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位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说:”我从来没画过自画像。我缺乏把自己当作绘画主题的兴趣,而女人优先重要……我没什么特别的。我是一个日复一日、日以继夜地画画的画家……任何想更了解我的人……应该谨慎地看看我的画。"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德语: Gustav Klimt ,1862年7月14日-1918年2月6日,又译 古斯塔夫·克里姆 )
出生于维也纳,是一位奥地利知名象征主义画家,他开创了维也纳分离派,是维也纳文化圈代表人物。
克里姆特特画作的特色在于常常采用具有装饰感的绘画符号和绘画纹样来表现自己的绘画理念,他一生执迷于女人,喜欢土豪金,作品极富有象征和装饰意味,主题常围绕着“性”、“爱”、“生”、“死”的轮回。
喜欢他画作的人称赞有其“沉闷美感”与大胆象征寓意,但也招致不少保守派画家的负面批评。
克里姆特强调个人的审美趣味、情绪的表现和想象的创造,他的作品中既有象征主义绘画内容上的哲理性,同时又具有东方的装饰趣味。他注重空间的比例分割和线的表现力,注重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格。他那非对称的构图、装饰图案化的造型、重彩与线描的风格、金碧辉煌的基调、象征中潜在的神秘主义色彩、强烈的平面感和富丽璀璨的装饰效果,使画面弥漫着强烈的个性气质,对绘画艺术和招贴设计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1918年,克里姆特因染上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而病故。
篇幅原因,只放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全部作品免费分享,私信克里姆特即可提取:
《吻》是艺术家最著名的作品,有人认为这是他唯一坦陪的自画像,画面中的女性是他毕生的情人、伴侣、模特和缪斯艾米丽·弗罗杰,克里姆特给她写过数百张明信片,每年他们会结伴到乡间度夏。然而,二人从未同居、结婚,或生下孩子。
这是一幅表现爱的抽象主题寓意的杰作。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男人轻柔地抱起女人的头,富有激情地亲吻着女主人公的脸颊。男人身上的装饰都是方正色块,由黑白黄三色方块构成,象征了男人棱角分明,坚强的特质。女人身上是感性的圆形图案与流动的线条,代表了女性的柔媚和温柔圆润。女人一条手臂搂着男人的脖颈,一只手紧抓着男人的手,闭着眼睛尽情享受着幸福的感觉。
她的表情是迷醉的、满足的,甚至似乎还有些害怕这幸福时刻的结束。在画面形式营造上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诸如线条和色块的组合,色彩中掺入金粉,使画面呈现出美妙温馨的梦幻场景。
这幅画被认为是克里姆特最著名也是最优秀的作品,曾经创造过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
画面中的艾蒂儿坐在金色椅子上,身穿一件有许多直线、方块、三角与抽象符号的连衣裙,脖子上戴着一串宝石项链,两手交叠,表情迷离、忧郁而又放纵。她的装饰帆滚复杂的裙子、椅子与闪烁的背景几乎融为一体,艾蒂儿的头发、脸部、肩部与手用传统油画手法绘制,但在近乎抽象的黄金裙子、椅子的映衬之下,她的形象似乎不属于尘世,而态信余带有一种浓厚宗教与偶像气质。
这件作品极具装饰性的风格来源于其独具特色的制作手段:画面上大块的金银碎片是由金片在画布上拼接而成,部分白色区域还用到了石膏,只有大概不到十分之一的区域是用油彩绘制。按照画家自己的说法,他的灵感来自于意大利的圣维塔莱大教堂,教堂中布满巨大但是细致的马赛克装饰,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辉煌马赛克”给了他许多启示。
雅典娜是希腊罗马智慧女神,是一个的强大存在,克里姆特对的她描绘超出了常人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幅模糊的图像中,克里姆特强调了女神雅典娜的雌雄同体的个性,这是一种模糊性别身份的表现,雅典娜身着军装,戴着头盔,十分具有男子气概。
只有从她脖子两侧稀疏垂下来的头发我们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同时带有女性气质的正义之神。画的左边几乎看不到她的身影,而角落中却出现了一个清晰的裸体女性的形象。
克林姆特喜爱画裸女,大多神情暧昧、姿势慵懒,你甚至会觉得每一个裸女似乎都是他的情人。除了画作质量外,几乎所有作品都充斥着的“金光”。然而他的遗作《新娘》相比以往的创作,色彩明显弱了很多。他虽然依旧在画中表现出浓烈的欲和妖艳,但色彩方面却不再金光闪闪,而是逐渐趋于平和,仿佛在表达着自己年龄大了看的更开了。
1901-1902年,克里姆特创作了这幅《金鱼》,这是他在为维也纳大学绘制壁画并引起世人激烈评议的时候。克里姆特为了对众多攻击自己的人实施还击而创作此画,他曾打算为这幅画起名《给我的批判者》。在这幅作品中,长方形的画板上描绘着几个不同情态的裸女,人物的身体若现若隐,流动的曲线和明亮的裸体使画面充满生命的活力。画家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曲线变化和色块构成图案似的画面,装饰中有写实,抽象中杂着具象,画风独特。画面下方,克里姆斯描绘了一个大臀女子,似乎是要以这样无礼的姿势去还击那些道貌岸然的批评者。画中的人物表情带有一种怪异,而且颇为性感。当然,这幅《金鱼》也遭到了批评,克里姆特在这段时间受到了无休止的攻击。
克里姆特的画作乍一看虽然狂放热情,但其实暗暗隐匿着作者对人生的遗憾和伤感。
比如在作品《女人的三个阶段》中,克里姆特将人的一生分为少年、中年、老年这3个阶段,运用大大小小的圆圈为画面打底,这些圆圈如同人的细胞一样,密集盘旋在人的周围,蕴藏着生命回归之意。
在人物勾勒中,画作中一位幼儿恬静地熟睡在妈妈的怀抱里,这位妈妈脸上的皱纹纵然千沟万壑, 却依然气定神闲,神态十分安详。
这一老幼人物的强烈对比,一方面表达了创作者对生命消亡的惋惜和悲恸;另一方面,却也折射出他内心的浩渺无垠——人生下来必将走向虚空,没有什么值得大喜大悲的。
1.色彩语言的表现形式
克里姆特在他的作品中,常会大量使用金粉、银粉或者金箔等混合颜料以平面的手法进行刻画。除此之外,也常会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色彩铺陈背景。
他擅长将各类金色运用在画中,如《吻》、《女人的三个阶段》、《艾蒂儿·布洛赫-鲍尔肖像一号》、《帕拉斯·雅典娜》等等这些作品,这一阶段金色被他用的炉火纯青,不仅彰显着他的画风趋于成熟,还被称为他绘画时期的“金色时期”。
2.线条语言的表现形式
线条是克里姆特作品的另一杰出特色,有时细腻平和,有时粗放豪迈,完美的结合了西方的理性严谨和东方的意蕴之美。
克里姆特的线条不仅能塑造人物的画面形态,创造出空间之感,还能追求轻盈曼妙的效果,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并达到观赏的目的。
比如在《吻》这一画作中,画中男性就借用长短不一的直线进行刻画,而直线又会让人感觉到理性与坚定,虽看不到画中男人的面部神态,却也能营造出一种坚毅果敢的形象。
而曲线跟直线的理性坚定相比,更会给人轻松愉悦之感,在克里姆特的诸多画作中,常常会用曲线加以铺陈,大面积的曲线线条,交织勾勒出千变万化的画面节奏~
3.构图语言的表现形式
克里姆特特别擅长使用装饰性构图和点线面的表现手法,点与点交织、面与面相交、线与点交融,共同组合成一种丰富的和谐之感,他将画面的空间形态通过线条的排列组合,转而变化成带有极强主观意识的二维平面效果。此外,克里姆特的画作中,往往会构成一种简单与复杂、密集与稀疏以及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这使得画面层次更加丰富饱满。
绘画作品宛如是一面镜子,它借助线条与色彩的相互作用,给我们带来美好享受的同时,还可以将画家的情感投入我们的视野,并且通过委婉、优雅的画面,表现创作者理性思想的光辉。
克里姆特的作品有着对西方传统油画表现形式的大胆创新,并吸收中国画中独特的线条表现形式融入在自己的创作之中,从而在颜色、线条等方面有了自己的感悟与突破,不仅展现出自身在装饰性绘画语言表现形式上极强的天赋和实力,还在创作手法上有了极大的创新,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也成为现代艺术重点学习的对象之一!
往期推送:
每周一位艺术家——阿尔丰斯•穆夏
哪200位是自
2010年年中,《泰晤士报》向140万名读者问卷调查:哪200位是自1900年以来最伟大辩闭的艺术家?结果名列榜单前五名的是毕加索、塞尚、古己植斯塔夫·克里姆特、奏前线治能据标两斗频界莫奈和杜尚。其中令人意外的是古斯塔夫·克里姆特,虽然三年前,他绘制于1907年的《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像一》以1.35亿求包领美元的成交价被化妆品巨头罗纳德·S.劳德收购,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油画。今年是这位天才画家诞辰150投正航求三怀构参周年。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1862年7月14日出生于维也纳郊区的鲍姆加登,父亲从事金银雕刻兼铜版工艺,母亲一直梦想从事音乐工作,但没有实现。克里姆特是家中三子四女的老二,长子。虽然家境贫困,但克里姆特家的兄弟姐妹们却很争气,幼时就都展现出极高的艺术天分,一个弟弟日后成为油画与壁画家,另一个子承父业成为金银工艺师。他的父母发现古斯打塔夫的天赋后,于1876年将他送往维也纳的艺术及手工艺学校。
古斯塔夫·振注护受娘额史重克里姆特的童年正值奥地利“新古典主义”全盛时期的减短望六吧洲,他深受其风格流派的影响,到了学校后不久便获得机会去室外创作大量壁画携轮裂,还为维也纳及整个奥匈帝国的大量建筑物画了很多壁画和天花板。不操但情创被换农河走课久,克里姆特为新建的维也纳宫廷剧院创作了壁画《戏剧的历史》,由此获得了由奥匈帝国皇帝颁发的金质十字奖章,19岁他就加入了维也纳美术家协会。30岁以前,克里姆特深受荷兰象征主义画家图罗普、瑞士象征主义画家霍德勒和英国拉斐尔前派的比亚兹莱等人的艺术影响,同时吸收了拜占庭镶嵌画和东欧民族的装饰艺术的营养,致使他的画具有“镶嵌风格”。但在初步的成功之后协么色增绍岁希盾乙持,他清醒地意识到不能再拘泥于攻活量被底甚及铁此历史主义风格的装饰营厂自科手法,得寻找自己的歌那艺术语言。经过一番探索后,他便以平面化、类似于马赛克的元素,平实的色彩和新艺术装饰创造出了自己独某鲜一无二的形式语言。
1897年克里姆些夫多简烧氢础首整离封特成为维也纳分离派的创转始成员和它的第一桐配任主席。在中国也产生深远影响的《吻》,则顶步选土轮致依是克里姆特“金色时期”的极致之作。在这个新的创作迸发时期,支用随吗仍采本他更加强调镶嵌装饰和大量金箔的使用。1905年在维也纳,克里姆特组织发起了一场旨在反对学院派美术保守势力的美术运动,力求艺术创新,提倡世界各民族美术相互吸取营养,发展艺术家独特的个人风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克里姆特和毕加索、莫奈、杜尚一样,都以强烈的个人风格,开启了绘画的新时代。
克里姆特的画面具有强烈的装饰色彩,辉煌的色彩伴随着扭曲的人体,透出情欲和略带颓废的美。有些作品带有浓郁的伤感和神秘。他在作品中运用沥粉、贴金箔、嵌螺钿、贴羽毛等等特殊技巧,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克里姆特的作品有与他作品浓艳的色彩和情欲表现不相称的严肃和忧伤的内涵。
克里姆特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包括1898年的《帕拉斯·雅典娜》和1901 年创作的《朱棣斯一》,而“金色时期”最著名的作品则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油画《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像一》(1907),和创作于1907 – 1908年的《吻》。克里姆特沉迷于女性的曲线,在他的这些画中女性往往蜷缩着身体,张开双腿或者裸露着臀部,有的全裸,有的半遮半掩。他的那种世俗性与情色意味为他赢得了来自民间的热捧。也因此,在取得成功之时,克里姆特饱受艺术评论和社会舆论的无情攻击。经历了三十年高强度深入细致的工作,获得过无数的荣誉,1918年2月6日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因中风和肺炎而身故,终年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