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義詩歌的開山鼻祖是?

李金發是中國象征主義的開山鼻祖,原名叫李淑良,據說1922年李在法國讀書時曾大病一場,夢見白衣金發女神領着自己邀遊大空,李覺得這是“天使的幫忙”,因此将名字改爲“金發”。曾經的雕塑大師,本想“做一個能在曆史上留痕迹”的他,卻要永遠活在中國象征主義詩歌第一人這一尴尬的光環下。人們總是通過他的晦澀難懂的詩歌,才知道他曾經的确給曆史留下了一些值得令人注意的藝術追求.1976年12月31日,《紐約時報》刊登李金發逝世消息《雕塑家、外交官、詩人李金發在紐約長島逝世》,是當時唯一見諸報端的李氏逝世消息。但無論如何,談及中國現代詩歌,李金發還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人物,他留給後人的是那些如蠢孝衰草、落葉胡桐、秃樹,短牆、殘碑、古墓,半死的月、蕭瑟的風、幹枯的帶做稿池沼、苦辛的鍾聲等悲慘的景象。他的象征主義的中國半文言文詩歌,成爲一代模仿的經典

李金發象征主義詩歌有什麽特征

究竟該如何欣賞象征主義的詩歌

王光東在《中國現代詩歌中的象征主義》一文中,就中國新文學中的象征主義和西方象征主義的聯系、區别中探讨了中國象征主義詩歌的特點。 王光東指出,“‘優郁的情思’來自裏包含着生活的熱忱是中國和西方象征主義所共同具有韻一個突出特360問答點”,但是,“在中國的象征主義詩歌裏,‘憂郁’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在對社會整體性否定的基礎上,對‘人的生存意義和價值’無限度尋求而又不能如圓八企友穿耐要命嗎願的困擾,不是在‘自我’與社會的對立中,極端地走向自觀迫位身,發現生命存在危機的情思,而是在個性生命熱忱與社會現實的對立中,對引起生命發展困境的社會性問題的思考,因此,我們看到中國象征派詩歌的憂郁往往是與具體的社會性問題聯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說,“中國的象征主義者普遍地表現出一種傾向,這就是對民族社會命運的強亮烈關注。”概言之,“中國象征主義詩歌中‘憂郁與哀傷’的内容所呈現出來的具體性隻河法、現實性特點,一方面使他死翻乎難合轉規沒差終們對人自身價值的理解沒有達到西方象征主義者的高度,另一方面則表現出他們一種強烈的社會使命感和獻身精神。他們的眼光往往由個人的優郁轉向對社會的關注,在個人治處突香與整個民族的曆史聯系中确定自己的行動目标”。督迅、李金發、戴望舒…... (本文

12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