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米尔的爱情留言
文:筠心 图:网络 说到画家维米尔,就不能不提代尔夫特。远未出国前,我就知道这个荷兰小镇。在小学生的教科书里,有一篇课文关于列文虎克。他是代尔夫特市政厅的看门人,工作十分清闲,为打发时光,便磨起镜片来。谁知磨着磨着,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就诞生了。 列文虎克以光和镜头进行实验,发明了显微镜。他极有可能和维米尔分享视觉艺术上的见解,毕竟当时人口只有两万的代尔夫特,两人住得不远,并且都出生在1632年。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观察报以同样的热情。 所不同的是,列文虎克致力于肉眼看不见的世界,然后清晰地展示与人;而维米尔是以惊人的洞察力,相机般捕捉世界的瞬间。两人一丝不苟的匠心,让我联想到17世纪的代尔夫特人,他们模仿中国青花瓷,烧制出“代尔夫特”蓝。果然,天赋的滋养需要一方水土。 而维米尔几乎纯女性的主题选择,又使我跨越国界,想到曹雪芹与蒲松龄。三人皆是在贫穷、不得志的人生遭际中,孜孜不倦地为闺阁昭传,颂扬女性的真、善、美。但由于东西文化的阻隔,维米尔的画中人显得更含蓄,更不易读懂。 其实,维米尔的很多画作关于爱情。从画面上看,并没有卿卿我我的镜头,但维米尔描绘的某个物品或细节,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因为爱情。让我们穿越三百多年,去读读维米尔的爱情留言。 是谁推门而入,打断了音乐家的工作?美丽的红衣女子显然已心不在焉。或者他们是一对恋人,甚至夫妻?桌上有酒,而丘比特作壁上观。17世纪与爱情有关的几个符号,在此画中皆可找到:酒,爱情的催化剂;丘比特,爱神维纳斯的儿子,爱情的象征;左上角打开门的鸟笼,代表那颗恨嫁的心,与我国古时女子出阁同理;西特琴,意指婚姻的琴瑟和谐。也许,这一幕是画家脑海里的记忆,像歌中所唱: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琴弦?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渐渐地回升出我心坎…… 豪华且宽敞的房间里,女人弹琴,男人倾听,他们好像都沉醉在音乐中。此画名为“音乐课”,那么谁在教谁?画家出现在镜子里:我们能看到画架的支脚。同时暴露的是女人的表情,她的眼睛正瞟向一旁——那个高冷的男人。 在十七世纪的中产阶级家庭,女性大都弹奏维金娜琴,那琴盖上写着:音乐,快乐时的陪伴,悲伤时的抚慰。而属于男性弹奏的大提琴,顾自倒地,无人问津。空空的椅子,意味伴侣的缺席。最奇怪的是桌上只有酒壶,少了酒杯。音乐课结束后,他们该如何开启一场浪漫的盛筵?以上种种,如同张先词云: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处,春山眉黛低。维米尔擅长用画中画来讲述故事,而实际上,当时的荷兰,家家户户都有七八幅画挂在墙上。在“音乐会”中,出现了三幅画。左边墙上与琴盖板上的是田园风景画,对自然的颂扬,等同于对罗曼蒂克的追求。唯一暧昧的是右边,这幅名为“老鸨”的画作,来自荷兰乌特勒支的画家德里克·凡·巴布伦,完成于1622年。在此画上,买春者居中,两侧是裹着头巾的老人向年轻女人索求恩惠。这一充满诱惑的场景,不止一次出现在维米尔的画中。他到底想说明什么?是为爱付出吗?不禁想起,《红楼梦》中秦可卿卧室的陈设:武则天的宝镜,飞燕的金盘,杨太真的木瓜,寿昌公主的卧塌,同昌公主的联珠帐。看似不着边际,风牛马不相及,其实暗示秦可卿天潢贵胄的出身,并暗合其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老鸨”绝非维米尔的闲闲之笔。 维米尔的作品大都有种金光闪闪的气焰,这归功于最后涂上的微小、厚实、密集的斑点。或许,这也是后印象派画家修拉、梵高,点描画法的灵感来源。并且,维米尔喜欢向窗户借光,使得他所营造的剧场真实自然。这幅“站在维金娜琴前的女子”,最特别处是出现了多个丘比特。首先墙上那幅大的,丘比特举着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数字“1”,意指爱要专一。而墙脚的瓷砖上,有一系列小丘比特形象。女子左边的第一个,隐约可辨丘比特抓着一根钓鱼竿,是愿者上钩的意思吗?我国也有钓金龟婿的说法。 在娶了卡特琳娜为妻后,维米尔皈依天主教,并与岳母生活在一起。在那个年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两人不允许结婚。西方有谚语:两种信仰共枕,中间睡着魔鬼。所以说,为了婚姻,维米尔作出了牺牲与让步。而且据传,维米尔的岳母很富有,那幅“老鸨”的画就悬挂在她家。 “坐在维金娜琴前的女子”中,岳母家的画又出现了。着蓝裙的女孩,五官清丽,她的双手温柔地抚过琴键。属于男性乐器的大提琴斜靠在维金娜琴侧,仿佛正等待某人前来,与女子合奏一曲。 然而,知音岂是易得!诚如古诗十九首所吟: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吉他手”是一幅能读出心情的画作,女孩专心致志地弹奏,脸上的快乐显而易见,这或许是维米尔最令人愉悦的作品。但他创作它时,正面临着与日俱增的经济窘迫。几年后,维米尔英年早逝,债台高筑。他的遗孀用“吉他手”,偿清了面包店的欠账。 1696年,维米尔去世二十多年后,二十一幅画在一次拍卖会上出售。而直到19世纪中期,维米尔终于咸鱼翻身,声名远播,成为与伦勃朗齐名,荷兰黄金时代最重要的画家。可他依然神秘,他的生平,人们知之甚少,更遑论感情生活。维米尔的爱情留言,无一例外与音乐有关,那么他的心灵深处,是不是也藏着一位抚琴而歌的女子呢?有人说,金庸所塑造的王语嫣、小龙女,其实人物原型是他的梦中情人夏梦;而蒲松龄笔下,众多爱吟诗的花鬼狐妖,皆是他的红颜知己顾青霞的影子。那么,维米尔的“琴”结,或许也可以有!【同系列文章】 我的2016——拥抱梵高 听,那是画在说话 从海顿之手接过莫扎特的精髓——访贝多芬故居 有一种颜料叫爱
17世纪荷兰风俗画家维米尔的创作背景
维米尔出生于荷兰德尔夫特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经营一家客店并兼做卖画的生意。1653年维米尔加入德尔夫特市圣路加公会成为正式画家。16360问答63年和1669年两次被选为该会会长。他在美术史上曾被称为“谜一样的画家”。自从他去世后,他的名字一度被人们遗忘,直到19世纪中叶的马一绝如料到低仅抓减矿限奈一代人,才重新发现了他,此后,他的名声在20世纪越来越高,被人比喻为“沉睡了两个世纪的司芬克斯”。《做花边的浓除线析文厚欢内女子》维米尔荷兰维米尔一生车米仅院究杀正住只留下35幅油画作品,但是在赶渐委略这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却有不少精品之作。维米尔的油画作品以风俗画为主。最初,他主要从事宗教和神话题材的大场面的绘画制作,后来才从事肖像画和风俗画的创作,并在风俗画上显示了特别的才能。著名的代表作品有《倒牛奶的妇女》《包头帕的少女》《做花边的女子》《画司斯却入硫坏客家和他的画室》等。维米尔的艺术具有极其鲜明的个人特色。他是表现宁静生活的诗人,描绘光影变化的大师,他不用明暗法去强调戏场滑回种消及市倒模然剧性效果,而是减弱它的对比强度,用以造成微妙的光影变化和空间感,达到抒情的目的。他的作品多以市民家庭妇女为主角,描绘她们的日源苦罪常生活,富于生活情趣。但式夫投主岁以味他又区别于当时盛行的荷兰风俗画,无意于情节上引人入胜,而是着力通过生活场面发掘诗意,颇能以朴实真挚的抒情风格打动人心。他是一个生活恬淡、安贫乐道、乐于绘司随劳影斤握鲜画的艺术家。他的绘画喜欢用蓝临、黄两种色调,喜欢表现漫射光线的微妙变化,它使画面不第算消帝气己话笔或仅充满空间感,而且给狭小天地上抹上一层抒情的色彩。明亮而温暖的阳光给人以宁静和愉悦之感。除光线和色彩外,具语界状晶矿曲光皮他的造型也有独到之处,他注重用大色块描绘近于几季须丰作目刑随标杆检何形的大形体,而不屑在细节顶精曾目能上作纤毫毕露的刻画,给人以浑成大器的印象。可以用“简洁洗练,朴实凝重”8个字加以概括。和荷兰小画派的画家相比,他在艺术成就上显然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