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起源时期
史前美术来自,又称“原始美术”,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最杰360问答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校窟壁画。所绘形象皆为动弱直还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迄今读农亚市成居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划宽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宪洲化七还京北季清触空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在奥地利维也纳附近的维伦多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称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发展时期
古代美术
西方习惯把新石器末期到中世纪称为古代,具体来说就是指公元前4000年(文字的出现)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主要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美术。
美索不达米亚(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又称两河流域)的雕塑,如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浮雕,亚述王国那些表现战争和狩猎的紧张场面、手法极为写实、充满激烈动势的浮雕。
古埃及的庞大金字塔建筑,按照正面律程式雕刻的人像雕刻和神秘威严的狮身人面像。
古希腊的自由民主何杆采鱼向接盾严创造了具有民主思想的建筑、雕刻和绘画作品,其围领中留存于世的不少健美而优雅的雕刻形象,如《掷铁饼者》、《米洛斯的维纳斯》等,尤其具有无穷的魅力。[1]
古罗马美术承继着古希腊的传统,但罗马人的美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规模巨大的科洛西姆竞技场和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的杰出代表。而曾被维苏威火山灰掩埋达1700多年套语香量温功抓父的庞贝壁画,则给我们展示了古罗马绘画的独特面貌。

中世纪
中世纪是指公元5世纪(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作为标志)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黎明),它标志着西方进入了基督教时代。受基督教制约,中世纪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建筑的高度发展是中世纪美术最伟大的成就。拜占廷教堂、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各具艺术上的创造性。与宗教建啊三影娘百裂筑相结合,雕刻、镶嵌画和壁画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文艺复兴
14-16世纪的倍议胡深西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发夜景老劳银接频主义思想为宗旨,在追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下,创造了最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
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美术的三位代表李农销波五矛。达·芬奇既是艺选满源术家又是科学家,其杰作就投雨欢境映脸统生真希《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皆被誉为世界名画之首。米开朗基罗则在雕刻、绘画和建筑各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鼎盛期文艺复兴艺术水平的典范之作。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雄伟健壮,气魄浑宏。拉斐尔则以其塑造的秀美典雅的圣母形象最为成功。他的圣母像寓崇高于平凡,被誉为美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体现十限了人文主义的理想。

17世纪
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巴洛克美术,针并器裂抗南受山兴散飞它发源于意大利,后风靡全欧。其特点是追求激情和运动感的表现,强调华丽绚烂的装饰性。这一风格体现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各个美术门类中。弗兰德的鲁本斯是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热情奔放、绚尽数系益步续副突买下适丽多彩的绘画对西方绘画具有持久的影响。同时代的现实主义大师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始附唱使快套简斯开兹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特色。

18世纪
18世纪洛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随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罗可可美术的特点是追求华丽纤巧和精致。代表画家有法国的华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随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到来,进步的美术家们又一次重振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开展了一场新古典主义艺术运动。其代表画家是法国的大卫和安格尔。浪漫主义随着新古典主义的衰落而兴起。法国的热里科的《梅杜萨之筏》被视为浪漫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而这一运动的主将却是德拉克洛瓦,其绘画色彩强烈,用笔奔放,充满强烈激情,代表作有《希阿岛的屠杀》和《自由领导着人们》等。法国吕德的《马赛曲》和卡尔波的《舞蹈》都是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塑作品。

19世纪
19世纪中期是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兴旺的时期。法国画家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的倡导者,他的代表作《奥南的葬礼》堪称绘画中的“人间喜剧”,而《石工》则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勤劳朴实的农民画家米勒,以醇厚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政治讽刺画家杜米埃创作了大量思想深刻而形象夸张的石版画和油画。德国女版画家柯勒惠支,以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创作了反映工人运动和农民革命的系列铜版画和石版画。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产生了列宾、苏里科夫等杰出画家。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品质。
19世纪后期在法国产生了印象派。此派绘画以创新的姿态出现,它反对当时已经陈腐的古典学院派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受到现代光学和色彩学的启示,注重在绘画中表现光的效果。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西斯莱等。
继印象派之后还出现了新印象派(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和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是塞尚、凡高和高更)。而实际上后印象派与印象派在艺术主张并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其中凡高的绘画着力于表现自己强烈的情感,色彩明亮,线条奔放。高更的画多具有象征性的寓意和装饰性的线条和色彩。塞尚绘画则追求几何性的形体结构,他因而被尊称为“现代艺术之父”。

现代美术
20世纪以来,现代美术呈现出流派迭起,千姿百态的局面。1905年诞生的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绘画,强调形的单纯化和平面化,追求画面的装饰性。1908年崛起的以布拉克和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绘画继承了塞尚的造形法则,将自然物象分解成几何块面,从而从根本上挣脱传统绘画的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
随着德国1905年桥社和1909年蓝骑士社的先后成立,表现主义作为一种重要流派登上画坛,此派绘画注重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情感。
1909年在意大利出现了未来主义美术运动,此派画家热衷于利用立体主义分解物体的方法表现活动的物体和运动的感觉。抽象主义的美术作品大约于1910年前后产生,其代表画家有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和荷兰画家皮特·蒙德里安,而两人又分别代表着抒情抽象和几何抽象两个方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的达达主义思潮,此派艺术家不仅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反对传统,而且否定艺术自身,否定一切。杜尚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上胡须,并将小便池作为艺术品,便是达达主义思想的体现。
随着达达主义运动消退,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潮。此派画家以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梦幻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力图展现无意识和潜意识世界。其绘画往往把具体的细节描写与虚构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表现梦境和幻觉的景象。代表画家有恩斯特、勒内·马格利特、夏卡尔、达利、胡安·米罗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产生的以波洛克、德·库宁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综合了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的特点,强调画家行动的自由性和自动性。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的波普艺术,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利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和各种报刊图片作拼贴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代表人物有美国画家约翰斯、劳生柏、安迪·沃荷等。
而70年代兴起的超级写实主义(或称照相写实主义)运动,其主要特征是利用摄影成果,进行客观的复制和逼真的描绘。代表画家有克洛斯、佩尔斯坦,雕塑家中,安德烈、汉森最为著名。

试议超现实主义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试议超现实主义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实践是内在于人,而且是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依据的,是以人为出发点的,是人自身主观存在的反映,强调表现人潜在的意识,从而创造出新颖的、震撼的、激动人心的作品。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试议超现实主义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键词: 超现实主义;自由写作;创意思维;传统艺术

一、超现实主义艺术的起源

超现实主义是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文艺流派之一,产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的法国。它的先驱达达主义是一种极端形式主义的文艺流派,它以本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弗洛伊德的下意识说为基础,否认理性的作用,否认客观现实,追求“超现实”,着力开发人的心灵的秘密及梦幻世界。具体来说,超现实主义者要在文学与艺术中表达人们的头脑在无意识状态时的活动,提倡采用“自动写作”的策略。

讽刺的超现实主义绘画

二、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

超现实主义是基于现实主义而产生的。在文学艺术范畴,现实主义是对生活的表现和反映,其特征是真实、客观的再现。而超现实主义的核心是脱离现实世界,回到原始状态,强调人类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以感性替代理性思维。它反对一切既定的艺术主张和观念,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实现“梦与现实的统一”。

三、超现实主义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一)超现实主义对当代摄影艺术的影响

纯艺术类别的超现实主义摄影,一直以来是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长期摸索的。包括完美的构图、梦幻般的故事情节、让人叹为观止的光影艺术效果等。

超现实主义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它不是在苛求我们利用它作为一种表现艺术的手法,更多的是给我们指明一种态度,一种深思的方式。超现实主义摄影也是一样的,它不仅仅是表现自己梦中压抑的情感,同样也是一种对摄影艺术的态度。因此,只有用心的作品才能打动自己、打动观众,只有思想才能令技艺不朽。

(二)超现实主义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对设计的影响首先是意识形态和精神方面的,它揭示了人类直觉和本能的方面,并且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这种意识。在所有已知的深思方式之外,这些不受常规限制的思维启迪人们的创作灵感。

米罗创作的平面设计和他的纯艺术作品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他善于用主观创造的物象,如点、线、面等。这样的画面也可以联想到一些现实形象,但这些形象并不是根据自然出发而作的写实性描绘,罩拆拆而是根据内心的感觉、幻象描绘出来,米罗的平面设计表达了一定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因此,超现实主义在观念上、在创造性上对平面设计的影响甚大。

(三)超现实主义对当代图形设计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在现代图形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创意思维模式的应用和表现策略的应用,简单的说是“想”和“做”这两个方面的应用。

1、创意思维模式的应用

排除理性和逻辑思维的干扰,就成了这些非理性主义者认识世界的先决条件物枣。超现实主义绘画中非理性的认识和策略对于现代图形设计的创意思维模式的培养和形成作用重大。

2、创意表现策略的应用

非理性意境的表达策略对现代图形创意设计的作用既表现在构形策略上也体现在表现技法上,超现实主义绘画将抽象意境与具体实物相结合,组构出视觉冲击力强而作用深远的视觉画面。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等人的出现为图形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现代图形设计乃至现代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超现实主义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广告的常用表现手法:

1.梦想、梦境和梦幻。

2.拼贴、重组。

超现实主义强调远离或者超越现实,深入到人的精神领域,因此它的创作主题都是从人的潜意识中唤起的幻觉中吸取出来的。夸张、变形、支解、重组、错位、倒置、叠印等,都是超现实主义试图表现人们潜意识的手段。超现实主义将视角伸入人们内心深处御携,挖掘并表现欲望、梦想、幻觉等心理活动,使作品达到前所未有的震撼、警醒或抚慰的效果。

(五)超现实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服装不仅仅只是一个穿着的衣服,它本身也是属于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载体。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服装通过面料、款式、图案、色彩以及一些配饰将相互间没有关联的对象结合在服装当中,形成了一个新的服装现实,体现了浓厚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气息。

(六)超现实主义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环境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而且是密不可分的环节就是思维与表现。我们在环境艺术设计创意过程中遇到理由,有一条很好的解决途径,就是借鉴绘画艺术创作的方式策略。超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具有的反常规的幻想式的创作手法无疑可以为环境艺术设计注入一股新的能量。

四、结论

安德烈·布列东认为,潜意识是自动产生的,是一种纯粹的心理活动,它反映了人的灵魂深处的许多秘密。人只有表达了自己的潜在意识,才有可能对自我达到完全的认识,也才有可能解释现实世界中的所有动因。

事实充分证明了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安德烈·布列东的预言:“超现实主义在我之前就已经存在,我坚信在我之后它依然存在。”

扩展资料:

现实世界受理性的控制,人的许多本能和欲望受到压抑,能够真正展示人心理真实和本来面目的是现实之外那绝对而超然的彼岸世界,即超现实的世界,这就是人的深层心理或梦境。打破理性与意识的樊篱,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将文艺创作视为纯个人的自发心理过程,这些都是其基本特点。

作为一种思潮得到确立,是此派理论家布列东于1924年在巴黎发表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以后。在宣言中他给超现实主义下了定义:“超现实主义,名词。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企图运用这种自动主义,以口头或文字或其他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

发展历程

准备时期

达利作品《达达派的蒙娜丽莎》(1919-1924)

达达主义:一战期间出现的现代派文艺流派,也叫早期超现实主义。领袖是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唐·查拉。

最初是从绘画领域开始的,1913年,杜尚把一个自行车座倒置在一张凳子上。被奉为达达的先驱。1919年,杜尚在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印刷品上为蒙娜丽莎添加了小胡子并重新命名,于是《L.H.O.O.Q》诞生了。

1916年,许多知识分子不愿进入“血腥的屠宰场”而避居瑞士,一位德国作家鲍尔在苏黎世组织了一个“伏尔泰小酒店”俱乐部。2月8日,罗马尼亚人查拉将一把裁纸刀插进一本德法辞典,然后在刀尖所指的那页上随意用“达达”作为流派的称号,Dada,儿语,意思是“马”。用它作为文艺活动的旗号,并无任何意义,又恰恰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一切都具有偶然和不可知性,也就是毫无理由、毫无意义。

查拉的宣言给达达的定义“自由:达达、达达、达达,令人抽搐的痛苦的号叫,一切对立物、矛盾、怪诞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便是生命”。“让每个人叫喊吧:有一件摧毁性的、否定性的伟大工作要完成。清除吧,扫荡吧。”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达达的精神破坏一切,否定一切,甚至包括达达自身。

法国:布勒东、苏波、阿拉贡号称“三剑客”,1919年3月在巴黎办了一份名为《文学》的杂志,取名文学是种反讽,其宗旨是反对一切文学传统。同年开始接触达达主义。1920年,查拉来巴黎组建了法国的达达主义集团,三人全部加入。在1922年宣布“抛弃达达”。

宣言

(1924-1929)

1924年布勒东发表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以布勒东为首,阿拉贡、艾吕雅、苏波等形成声势浩大的潮流,与达达不同,他们有理论、有奋斗目标、有比较成功的作品。

同年在巴黎格勒奈尔街15号,建立了常设机构“超现实主义研究办公室”,提出以生活本身为原料,欢迎一切追求创新、和现实生活不和谐的人。

同年还创办了机关报《超现实主义革命》杂志,在上流社会眼中是“世界上最无耻的一份杂志”。出版了十年。

传单、小册子,《一具死尸》,讽刺刚去世的法朗士:“随法朗士而去的,是人的一些奴性。让我们把埋藏诡诈、传统主义、爱国主义、机会主义、怀疑主义、现实主义和懦弱的那一天作为节日来欢庆吧。”

逐渐转向法国共产党,比如阿拉贡,内部分裂。

鼎盛时期

(1929-1941)

1929年12月,布勒东《第二次超现实主义宣言》,“纯化超现实主义”。阿拉贡事件,1930年阿拉贡参加苏联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革命作家代表大会,结果没有捍卫超现实主义路线,导致与布勒东的决裂。

参加西班牙内战。

组织十几个国际超现实主义展览会。

大量作品问世。

被二战打断。

战后时期

(1946-1969)

1947年,布勒东召集巴黎举行的国际超现实主义博览会,重振旗鼓。

拓展为世界现象,延伸到各个领域。

1966年,布勒东去世,让·许斯特接替,1969年宣布解散。

;

22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