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的由来是什么?
大雁塔的由来是: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玄奘法师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希望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在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伍或。
于唐永徽三年三月附图表上奏。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屠总高三十丈,唐高宗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
新建佛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称为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称为小雁塔,一直流传于今。最初的大雁塔仿西盯橘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
扩展资料:
大雁塔基座皆有石门,门楣门框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及砖雕对联。底层南门洞两侧嵌置碑石,西龛是由右向左书写,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文、时任中书令的大书法家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东龛是由左向右书写。
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人称“二圣三绝碑”。两碑规格形式相同,碑头为蟠螭圆首,碑身两边线有明显收分,呈上窄下宽的梯形。
碑座为有线刻图案的方形碑座,两碑通高337.5厘米,碑面上宽86厘米,下宽100厘米。碑文高度赞扬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弘扬佛法的历史功绩和非凡精神,世称《雁塔圣教》。
这两块碑石是唐高宗永徽四年十月由玄奘亲手竖立于此的,于今保存完凯纤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画家吴道子,大诗人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可惜早已湮没在历史中。
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雁塔路
湖北省调据咸宁市通城县雁塔路4巷邮编是43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