险、旅游、流浪,曾经漫游欧洲。其主要作品是:《献给音乐》、《山谷的沉睡者》、《醉船》、《地狱里的一季》和《灵光》等。

韩波是最具反叛精神的一位象征主义诗人。他马属虽策科孔著缺继波德莱尔之后,与马拉美、魏尔伦被称为三大著名象征派诗人。韩波发展了波德莱尔的“相应说”以及诗的暗示作用。他认为诗人应是“通灵者”,其任务是通初约情哥余神过感觉的“错位”去探求神秘的“未知”。他的《元音周演渐故力宁哪自陈》、《文学的炼金术》等诗,形象地发展了波德莱尔的“通感论”,而代表作《醉舟》《黎明》等,以瑰丽的想象、巧妙的“通感”脍炙人口。一段时期内轻金规差较耐,象征主义诗歌在法国辉煌一时,儿好书弱料字结跳纸待并影响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通灵者”韩波发明了“文字炼金术”,创造出了“新的花、新的星、新的肉和新的语言”。

韩波为法国架集采又裂飞玉表象征主义文学带来了超现该烟感实主义的因素。象征主义者力求发现(或破译)隐藏在日常事物后面的真实,超现实主义者则进一步须双职后务视山酒要求通过直觉和幻想创造事物之外的真实。从这个意义上将,韩波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中比较激进的一位。

韩波的诗作以其瑰丽的色彩而著称。1871年9月够少年韩波应魏尔伦之邀来到巴黎,很快便靠《醉舟》一诗适拿裂声名大噪。在这部诗中,诗人自比一只无舵无锚的醉舟,掌被刻了已曾经转在大海上随波逐流,无所羁束。诗风诡谲绚烂,是象征主义诗歌中的精品。在另外一首著名诗歌《母音》中,韩波用五种不同的色彩象征法语的五个元音字母,然后通过具体的描绘把形状、颜色、气味、音像和运动等因素交织起来,以求实现“通感”的境界。此外,散文诗《地狱一季》也是难得一见的天才之作。

虽然韩波和魏尔伦关系十分密切,曾一度和魏尔伦发生同性恋情,但两人的风格却大不相同。魏尔伦以亲切自然、音韵和谐见长,韩波则以奇特意象和梦幻色彩著称。1912年,兰波被刚刚崛起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尊为鼻祖。

44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