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这两种画法都有独特的风格,具体选择哪一种取决于您对艺术作品的喜好。
油布画通常以抽象的形式表达,注重色彩的运用,具有浓厚的气氛感。它的画面充满动感,能够表达出作者心中的情感,使人们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来自。
浮雕画是一种流行的装饰性艺术形式,它可以将简单的图案或细节处理得很精细,使作品具有立体的效果。通360问答过改变深浅不同的颜色,表现出画面的立体感,使画面更加生动。
总之,油布画和浮雕画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一种画法。
幼儿园美术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租源,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1
背景说明: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幼儿开始对粘贴画感兴趣,他们非常想用自己的手去完成他们感兴趣的一些事物。一天早上,我们做完早衡如操回教室的时候,一个孩子在教室门口停下来,用手指指着还未装饰的蓝色墙壁问:“饶老师,为什么海里没有鱼呀?”我看着墙,想到了前不久上的粘贴活动“灯笼穿花衣”。所以当幼儿看见空着的墙壁对我提出问题,因此,特意设计了《给小鱼穿衣服》的美术活动,让幼儿自己来完成一次墙饰设计。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粘贴活动,体验粘贴活动的快乐。
2、初步知道粘贴画的方法。
活动准备:
范画一份,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鱼形状的图纸,鱼鳞片,胶水,擦手巾)。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幼儿对粘贴的兴趣。
导语:“哎~ 听,什么声音呀?(教师做哭泣状)是谁在哭啊?小鱼为什么哭呢?原来它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知道它的家在哪吗?”
2、出示范画
教师:“咦~ 怎么小鱼没有穿衣服呀?我们来帮帮它,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
3、教师示范讲解粘贴过程。
拿一片鳞片,在它的背面用二母弟沾一点胶水,然后沿着鳞片的边画个圈,手指在擦手巾上擦一擦,在把鳞片贴在小鱼的身上,它的衣服就穿上了。小鱼的衣服漂亮吗?可是小鱼还是不高兴,因为它还有许多的小伙伴还没有穿上漂亮的衣服呢,它希望小朋友们来帮帮它的忙,帮它的伙伴们都穿上像它一样漂亮的衣服,你们愿意吗?
4、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粘贴画,重点指导粘贴的正确方法。(帮幼儿在作品上写上名字)
5、送小鱼回家吧!
哈哈,看,回到家的小鱼可开心了,这边游游那边游游,还有没有哭了呢?(教师请个别幼儿送小鱼回家)
6、布置成展览馆,一起欣赏海洋里的小弊拦态鱼。
7、活动结束。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徐悲鸿的作品,充分感受画面中欢腾、热闹的气氛。
2、通过多通道的方式感受作品的意境。
3、大胆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并能认真地倾听。
活动准备
1、幼儿课前欣赏过马的不同动态图,对马有初步的认识。
2、课件:徐悲鸿的《八骏图》,徐悲鸿其他关于“马”的作品多幅。
3、《赛马》等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徐悲鸿作品《八骏图》,引导幼儿欣赏。(配乐)
(1)整体欣赏作品。
教师:图中画的是什么?有儿匹?这些马看J:去怎么样?有哪些颜色?这些马可能在干什么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图上有八匹骏马,很高大,很健壮,在奔跑……)
(2)教师介绍作品的绘画形式。
教师:这是一幅什么画?是用哪些材料画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用毛笔俩的,用淡墨画出了马的肌肉,用浓墨画出了马的鬃毛和尾巴)
2、教师简要介绍砷家徐悲鸿。
(1)教师:你们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
(2)教师小结:徐悲鸿是著名的国画大师,最擅长画马,他画的每匹马都栩栩如生,像真的一样。
3、欣赏徐悲鸿其他关于“马”的作品,感受造型美和画家作品中所表现的神韵。
教师:大画家还画了许多的马。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心情怎样。
4、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马的动态,在自由玩耍中结束活动。
教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学学马儿奔跑吧!
参考资料
八骏图
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一生最擅长画马。图中的八匹马身姿矫健,颇具神采,准确地表现出了马的骨骼、肌肉运动的结构特点。画家以粗线勾外形,用肆意流畅的笔墨,概括地描绘出奔马的飒爽英姿。《八骏图》用笔简洁,线条粗劲有力,虽寥寥数笔,但俊逸刚健的奔马形象已跃然纸上。
该作品适合大班幼儿欣赏。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先通过整体欣赏作品感受画面欢腾的意境,再欣赏画面中八匹马不同的外形特征和奔跑的姿态,感受奔马的雄骏、矫健和轻疾,深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表达的精神。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和喜欢的颜色给自己画像。
2、通过照镜子观察自己的脸,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五官的典型特征。
3、爱护小镜子,保持作品的整洁干净。
活动准备:
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小朋友们找个镜子吗?(出示镜子)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呀,你的脸上有什么呀,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样子。
1、每个人长得都不一样,你的脸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说说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
二、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绘画的方法
1、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位小朋友画像。
2、这里的小朋友和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3、假如你要画自己,要画些什么?怎么话呢?
三、引导幼儿自由绘画
请小朋友为自己画一张像,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相,要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你。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大胆地表达对波洛克作品的认识和感受,感受画面中运用的颜色和线迹;
2、学习以波洛克式的作画方式自由、大胆地创作,体验创作过程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波洛克作品若干,波洛克作画过程的照片,课件,音乐;各种作画工具与材料:画布,水粉笔,刷子,皮球,瓶子,各种树叶,喷雾器,小石头,珠子,轮胎,花片,沙子,豆子等;袖套,围裙。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歌表演:《粉刷匠》,简要介绍波洛克的故事;
2、欣赏《会聚:第10号》
(1)整体感受,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对画面的感觉;
师:“你在画上好像看到了什么?”“你好像听到了什么”?“你心中有什么感觉?”
(2)引导幼儿从颜色、线迹等方面来欣赏,师:“你在画上看到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中哪些是先画上去的?哪些是后来才画上去的?”
“你在画上找到了哪些线条?猜一猜画家是怎样把这些线条画上去的。”
(3)播放波洛克作画过程的影片,结合实物演示(滴流、甩动、泼洒)介绍波洛克作画方式。
3、欣赏《会聚:第10号》,《茶杯》,《NO5.1948》,小结:这些画看起来很乱,但却觉得很和谐,很有意思、很美,《会聚》意思是各种颜色的聚会。
4、幼儿自选材料作画
要求:
(1)挑选自己需要的工具来创作。先想一想,选什么样的工具,要怎么用;
(2)要节约纸张和颜料,小心别打搅别的小朋友作画。
(3)注意看自己的作品,如果觉得已经很美了就要停止作画;
5、延伸活动:交流展示幼儿作品。观看现场作画的录像,幼儿间互相交流。
师:你是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怎么作画的,你觉得哪一幅画最有意思?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闽南土楼建筑欣赏
活动目标:
1、充分感受土楼的建筑风格,领会这种建筑形式带给人们的感觉。
2、通过了解土楼的内部结构,从中体会这种结构报表现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
活动准备:
1、高楼大厦、别墅、平房图片各一张、土楼图片若干。
2、操作材料:纸球、橡皮泥、乳胶、编织席、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不同房子图片
出示高楼、别墅、平房等三张图片,引导幼儿认识这三种不同结构的房子。
二、出示土楼的’图片
出示土楼的图片,请幼儿从外形欣赏土楼的造型,领会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1、“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座很特别的房子,这座房子和我们刚才看过的房子有什么不同?”“它是样子像什么形状?”(圆形和正方形)“这种形状的房子给你什么感觉?”“看到这种房子你想到了什么?”“它看起来像什么?”
外国人也觉得这种房子真是神奇的房子,他们说它就像“天外飞来的飞碟,地上昌出来的蘑菇。”这种既像飞碟又像蘑菇的房子叫“土楼”。
2、这土楼里到底住着什么人呢?
三、引导幼儿观察欣赏土楼的建筑结构,
1、“住在这座土楼里的人,他们是从哪里进到里面去的?”(门)“门在哪里呢?”
2、出示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土楼的门:“这么大的一座土楼只有一个门,为什么只建一个门呢?”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土楼的窗户,土楼的窗户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窗户有什么不同?(窗户开得很高很高)为什么把窗户开得这么高?(防御敌人)我们进去看看。
4、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土楼的内部结构,了解其建筑结构的功用。
(1)土楼里面有什么?(原来它是由二座楼组成的,外圈和里圈),土楼里的房间是用什么建成的?(木头)你觉得人应该是住在第几层?第三层和第四层是用来住人的,第二层是用来储藏东西的,第一层是厨房,用来做饭的。现在你们知道建土楼时为什么把窗户开得那么高了吧?
5、引导幼儿了解土楼里的各项生活设施,他们用的水是哪里来的呢?(请幼儿观察土楼里的水井)原来土楼里有水井,可以从里面提水上来。所以土楼里的人不用走出土楼就可以洗衣服了,真方便。土楼里还有小学校,住在里面的小朋友还可以在里面上学。这么大的一座楼到底可以住多少人呢?可以住很多人,我们班的所有小朋友们和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住进去都行,够大吧!如果让你们大家都住在这么在的一座楼里,你会有什么感觉?
四、引导幼儿了解土楼建筑的文化内涵、防御功能
1、“古时候的客家人为什么要建这样的房子呢?” 原来客家人是一个很团结的民族,他们的亲戚朋友们喜欢住在一起,大家很开心、很热闹,可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如果敌人想来欺负他们,大家就会把土楼的大门关起来,团结起来想办法打败敌人。他们还希望大家都能爱家乡,爱祖国,客家人还把这些愿望画在房间的墙壁上、写在门上,你们想看看吗?外国人来参观的时候也夸这些画真美。(请幼儿观看土楼的彩绘、壁画。)
2、客家人建造土楼还有什么好处呢?这种圆形的楼房还可以防地震,夏天住在里面会感觉到凉爽,冬天会感觉到很暖和。
3、小结:这种奇妙的房子只有我们中国才有,我们福建省的永定最多的,永定就是我们班彦昆小朋友的故乡,很多人都爱到永定去参观,外国人看了都觉得神奇。彦昆你很自豪吧!我们中国人都感到很自豪,大家都应该去爱护它。
五、全班幼儿一起动手合作制作一座土楼。
今天,我们要来制作一座土楼的模型,要让这座土楼模型比真土楼还要漂亮,用什么方法让它更漂亮呢?我们学过用橡皮泥制作浮雕画,这种作品给人一种凹凸不平的感觉,如果把它雕在土楼的外墙上,一定很漂亮,你们记得浮雕画是怎么做的吗?(先画好底图,然后再用橡皮泥雕上去)今天老师还准备了纸球,同样可以制作浮雕画,我们来尝试一下好吗?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名称:小鸟的天堂
设计背景: 《云雀》原本是一首罗马尼亚民间乐曲,它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里的云雀在蓝天上欢快鸣叫的情景,这首乐曲在也广为流传,因为笛子的音色轻灵,也常常被用来演奏《云雀》。聆听《云雀》,它欢快活泼,音乐形象鲜明,应该很适合大班孩子的欣赏。赏析《云雀》,仿佛能看到云雀在空中忽上忽下、欢腾飞越的情景,与此同时,我的脑海里也闪现出《小鸟的天堂》的画面。
《小鸟的天堂》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课程“玩水墨”中的一个国画活动,活动的设计借鉴了吴冠中水墨作品中特有的形式美、简洁美和节奏美,让幼儿用浓淡墨画树林,用彩色油画棒添画小鸟。画作色彩鲜艳、线条简单明快,同样表现了小鸟在树林里快乐嬉戏的场面。那么《云雀》能不能把《小鸟的天堂》整合进来,以收到11>2的效果呢?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幼儿教育需要高度的整合。幼儿教育应该充分协调多种资源的教育影响,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幼儿教育形成一个系统,使各种因素发挥整体的影响,提高幼儿教育的成效,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而近百年来音乐感知心理的研究也反复证明:音乐感知活动不仅是一种听觉感知的活动,而且是一种多感知通道协同工作的感知活动。立足于整合观和多通道参与理论,我们完全可以在幼儿丝竹乐欣赏教学中,引导幼儿利用尽量多的感知通道来对音乐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学习,激发幼儿对丝竹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所以,我把《云雀》的欣赏活动也改名为《小鸟的天堂》,通过音乐活动和绘画活动的渗透,通过欣赏表演活动和绘画活动的整合,让欣赏表演活动为绘画打基础作准备,让绘画活动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最终达到让幼儿感知、熟悉、理解并表现《云雀》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云雀”,感受乐曲表现的快乐小鸟形象,能用身体动作进行模仿,并尝试用绘画的方式给予展现。
2.认识口笛,了解口笛的音色,感受丝竹乐丰富的表现手法。
活动准备: 笛子曲“云雀”、画有背景的画纸四张、笔和颜料。
活动过程: 一、第一遍倾听笛子曲“云雀”。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曲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听一听是谁来了?
2)幼儿欣赏。
3)提问:A.谁来了?
B.你为什么觉得是小鸟来了? 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C.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是什么乐器能演奏出像小鸟的音乐)
4)看图片了解口笛:
a.你认识这种乐器吗?
b.你觉得它和什么乐器比较像?哪里像?哪里不同?
c.老师介绍口笛:是最小的笛子,音色比笛子还要高。
d.师:口笛的声音是怎么样的?(细细高高)小鸟的声音呢?(也是细细高高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用口笛来表演了吗?(引导幼儿说说口笛的音色与小鸟的匹配)
二、倾听音乐,模仿表演,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1)你好象听到小鸟在干什么?
请幼儿大胆模仿小鸟的各种动作。(老师可重点指导几个动作如:飞翔、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等,为下面绘画作铺垫)
2)学一学个别表演得好的小朋友。
师:刚才某某小鸟飞得可开心了,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飞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我还看见某某小鸟和某某小鸟在一起,你们来表演一下好吗?我们找个好朋友一起学一学……
三、进一步理解乐曲。
1)教师:这首曲子叫“云雀”,是用江南丝竹里的口笛来演奏的。听了这首曲子啊,我们就好象看到了小鸟在蓝天上飞翔,在树林里舞蹈,特别地开心。
2)请幼儿听乐曲,模仿表演小鸟的各种姿态和动作。
四、引导幼儿将小鸟欢快飞舞、嬉戏的形象画下来。
1)师:快乐的小鸟们,你们刚才是在哪里跳舞的呀?
2)师:对,树林、花园、草地都是小鸟喜欢的地方,是小鸟的天堂。瞧!这里也有小鸟喜欢的地方,我们一起去看看(带幼儿到底稿前,稍稍欣赏,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画面)我们让小鸟们飞上去吧,让这里也成为小鸟的天堂吧。
3)幼儿合作绘画小鸟,教师播放“云雀”,巡视指导。
4)展示幼儿作品,适当讲评。
师:你的小鸟在哪里?它在干什么?你最喜欢哪只小鸟?为什么??
五、再次欣赏。
1.师:小鸟的天堂里真幸福啊!我也想去小鸟的天堂了,你们和我一起去吗?
2.师:轻轻闭上眼睛,安静地听着音乐,想象一下,我们变成了小鸟,在小鸟的天堂里快乐地游戏、生活。(幼儿安静欣赏音乐)
3.结束课时。
活动评析:
音乐欣赏,我们应该在“赏”字上多动脑筋,达到赏乐、赏情而赏心悦目;整合教学,我们应该在“合”字上多下功夫,达到合理、合情、合和而天衣无缝。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7
绘画目的:
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
绘画年龄:
学前班幼儿。
绘画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第六步
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动手进行。
老师巡回观察,对个别幼儿指导。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8
幼儿园中班教美术案:鲸鱼
活动目标
1、练习波浪线,锻炼幼儿的手腕灵活度。
2、学习用过渡色为鲸鱼着色,注意线条流畅和色彩的变化。
活动准备
1、照片—鲸鱼
2、图片—鲸鱼喷水
3、幼儿用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照片—鲸鱼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是谁在给我们表演节目呢?
大海是鲸鱼的家,鲸鱼玩的多高兴呀。
今天,我们来画一画鲸鱼好不好?
点出活动主题——鲸鱼。
二、展开
1、出示图片—鲸鱼喷水
鲸鱼是什么颜色的?我们选用什么颜色画鲸鱼呢?
(加深幼儿对油画棒颜色的认知)
2、出示图片—鲸鱼
教师与幼儿观察图片,探讨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构图。
(1)在提示线的基础上,完整添画出鲸鱼喷水的形态。
(2)大海的波浪采用连贯性的波浪线完成,注意线条的均匀,
在画纸下放留出空白可以添画各种小鱼。
3、教师示范着色方法,重点演示鲸鱼身体过渡色的变化。
(1)鲸鱼:由上到下共分为三种颜色群青–深蓝–白色,每两种颜色的过渡交接处要轻轻着色,
将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尽量使颜色的过渡自然化。
(2)大海:根据波浪线的划分,可用浅蓝和柠檬黄交替进行。
(3)提示:涂底色时,按一个方向平涂,把笔平倒下,浅浅的均匀着色。
背景颜色要有深浅的变化。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的绘画姿势,注意握笔和坐姿。
(2)鼓励幼儿大胆添画小鱼、小鸟、白云,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结束
1、请小朋友们相互欣赏作品。
2、组织幼儿收拾好自己的画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9
中班下学期美术水粉画教案《小蜜蜂》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 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认识和表现小蜜蜂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美术水粉画《小蜜蜂》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的】
认识和表现小蜜蜂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要点】
蓝紫色与黄色的对比练习感受色彩的和谐美。
【教学材料】
水粉颜料、水粉纸、水粉、橙色卡纸、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1、观察与比较:
观察蜜蜂和其他昆虫有相同和不同点(认识蜜蜂的外形、花纹、色彩、动态、加深儿童对蜜蜂身体特点的认识,便于抓住重点,简化事物,进行绘画)
2、联想与表达:
①说说你对蜜蜂的认识(激发儿童关注大自然和追求美的情感表达,关注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②小蜜蜂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周围有什么特别的事物呢?(背景用花朵装饰)
3、作画提示:
①先表现主题“蜜蜂”,并强调主题应画大一些,摆放在画面显眼的地方
②贴画背景时,注意大小摆放和疏密关系,使画面更美观
③背景选用冷色调进行适当涂色,和主体颜色形成对比
4、作业评赏:
本课作业不仅表现了各个形态各异的蜜蜂,并且充分表现了色彩的美感,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使画面鲜明,具有吸引力。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10
活动背景
这堂美术课我想要让幼儿们感受一下手工的魅力,所以决定要让幼儿自己用橡皮泥来制作出他们最爱的棒棒糖,棒棒糖的制作方法简单,幼儿很容易就能完成,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让幼儿有成就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压扁的技能,巩固团圆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2、引导幼儿学习插棒、包纸等辅助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3、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橡皮泥,火柴棒,纸张。
活动过程:
一、 产生兴趣进行谈话:
1、你们猜猜我手上拿的是什么呀?(幼儿进行猜测)
2、教师神秘的出示棒棒糖。
师:唉……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棒棒糖)你们吃过吗?(吃过)那它们味道是怎么样的?(甜甜的)对了棒棒糖小客人来到我们小(三)班做客了。
师:小客人说看到你们这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它真高兴它,可是它却没有好朋友跟它玩。
师:小客人说你们能不能帮帮我找到几个好朋友来。
师:谁能来说说我们应该怎么样帮我们的小客人找到朋友呀?(幼儿讨论)
幼:我可以去超市里帮它找到好朋友,我可以去糖果屋里找到它的好朋友等。
师:但是小客人跟我说呀?如果你们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帮它找朋友的话,天很快就暗下来了,小客人要赶紧回家,不然妈妈会找它的。
师:你们想想我们应该怎样帮它找到好朋友。
师: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橡皮泥来帮它找到好朋友。
1、教师出示一个圆的棒棒糖很一个扁的棒棒糖,幼儿进行观察两个棒
棒糖的特征和区别。
师:然后进行说说他们之间的不同。(圆的和扁的棒棒糖)
师:想想圆的棒棒糖是怎么做的?扁棒棒糖又是怎么样做的的呢?(让幼儿自己说说用什么办法制作)
幼:圆的棒棒糖我可以用手把它挪成圆的,然后在叉一个棍子在那里。
师:为什么棒棒糖的外面有一层糖纸?有什么好处?
幼:要把它们包装起来,不然会弄脏的,如果不把它包装起来的话很容易融化的。
二、制作棒棒糖
1、师演示用面团圆压扁的方法制作成糖过,插上牙签,制成棒棒糖
2、那你们赶快帮我们的小客人找到好朋友好吗?看看你们会帮它找到怎么样的好朋友。
三、幼儿尝试制作。
1、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些橡皮泥,然后在发给每个幼儿一根牙签。
2、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要求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不要把橡皮泥搞到桌子上,在用牙签的时候千万不可以把牙签对着小朋友的眼睛。
3、 整理
送橡皮泥回家。教师引导幼儿检查自己的地面、桌面是否清洁,让幼儿将橡皮泥放进小罐,并放在固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