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歌剧的发展?

参考答案:

1、威伯——西欧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人
(1)生平简介:威伯(CarlMariavonWeber,1786-1826),德国作曲家,浪漫主义歌剧的先行者。和许多浪漫主义艺术家一样,威伯是一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在德国浪漫主义歌剧舞台上发挥了他的天赋之才,同时又是一位评论家、作家。威伯的音乐创作领域很广,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体现在歌剧和钢琴作品两方面。(2)代表作品:歌剧《魔弹射手》、《奥伯龙》等,钢琴曲《邀舞》等。
(3)艺术成就:①《魔弹射手》的诞生(1821年首演于柏林)标志着欧洲歌剧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开始,成为欧洲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之作,威伯也被誉为西欧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人。②威伯的《魔弹射手》使德国歌剧摆脱了意大利歌剧的影响,它的特点在于:吸收了德国歌唱剧的特征,用说话代替宣叙调,咏叹调中常渗透着民谣素材,音乐描写着重于渲染气氛,富有浪漫的幻想性。歌剧序曲与剧情联系紧密,而且运用了“主导动机”的手法,这些特征为瓦格纳的歌剧开辟了新的道路,并直接导致了俄罗斯、捷克、波兰等民族歌剧的兴起。③《邀舞》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中的一首杰作,乐曲描绘了舞会前相互结识、交往、邀舞的生动过程。这首钢琴作品后由柏辽兹改编为管弦乐曲,得到了更广泛的流传。
2、瓦格纳——浪漫主义歌剧的改革者、乐剧的倡导者
(1)生平简述:瓦格纳(Wagner,WilhelmRichard,1813-1883),德国作曲家、剧作家、指挥家、哲学家。在德国音乐界,自贝多芬后,没有一个作曲家像瓦格纳那样具有宏伟的气魄和巨大的改革精神,他顽强地制定并实施自己的目标与计划,改革歌剧、倡导乐剧,从而奠定了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同时,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几乎找不到像瓦格纳那样,在世界观、创作之间存在明显矛盾的音乐家。

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歌剧问答库

(2)主要作品:他创作的主要领域是歌剧,包括《尼伯龙根的指环》(《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汤豪瑟》、《黎恩济》、《纽伦堡的名歌手》、《帕西法尔》等,另外还有管弦乐曲《浮士德序曲》等。
(3)艺术成就:①对传统歌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他在改革中实施了“整体艺术观”、“无终旋律”以及“主导动机”的手法,并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需要进行创作的原则,改革后的歌剧被称为乐剧(DasMusikdramA.。②创作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划时代的经典乐剧,使浪漫主义歌剧发展到顶峰。③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队的编制(三管制或四管制),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改变了传统歌剧将乐队当作“巨型吉它”,使其处于人声伴奏状态的做法。他抓住了乐队的表现特点,通过“主导动机”的运用来阐述戏剧内容,使乐队成为表达剧情内容的有效工具。④建立半音化和声,淡化调式调性,创建了“特里斯坦”和弦,对20世纪音乐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附相关概念注解:
(1)整体艺术(DasGesamtkunstwerk):“整体艺术”是瓦格纳在《未来艺术作品》中,针对戏剧作品提出的概念,认为音乐戏剧应该仿照古希腊艺术,成为一种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的综合体。(2)乐剧(DasMusikdramA.:1848年瓦格纳在他的《罗恩格林》问世之后,用乐剧指代他的歌剧。乐剧将文学与诗歌、历史与神话、舞台与建筑、音乐与戏剧创作融为一体,是一种整体性的戏剧艺术。
(3)无终旋律(unendlichMelodiE.:是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采用的音乐手法。在戏剧中,音乐自始至终不停顿地向前发展,取消了传统歌剧中割裂戏剧的分曲结构(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没有咏叹调、宣叙调之分,声乐富于朗诵性,在叙述的同时也带有抒情性,这种不间断连贯发展的乐剧音乐形式被称为“无终旋律”。
(4)主导动机(DasLeitmotiv):也称主导主题。在大型音乐作品如歌剧、舞剧及标题作品中,用以象征某一特定人物、事件、情景或情感,并始终与所象征的人物或剧情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音乐片断,被称为主导动机。主导动机具有标签和符号的意义,1877年沃尔错根从主导动机的角度研究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众神的黄昏》后,人们才开始用Leitmotiv这个词。

德国第一部歌剧是什么?

《自由射手》是德国第一部真正的德国浪漫主义歌剧,卡尔·马力亚·冯·韦伯 创作。

以下是我找到的资料,贴给你。

卡尔·马力亚·冯·韦伯

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德国作曲家(1786—1826),诞生在奥汀堡一个旅行剧团领班人的家庭。

他的父亲是业余小提琴家,母亲是歌唱家。成柏自幼学习音乐。十二岁时,他已有六首小赋格曲出版。十四岁,他创作的歌剧《森林女郎》上演。1804年,韦伯在布累斯劳市任指挥。1806年至1810年,又在卡尔斯鲁尔和斯图加特宫廷任职。从1813年起,韦伯在布拉格歌剧院任指挥。1817年,他来到德累斯顿,在德意志歌剧院担任常任指挥。1826年,韦伯应伦敦柯文仿亩慧特花园剧院创作歌剧《奥布朗》,并带病赴英都耐枝筹备歌剧上演,同年6月5日病逝于伦敦。

韦伯是德国浪漫派音乐的先行者。在他仅仅四十年的生涯中,创作了歌剧、合唱、歌曲、交响音乐、室内乐、钢琴曲等许多作品。他的单簧管协奏曲、钢琴曲《邀舞》,以及他根据德国诗人柯尔奈的诗集写作的爱国歌曲集《诗琴与宝剑》,都韦伯作品中深受欢迎、流传甚广的有名作品。在韦伯的歌剧作品中,《自由射手》、《奥布朗》和《优兰蒂》最为著名。《自由射手》以民同神话传说为题材,是韦伯歌剧中的代表作,曾被赞誉为德国的第一部民族歌剧。韦伯多才多艺。他不但作曲,而且创作小备答说。他的音乐评论,为德国民族歌剧和浪漫派音乐的兴起,宣传了进步的美学观点。

《自由射手》(又译“魔弹射手”)是浪漫派歌剧的典范,韦伯花费了三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部综合性质的歌剧,他对当时通常的管弦乐配置作了部分动来配合歌剧的需要,在文字与舞台造型方面也精心打磨。韦伯在这部歌剧中运用的音乐独具特色,用圆号代表猎人,单簧管则代表黑猎人,而给予森林、狼谷的音乐充分体现了民族色彩。歌剧取材于德国文学家约翰·奥古斯特·阿贝尔编著的《德国鬼故事集》,脚本作者是约翰·菲德利希·金德,剧中黑猎人卡斯帕这一角色,是浪漫主义时期所推崇的黑色英雄的典型。

20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