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的布艺特点
巴洛克风格特点:
1.夸张、浪漫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简约主义在今天已经成为历史,时下古典主义风潮渗透到时尚舞台的每个角落,饰品设计更是着重于极富装饰性的巴洛克风格。不规则缠绕的华丽钻石项链,极具浪漫情怀的心型,闪耀着晶莹透亮的光芒,独特之处在于每一颗心型都呈现出完美的切割形状,处处流露奢华与迷人的气质。
2.抽绳、混搭
巴洛克时期是一个崇尚高度华丽的年代,那时的鞋子大多采用优质的材料,像皮革、锦缎,配以奢侈豪华的装饰,如丝绸带、大扣子、刺绣、珠宝等。如今仿照巴洛克风格的靴子着重在细节上体现复古,像鞋帮上的十字抽绳,以及不和谐花纹和混搭风尚,虽然低调,却极其简洁优雅。
3.褶皱、花朵
古典主义韵味大行其道,使得充满复古情怀的浪漫婚纱也呈现出一派奢华风格。仿巴洛克的提胸和束腰,层层叠叠的裙摆,在细节上将繁复且精细的做工体现得淋漓尽致,再融合现代流行剪裁与时尚元素,像蝴蝶结、褶皱等,创造出亦古亦今的别样风格。大朵的花形头饰是婚纱中最显眼的配件,它可以遮盖整个头顶,也可以绽放于任一侧,令人叹为观止。
4.水晶、繁复
水晶灯几乎成为巴洛克设计风格的经典代表,以华丽、丰富的装饰和大量的曲线雕刻作为创作元素,展现一派繁复奢华的迷人景象。与一般的水晶吊灯不同,巴洛克式水晶灯宛若一株圣诞树,灯槽两侧装饰着无数水晶水滴作为吊饰,再按照次序插上水晶蜡烛,既华丽又不失现代感。
5.蕾丝、贵族
以裹胸收腰作为开场白,以巴洛克时代如贵族般缀满蕾丝花边的夸张袖子作为情节发展的高潮,这部有关古典主义戏剧的“脚本”充满着华贵的气氛。短俏的波浪状衣摆使得上衣在硬朗性感中透出高雅,歌特式袖型在复古细节中渗出摩登,色彩上也采用了鲜艳明快的颜色,让人犹如置身于一场盛大的宫廷舞会中。
6.花边、复古
具有巴洛克风格的时装最看重下半身的剪裁,力求多变。略微蓬松的及膝窄裙结合精致的褶皱,加上漫不经心的花边,一齐散发着温柔甜蜜的浪漫气息。面料虽然不是典型的浮花锦缎,却采用光滑轻盈的纱绸,彰显别具一格的奢侈感。色彩上,香槟色、米白色都不再独领风骚,取而代之的是艳丽的桃红色,配以荷叶边领口的奶白色针织外套,优雅矜持又不失俏丽可爱。
7.束腰、花纹
束腰是巴洛克风格时装的主要特点之一,也将成为新一季时尚舞台上的最佳主角。绸缎衬衫充满怀旧气息,纷繁多样的花纹表达出新古典主义时代的艺术风格,鲜红明亮的宽版束腰成为点睛之笔,不仅在色彩上形成强烈对比,而且别致的缎带蝴蝶结更是突出了在那段逝去的岁月中曾一度疯狂流行的大红大紫的时髦风尚。黑、白、橙、红四种颜色形成视觉上强烈反差,打造高雅矜贵的淑女形象。
染织工艺在新古典主义时期有哪些特色?
染织工艺在新古典主义时期也出现了某些新的特色。仅以法国为例,当时除了奥比索、坡液察埃和戈贝兰工场的织物仍享誉全欧外,各地的缎子、天鹅绒、麻纱、刺绣、印花绸、波斯和印度的锦缎,以及图案精美、色彩雅致的印花布等也相当流行。织物中常见的色彩是蓝、黄、绿、粉红、淡紫、玫瑰色和灰、白等,条纹布也曾风行一时。在久盛不衰的织锦壁毯纹样设计上较为明显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特色。
染织作品在新古典主义时期出现了两个最显著的变化:一是图案明显地增加了蓝、绿、灰等较为冷静肃闹槐茄穆的色彩;二是图案明显地增加了“满天星纹”。这类染织作品被广泛地运用在室内的装饰,如壁面、地毯和家具、沙发的包衬中。它与以前的罗可可的那种躁动不安的环境相比,是一个极为冷静而安宁的空间。
在做工上,这一时期的染织工艺继承了罗可可时期优异的制作技法,仍然保持着精湛而细腻的宫廷艺术的特色。有些染织作品甚至在加工技艺和审美水平上都超过了罗可可时期,反映出时代进步的特征。
除大量用于室内装饰的染织工艺作品外明好,此期还生产有相当批量的各种花色的服装面料,它们为当时的人们,特别是宫廷中的王公贵族的服装制作,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作为男服的面料,在色调上愈加追求严肃高雅,所以多用深重颜色的面料。西服的背心则采用较为华丽光亮的织物如绢、丝绸、天鹅绒等制作,颜色多为绿、白、蓝、黄、棕等,或用格子料,以烘托素雅的外衣。大衣多用厚质的毛料、呢绒、长毛绒等面料,最流行的颜色是蓝和铜色,其次是灰色和浅黄色。
新古典主义时期女子服装所用的面料中,重新出现了用闪光的缎子、绢、丝绸等。染织面料的色彩趋向漂亮艳丽,常见的有白、粉红、印度红、浅黄和绿色,还有各种对比强烈的条纹和格子等花色。带有刺绣的毛料,呢绒、天鹅绒、缎子,以及镶衬上各种高贵皮毛的面料,也因风格独特而备受人们喜爱。
另外,新古典主义时期染织工艺中的披肩也极具特色,不仅材质优良,纹饰华美,制作工艺极为精致,因而价格昂贵。这种披肩还分为夏用和冬用两种,各有不同面料,以开司米(Cashmere)和毛皮的披肩最为昂贵和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