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油绘画赏析



摇篮曲》赏析

  1舒伯特《摇篮曲》赏析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我们每个人都感受过妈妈的爱,都离不开妈妈的爱!我们是在妈妈怀抱中、哼唱着摇篮曲中,在妈妈的期盼中一天天长大的.   说到母爱,在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中,我们常常都可以看到、听到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舒伯特是怎样用音乐来表现母爱的吧!   说起舒伯特的摇篮曲,还有一段小故事呢.   在一个天气寒冷的傍晚,身无分文的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摸摸口袋,没有一分钱,内心十分凄凉.他离开家门,在维也纳街头漫无目的地游荡着,经过一家家餐馆,阵阵香味使他更加饥饿难忍.走到一家曾经来过的餐馆门前,他站在门口犹豫了片刻,心想:没钱进餐馆,其结果可能更加难堪!然而,他的双脚却不听使唤地迈了进去.舒伯特坐在餐桌旁忐忑不安,目光在餐厅里四处搜索,可仍然看不到一张熟悉的面孔来帮他解除今晚的难堪境地.他的目光无奈地回到餐桌上,漫不经心地浏览桌上的报纸.这时,刊登在报纸上的一首真挚感人的小诗,引起了他的注意:"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让他禁不住想到小时候妈妈对自己无尽的关爱,想起夜幕降临时,慈祥的妈妈轻轻拍着他,嘴里哼着轻柔的歌,伴他入梦的景象.于是他便立即动笔给它谱曲.   当舒伯特放下笔,餐馆里的客人全走光了,只剩下了一个老店主,店主正微笑地看着他:"您是舒伯特先生吧!我十分喜爱你的歌曲.现在已经很晚了,您想吃点什么呢?" 舒伯特神情恍惚地看着老店主,抓起乐谱哼唱起来"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手臂永远保护你,世上一切,快安睡,一切温暖全都属于你……"老店主闭上眼睛,陶醉在音乐之中.一曲唱完,老店主赞叹道:"太美了!"沉默了片刻,舒伯特想起什么似的指着乐谱说:"我用这首《摇篮曲》换一份晚餐,您看行吗?"老店主为舒伯特端上一大盘香喷喷的土豆烧牛肉,看着舒伯特大口大口将它吃完.     当舒伯特去世三十年后,饭店老板将曲谱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文明世界的舒伯特《摇篮曲》.   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创作的《摇篮曲》,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分为两个乐句,每乐句都是四小节,结构十分规整.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x?x,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摇篮曲中每个音符都蕴涵着慈母的爱心和母亲对孩子的无限美好的期望之情.是啊,在家中这个小小的摇篮里,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们、关爱着我们.在学校这个大摇篮里,老师象妈妈一样关心我们,教育我们,在祖国这个更大摇篮里,党象妈妈一样关怀我们,使我们茁壮的成长,那么,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不辜负妈妈们对我们的期望,不辜负老师、社会对我们的培养.   音乐小知识: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为使幼儿安静入眠而唱的一种歌曲.在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音乐中,都有很多悦耳动听的摇篮曲.后来作曲家们对摇篮曲的应用突破了原来只用于催眠的局限,逐渐发展成为在音乐会上表演的一种抒情歌曲,成为独具一格的音乐体裁.   摇篮曲有它的自身特点,它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安宁、亲切、温存、抚爱、真挚的特点;曲调抒情、优美、旋律比较平稳,音域适中,不用过高过低的音,起伏不大;节拍形式多为2/4、4/4、6/8等复拍子,也有3/4拍子的,节奏、拍节不强调重音,但律动整齐,以适应表现摇篮徐缓、摇曳的特点.速度缓慢,大多是行板(Andante);力度较弱,一般不超过中强(mf);调式一般用明朗的大调式;演出形式一般为女声独唱.为了表现这种较为安宁的情绪,它们的和声编配都比较简练,轻柔的琶音和富有摇摆感的伴奏音型贯穿全曲,产生了摇篮有节奏摆动的感觉.舒伯特、莫扎特、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俄国穆索尔斯基的《叶辽木希卡摇篮曲》、柴可夫斯基的《暴风雨中的摇篮曲》、印度尼西亚巴达族民歌《宝贝》都是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摇篮曲》本身就是一首音诗,即使没有歌词,哼哼他的旋律也就能让我们回忆起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回想起母亲那亲切的笑容,深情的目光,以及那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而渐渐长大的我们又该如何来回报这份世间最博大、最无私的爱呢!   2东北民歌《摇篮曲》赏析   月儿明,风儿静,   树叶儿遮窗棂.   蛐蛐儿,叫铮铮,   好比琴弦儿声.   琴声儿轻,调儿动听,   摇篮轻摆动.   娘的宝宝,闭上眼睛,   睡了睡在梦中.   夜空里,卫星飞,   唱着东方红.   小宝宝,睡梦中,   飞上了太空.   骑上个月,跨上个星,   宇宙任飞行.   娘的宝宝 ,立下大志,   去攀科学高峰.   报时钟,响叮咚,   夜深人儿静.   小宝宝,快长大,   为祖国立大功.   月儿明,风儿静,   摇篮轻摆动.   娘的宝宝,睡在梦中,   微微露了笑容.   我在网上百度了一下,发现东北民歌《摇篮曲》有好几个版本.对比之下,感觉上面的这种最为精致,流传也最广,便决定把它拿来作赏析的文字.记得朱光潜说过:“民歌都活在口头上,常在流动之中.它的活着的日子就是它的被创造的日子,它的死亡的日子才是它的完成的日子.”所以,我现在的做法无疑是在盖棺定论,宣布它的死期.可是,面对这样优美动听的诗歌,我又怎么忍心置之不顾呢?   全诗以妈妈对宝宝的爱为主题贯穿前后.   首节描绘了一幅月夜的柔美画面,烘托出一片安适祥和的氛围.月明风静,点明时间是晚上,天气晴好.蛐蛐儿叫,点明季节在夏末秋初,此时东北夜间的气温最是清爽宜人.在这样迷人又舒适的夜晚,伴着蛐蛐儿铮铮的琴声,听着妈妈哼唱的小曲儿,摇篮里的宝宝能不很快地睡着吗?   中节写宝宝做的一个梦.当然,并不是宝宝真的做了这样一个梦,而是妈妈对自己孩子的一种寄托和期望.其中,“卫星飞”和“唱着东方红”是实景.1970年,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名字就叫“东方红”;而这颗卫星向地面反复播放的歌曲,就是那首非常著名又同名的《东方红》.在《东方红》优美曲调的引导下,睡梦中的小宝宝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小小的“宇航员”,翱翔宇宙,骑月跨星,脸上洋溢着一副踌躇满志、逍遥自在的得意神情.虽然这些描写的都是幻境,但幽默风趣,童心盎然,富有浪漫的色彩,和妈妈希望宝宝“立下大志,去攀科学高峰”的理想也恰相一致.   末节续第二节,写夜深人静,而妈妈仍然陪着宝宝,还没有入睡.妈妈的辛苦,以及妈妈对宝宝的爱可见一斑.“报时钟,响叮咚”,是说机械的座钟逢整点便叮咚报时,声音清脆悦耳,同时表明夜晚越来越深.“月儿明,风儿静,摇篮轻摆动”,是重复句,与第一节相呼应.虽然景物依旧,但这时的宝宝不是刚刚闭眼,而是早已经睡熟,你看,他在在梦里还“微微露了笑容”.   这首诗有多处儿化音,儿化有表示小、亲切和喜爱的感情色彩,使诗歌的语气也趋于平缓柔和,这些都与本诗的主题相融合.全诗三节,每节八行,节与节之间每行的音步、句式和字式大致相同.每节第七行都以“娘的宝宝”开头,是反复的语句.这种形式的诗体,就是我所谓的“叠沓体”.全诗通押“中东”韵,韵脚自然.音步划分如下:   月儿明,||风儿静,   树叶儿||遮窗棂.   蛐蛐儿,||叫铮铮,   好比||琴弦儿声.   琴声儿轻,||调儿动听,   摇篮||轻摆动.   娘的|宝宝,||闭上|眼睛,   睡了||睡在|梦中.   夜空里,||卫星飞,   唱着||东方红.   小宝宝,||睡梦中,   飞上了||太空.   骑上个月,||跨上个星,   宇宙||任飞行.   娘的|宝宝 ,||立下|大志,   去攀||科学|高峰.   报时钟,||响叮咚,   夜深||人儿静.   小宝宝,||快长大,   为祖国||立大功.   月儿明,||风儿静,   摇篮||轻摆动.   娘的|宝宝,||睡在|梦中,   微微||露了|笑容.   其中,四字音步的“儿”字属儿化音节,相当于小顿“|”.   望采纳~


6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