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幻印象:印象派艺术品真迹展

2021年1月15日,在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的VIP展厅内,以“实幻印象”为主题的印象派真迹展隆重举行。通过四幅印象派大师雷诺阿、毕沙罗和德加的真迹,让大家能够零距离体验到印象派艺术的迷人之处——

19世纪60年代,印象派兴起于法国,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这幅画描绘的是港口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周围一片朦胧。因为画家要在很短的时间完成作品,才能够准确地描绘出来早晨的光线,所以这幅画没办法描绘的非常仔细。因此,当写实的学院派画家们看到这幅作品,认为粗糙,过于随便。

1874年,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一群年轻画家举办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内的31位画家参展。他们欣然接受一些讽刺者给他们的称号:印象派。

 

其实,印象派的绘画并不是粗糙,而是将科学的色彩学让凯或理论用于绘画。他们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把瞬间的光感迅速描绘在画布上,将画家亲眼所见的实际感受传达给观众。

1、 卡米耶•毕沙罗 《蹲坐着的农妇》

这幅作品是毕沙罗创作于1893年的布面油画,长55厘米,宽47厘米。在画面之中,两名戴着头巾的农妇,蹲坐在农村的小路边,交谈闲聊,充满质朴。

 

卡米耶·毕沙罗(1830—1903),生于安的列斯群岛的圣托马斯岛,参加了印象派举办的所有8次展览,可谓是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他孙弊热爱田野与农村的景色,经常描绘田间劳动的农民,有印象派“米勒”之称。

2、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莫奈夫人在花园》

这幅作品是雷诺阿创作于1873至1874年之间的布面油画,长46厘米,宽38厘米。他与莫奈是好朋友,有一次去莫奈家吃饭,为女主人卡米尔作画以坦伍表谢意。卡米尔身穿蓝色长裙,坐在花园里的凳子上,虽然没有清晰地描画五官,但是依然显得她优雅高贵。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1841—1919),生于法国小镇里蒙,早年曾经当过徒工,制作陶瓷、扇子、窗帘等。他的绘画以鲜丽透明的色彩表现阳光与明朗的气氛,独具风格。

3、埃德加•德加的《戴蓝帽子的女人》

这幅作品是德加创作于1889年的粉彩画,长59厘米,宽45厘米。用简单的几笔线条,描绘出女人的背影,头上戴着一顶蓝帽,左手正在打理头发,微微露出小半张脸,婀娜多姿,神秘莫测。

 

埃德加·德加(1834—1917),原名为埃德加·依列尔·日耳曼·德加,出生于巴黎,父母都喜欢艺术。1855年,他进入美术学校,热衷于素描创作,喜欢清晰的线条,认为这种线条是高雅风格的保证,达到他所倾慕的那种美的唯一方法。

4、 埃德加•德加的 《出场前(两位舞者)》

这幅作品是德加创作于1898至1905年之间的粉彩画,长59厘米,宽33厘米。画面描绘了两位舞者等候出场的一瞬间,舞者们为一场完美演出做最后的准备,记录下她们在台下辛苦训练和疲倦的神态。

 

德加大部分的艺术作品都与舞蹈有关,他的作品一半以上描绘的是芭蕾舞者,画面具有浓厚的古典主义情结。虽然他被认为是印象派画家,但是他的作品更具古典、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画派风格。因此,德加也被称为现实主义画家。

画家卡米耶.毕沙罗的简介,以及绘画特点。

卡米耶·毕沙罗(Ca门简犯组死磁关绝静mille Pissarro,1830—1903)

散化减穿看雨走天片非扩法国印象派大师。1830年生于安的列斯群岛的圣托马斯岛,1903年卒于巴黎。在他去世前一年,远在塔希提岛的高更写道:“他是约映逐吸阿我的老师。”在他去世后3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录中恭敬地签上“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

在印象派诸位大师中,毕沙罗是惟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毕沙360问答罗是始终如一的印象派画家,是印象派的先驱,有印象派“米勒”之称。

印象派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Re alism)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古状层树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述很章龙三进误台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虽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有英钱单演吃干绍蛋德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百制通识怕读低七减手永,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王团液宽格,不能不说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印象派美术运动的影响遍及各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直到今天,他们的作品仍然是人类最受欢迎的艺术珍宝。

《洛德希导岁什记红现黑束护铁普林恩火车站》

在这幅作品里柯罗式的单纯清新的蓝绿色调和朴素优雅、带有古典韵味的幽静气染而氛显而易见,画法沉稳,虽有柯罗影响,但仍然是毕沙罗的。

《通往卢弗西埃恩之蠢信纤路》

优创光总取意河直策显沙罗向柯罗学习,决不是生搬础升硬套的模仿,而是一种特有的灵敏悟性,把柯罗的画法完美地融入自己原有的熟练技巧和潇洒格调之中,以极其自然的形态出现在小溶绝容已功之够或京画面上。

我们从这一幅《通往卢弗西埃恩之路》中看到的既有柯罗影子,但更多的是毕沙罗自己的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柔和深远的云天,给人的时空和色彩的感觉妙极了,这种印象的真实感能唤起每个人如同身临其境的回忆。

《村落·冬天的印象》

在这幅《村落·冬天的印象》中,毕沙罗尝试运用塞尚式的较为送称移乡胞阔大、稳重、坚实的笔触代替他原有细碎的笔触,其色彩也有类似塞尚式的单纯冷暖过渡,色块铺垫得厚实,富有平面感,画面很有力度和分量。但整个画面比塞尚活泼且含温情。

《菜园和花树·蓬特瓦兹的春天》

毕沙罗真正属于早期印象欢派风格的代表作品,形成于70年代后期,画家在1877年作的这幅《菜园和花树·蓬特瓦兹的春天》就比较典型。他运用细小的笔触点画造型,色彩的配置过渡非常微妙、丰依众衣径富、沉稳与厚实,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毕沙罗画法。这种画法和后圆作固告均云来的修拉点彩派画法有相似之处,但内在气质不同。这幅画给人以轻松、愉快、充满生机之感,画家像是一位歌手,在用欢畅的笔触赞美春天诱人的景色。

《蒙马特大街》

毕沙罗进入晚年的成熟期,排除了外界画法对他的干扰,表现出一个充满自信的印象派的元老画家的精湛技巧和恢宏气魄,后期主要描绘繁华的城市和街道建筑,多取俯视角度。他晚年更多是从楼上居室俯视描绘街景。这幅《蒙马特大街》具有代表性。

这是一幅蒙马特大街的全景图,街道两侧尽收画面,人群流动,车水马龙,由于视角宽广,楼房林立,车马人流很小,只能凭感觉用粗笔点画出来,然而显坦衫得特别生动,加之透视准确,画中车马人流仿佛在画中移动,它描绘了现代都市的繁忙热闹场面。它预示了20世纪未来派画家所热衷描绘的景象–现代都市快速运动节奏。在这幅画上,构图宏伟,街景庄严而有气派;色彩丰富柔和,在冷暖色对比中,充满中间调子的过渡,形成一种细致而变化丰富的灰调子,但却很明亮,它显示着光的饱满,其笔触均匀而不失活泼变化带仿,粗犷与细致融为一体,表现出毕沙罗特有的艺术风格。

毕沙罗生性随和,易为新鲜事物所吸引,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影响,每当他发现更为新颖的画法,总是很快应用在自己的作品中。他年轻时除受到柯罗的影响外,米勒、库尔贝等人的画风也在他的创作中出现过。后来莫奈典型的印象派风格给予了毕沙罗决定性的影响,使他在不断改变画风后最终保持了印象派的风格,并以此风格画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19世纪80年代以后,他的风格又屡经变化:忽而受到修拉的科学主义观点的影响,加人新印象派的行列;忽而受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的那种感伤画风的影响;忽而又为新艺术运动装饰风格所动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最后他所尝试过的各种风格和手法,终于汇集成一种淳朴、敦厚而柔和的印象派风格。

毕沙罗既注重外光色彩的表现,也强调人物形象的刻画,二者并重。他除描绘了许多农村题材外,也画了不少巴黎的街景,他特别喜欢描绘消失在远方的道路。

卡米耶·毕沙罗是始终如一的印象派画家,他对印象派的重要意义甚至超过莫奈,他品德高尚赢得所有人的钦佩,在印象派画家心目中,他是这个松散大家庭的家长,因此人们尊称他为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喻者,以色列人的领袖)。

25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