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白塔寺的名画作品赏析

无名画会的白塔寺:地下展览“偷尝禁果”

白塔寺是元代的佛教寺院,在老北京人的记忆中,高高的白塔,低矮的四合院,悠扬的鸽哨声是难忘的一幕。1974年的最后一天,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第一次非官方的前卫美展在白塔寺边张伟家悄悄地开幕,比星星画会的还要早,却不为外人所知。在张伟家,画会举行“成人仪式”在西方印象派诞生100年后,1974年12月31日,在福绥境大楼张伟家18平方米屋子里30多幅油画被一张张排队似的钉在墙上,摆在桌子上柜子上,甚至椅子上,整个房间连坐得地方都没有。它们是被分时段分路线一张张从四面八方运来的。考虑到当时“文革”对这种展览的控制,但凡是进来参观的人都必须先敲门三下再敲两下等一下再重复一遍,对了暗号,才能进门,彼此都用极低的声音讲话。参加展览的画家有赵文量、杨雨澍、石振宇、张伟、郑子燕、马可鲁、韦海、王爱和、李姗等。至今大家都很感激张伟的母亲,在那样一个危险的年代,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决定在家里举行地下画展。当张伟提出要在家里举办画展时,母亲和姐姐没有异议,还为大家煮了饺子。在张伟看来,经过几年与赵文量等前辈的教学相处,无名画会需要一个仪式使这朵稚嫩的花绽放。 韦海当时作为一个受过传统素描教育的青年参加这次地下展览,用韦海的话来说,心情彷佛像“偷尝禁果”。郑子燕说:“他的素描功底扎实,只要是他走进美术班,就会有人窃窃私语“韦海来了”。韦海如今回忆起首次地下展览时说:“当我站在这个地下展览的小小展厅里,内心的激动就像一个小孩子翻到家长锁得严严实实的小柜子,哎呀,里面原来有这么多好东西呀;展览又像一个小火炭在黑暗的冰天雪地里燃烧出火焰,照亮了所有人的眼睛。”这之后,“反叛艺术传统”的精神就像熊熊大火一样燃烧起来。在他心中,束缚没有了,多年在美术上受到的教育规范被抛到很远的地方,留下的是可以自由自在去画画的心。1974年李姗画过《白塔》,张伟画过《清晨五点》,1977年郑子燕在福绥境大楼张伟家画过《从福绥境大楼看到的冬景》,在这些画作的背后,画家们的记忆深处往事历历在目。 偷看名著偷听音乐在那个很多人在惶惑、迷茫中彷徨度日的年代,马可鲁还提到聚点除了张伟家附近的白塔寺,还常去史习习家文化部宿舍203号大院。史习习家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在那里画家们经常一起阅读内部读物——郑子钢和史习习搞来的许多中外名著,《印象画派史》这本书是大家反复传看的。这些文学名著丰富了他们的绘画语言,提升了他们的精神境界,促进了绘画上的探索。在那个文化饥渴的年代,郑子燕说“恨不得看一张画就把它一口吃进去。”除了名著,音乐从来都是画家的“密友”。“文革”时打开哪个收音机,都是听了一百多遍的样板戏。当时李姗家有几张世界名曲唱片,大家因此常去她家串门,拉上窗帘,靠在唱片机旁小声地闭着眼睛享受《皇帝圆舞曲》,马可鲁说:“能去听黑胶唱片可是当时生活中的大事,现在看来深陷其中的我们似乎很享受一种集体犯罪感”。张伟将偷听音乐比作在插队的时候吃到全聚德的烤鸭。“对美的追求的背后是对正常文化生活的渴望”张伟讲到。1968年,赵文量创作了《偷听音乐》,约32开纸张大小的画面上,两个身影在听音乐。这幅作品如今在广州展出时,画前总是围了很多年轻人,他们似乎十分好奇,为何音乐还要偷听?



3月1号 差不多 晚点儿也没事 学校是:塔沟武校 其实什么时候都可以报名的 但岩陆设段江差茶汉去晚一点的话 不会那么冷 若是因决太早的话那里会很冷坐无值诗协的 呵呵……若还有想知道的话再问我就好


34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