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美术鉴赏课
如何上好高中的美术鉴赏课?这是我们教师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要知道高中的美术鉴赏跟初中的美术不同,不要求学生学习作画的技巧和技法,需要的是我们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简单说就是让学生看,边看边学习!所以,单单是把文字内容告诉给学生是不够的,下面我就来探讨下如何上好美术鉴赏课。
一、美术鉴赏课是人文教育
鉴赏课,其实就是一种感受和理解、感情和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因此学生通过鉴赏课受到的教育过程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即对人的思想情操的陶冶过程。教师在讲述中应声情并茂、语言形象、富有激情、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学生则可以通过学习,认识到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以及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这种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及其对社会的独特贡献。
例如,齐白石老人的《河虾图》,将中国画独特的技法发挥自如,水墨酣畅淋漓,寥寥几笔,几只生动可爱的河虾便跃然纸上,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颇有乡土意味。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采用西方油画的表现技法,中国人喜用的大红作主色调,中西结合,恰到好处的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站起来的气魄和信心。雕塑《艰苦岁月》
,生动再现了长征途中的一位红军小鬼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外国新古典主义油画,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表现的是三兄弟临战前的悲观场景,烘托出了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大无畏精神。
中外历代美术作品很多,通过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世界历史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世界丰富的文化和艺术的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古今中外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
二、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应有自主性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地接受过程,而应是一个参与过程。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了,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全方位的设计课中闹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任务由过去的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欣赏课必须依赖学生的主动
,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对作品讲解,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感受。
我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1)讲解作品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收集与作品相关的知识点,尽快缩短学生与作品产生的距离感,并对作品产生兴趣。(2)谈谈对作品的感受,第一印象或直觉。(3)引导学生从色彩、线条、造型、构图上思考。(4)必要时,在欣赏后,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等方式。这样可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美术欣赏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美术课应特别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灵活独特的思维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创新观念得以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成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
美术欣赏和美术实践的教学是不能分离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有了美术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美术作品;例如教学《中国古典绘画》中,可以首先展示一些国画作品,用精彩作品吸引学生,紧接着播放些画家创作作品的过程,然后,学生可以拿起毛笔亲自实践下,当然,不一定马上就会出好的作品,但亲自动手实践带来的切身体会,是仅仅靠言语说教所无法替代的。最好可以把学生的作品和欣赏的作品进行比较,做出评价,这样,学生的创作性思维的火花,就会在欣赏、创作中迸发出来。
四、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创造空间
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卖游罩趣,开阔视野,提供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使同学们更直观感知客观事物,这样会达到身临其境、事半功倍的效果。动画片、电子游戏、磨渗影视节目、广告片、互联网等,这些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都会给学生造成巨大影响,无形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美术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就应努力,发掘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和谐发展。让学生具备发现美的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感受艺术的魅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师要为学生营造鉴赏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艺术,得到熏陶。同时还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达到鉴赏课的目的,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鉴赏课。
人文精神有
来自一、立足于教材,深挖人文性内涵(一)重视鉴赏语境的多元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数千年以项货宗亮叶来的人类历史就是一个多元化并存的历史,这就要求我们要创设一个多元化的鉴赏速货固虽端讲语境,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和审美思想,探索其人文内涵,逐渐形成他们开放和眼光和宽容的心态。例如在服装介绍这一课中360问答学生对于英格兰短裙,大都是一种嘲笑和惊讶的态度,但是不仅仅是英格兰人,还有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男人的白色假发,阿拉伯人的长湖苗记袍,中国人的对襟褂渐还推,结合着诸多服装形式,学生们就会从嘲笑和惊讶中走出,逐渐了解各个国家和民族当时的审美观念。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视,要以自己的核心艺术文化为基础,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例如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有唐代四飞天的图案,同样是表现飞翔的人物,西方宗教画中的天使,必须借助翅膀才能飞翔,而中国的飞天神女,则只需要裙带的舞动就可以腾空飞舞,在想象力这个层面上,中华民族是不输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渣尺家和民族的。在现代美术中,也有很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中国艺术家,如贝聿铭、陈逸飞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片红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的。
(二)关注鉴赏主题的人文性,促进学生人文思考
美术始终对人类的生存、生活、命运、人性、伦季久集理专位开迅时考鸡理、思想、价值、态度等多种人文主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和体现,在美术鉴赏中关注美术作品中的人文主题,有助于学生形成人文性的思考。首先是对美术名家的认识,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每一位有成就的美术家,都是乡植事立组牛友革杨我们人格的榜样。例如齐白石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伪大小头目的索画,干脆闭门谢客,不跟任何人来往,宁愿挨饿,也不屈服于恶人;徐悲鸿先生多次举办个人画展,把画款全部无偿捐献给祖国;高剑父先生带领弟子远赴香港、澳门,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艺术家们深刻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深深的脚集知联兰感染着每一个同学。
其次是从人性的角度阐释作品,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冲节参测费使。教师应当努力地挖掘美术作品中所传达出的作者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德拉克洛瓦的《自著使右手买供被雨治置由引导人们》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才能够真正的进入艺术鉴赏活动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对于正义、独立和自由的永战活夫针首证出搞两恒追求,安格尔的《泉》 告诉学生们什么是最严谨的完美;罗得危爱吧倍范岩李石中立的《父亲》 告诉我们父亲的伟大和父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望,热爱祖国爱的无疆。这些优秀的作品都能够激起学生对自由精神和个性发展的追求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人文精神最重要的价值体现。
(三)加强鉴赏角度的厂设打王到住现写化综合性,树立学生美绿术文化观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创作艺术作品,而且还要了解艺术史、艺术风格、艺术批评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所以要求加强鉴赏角度的综合性,树立学生的美术文化观念。首先是务伟赶则苏美术学科内部的余晌融合,教师要有意的把艺术美学、艺术史学、艺术批评学溶竖梁锋为一体,例万厚植如在对“人物画” 的欣赏时,先讲授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史,然后从美学角度分析中国与西方在人物画创作中审美观念的差别,并要求学生对中国画在当前的形势下该如何发场够尽又征凯德展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通过一些资料的收集,写成一篇美术评论。这样将美术的几大领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丰富了学生的综合美术思维。其次是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融合,艺术门类都是相通的,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都蕴含着美的规律和法则,例如在欣赏“商周青铜器” 造型时,既可以播放一些凝重恢弘的编钟音乐,来营造课堂氛围。同时,任何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一个时代和民族哲学思想、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的缩影,适当的融入一些人文知识,更有利于对作品的鉴赏。在讲述郑板桥的作品时,首先要讲述郑板桥的为人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们才能理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深刻含义。
二、以学生为本,体现人文性关怀
(一)选择课程内容,满足各种学生学习需要
初中学生的需要、兴趣对其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影响,适合需要、兴趣的活动会使其乐此不疲,可以推动学习成功并形成进一步的探究欲望。在课程内容广度的设置上,要增加相应的内容,例如介绍美术四大类别时,分别对其现代部分进行扩充,以体现生活感和时代感。再就是增设相应的鉴赏课题,例如学生们喜欢的动漫、媒体设计、时尚服装等课程资源。在课程内容深度的设置上,一方面要加强鉴赏基础的学习,包括美术元素和组织原理等美术语言,以及工艺、雕塑、建筑、书法等相关门类的基本鉴赏方法,学生们只有具备了感受美的眼睛另一当面,还要学生掌握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基础性鉴赏内容,使学生在对经典的了解中,养成浓厚的学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提升人文精神。
(二)设计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是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教师如果能够创设出一种良好自主的学习环境,则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优化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首先是新课导入的情景设计,教师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不协调”,例如对塑像“断臂维纳斯”的欣赏,教师可以向同学们提问,“为什么这个塑像并不完美”,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抓住了,为下面的进行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再讲美在哪。
其次是创设审美情境。例如,在讲授“美术的语言”一课时,上课前伴随优美的音乐映示幻灯片:雨果说过:“没有艺术,人类的生活便会黯然失色”,席勒曾这样庄严地宣告:“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使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进入了审美准备状态。
(三)组织课程内容,促进学生主 体意识形成
首先是开展课前调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建议,在课间、体活时间、放学途中,可以随时找机会与学生谈话交流,调查学习需要。尤其应重视与美术科代表的沟通,因为科代表更了解同学的心理,更容易提供大多数同学的共同需要和个别要求,能为充分 准备课堂教学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每学期前发放调查表格,或者在校园网美术专栏发布调查表格,由学生自愿填写。
其次是创设开放环境,教师应该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在自由探索、交流互助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促进主体意识的形成。教师可以把课堂设置在计算机教室中,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在提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网络平台上,自己搜索资料,经小组讨论后逐一解决。另外,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创设开放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有利途径。
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研究,是 新世纪世界各国美术教育改革的主题。 人文精神使美术知识和技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并与社会发生最大限度和最广范围的关联,赋予美术学科最大的价值。我国前年秋季开展的初中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的性质定位和课程建构上,也首次强调了人文性方向。 此次初中美术新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分设的 9 个教学模块中,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作用的是“鉴赏模块”,因此,探讨如何体现“高中美术鉴赏模块”课程内容的人文性十分重要。也希望本文的粗浅研究,能够给相关人士和同行以借鉴,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怎样上好美术欣赏评述课
给4点建议:
1、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应让学生先明确作品内容,即这件作品包括哪些形象,是动物、植物、还是人物?先从整体上对作品有个把握。观察并不是一味的欣赏,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动动手,或临摹作品,或进行创作。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亲自在观察中尝试美术的创作,才能更好地了解作品中的人有优点和美的因素,从中获得美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稍加引导,学生即可容易掌握。
2、分析。所谓的“挑战”大多是从分析开始进行,是鉴赏美术的关键步骤。这里的分析不同于以往的形、色、构图等方面的直接分析,而采用改变作品原貌,如可以将画面分解,改变原有位置,分析原作品构图的合理性,或者改变大小、色彩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过程的体验,运用谈话、提问、讨论等方法得出结论,并结合教师在多媒体的教学,学生对作品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效果会更好,课堂会更生动有趣。
3、解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所认为的分析阶段中对原有作品的改变好或不好的地方,都要充分的阐述理由,要多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通过分析阶段的比较,学生会加深对各种概念的理解,同时逐步掌握分析的方法…给4点建议:
1、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应让学生先明确作品内容,即这件作品包括哪些形象,是动物、植物、还是人物?先从整体上对作品有个把握。观察并不是一味的欣赏,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动动手,或临摹作品,或进行创作。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亲自在观察中尝试美术的创作,才能更好地了解作品中的人有优点和美的因素,从中获得美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稍加引导,学生即可容易掌握。
2、分析。所谓的“挑战”大多是从分析开始进行,是鉴赏美术的关键步骤。这里的分析不同于以往的形、色、构图等方面的直接分析,而采用改变作品原貌,如可以将画面分解,改变原有位置,分析原作品构图的合理性,或者改变大小、色彩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过程的体验,运用谈话、提问、讨论等方法得出结论,并结合教师在多媒体的教学,学生对作品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效果会更好,课堂会更生动有趣。
3、解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所认为的分析阶段中对原有作品的改变好或不好的地方,都要充分的阐述理由,要多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通过分析阶段的比较,学生会加深对各种概念的理解,同时逐步掌握分析的方法,而解释阶段通过阐述理由与辨说,既可以巩固相关的知识,又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评价。“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注意引导和鼓励,不要为学生代劳。评价这种“挑战”不仅培养学生鉴赏能力,还要让他们敢于说真话,勇于探索,不怕挫折,富于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及解决问题能力。美术课堂的教学设计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真理与智慧,真理与智慧永远是蕴藏于知识的背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去发现、去挖掘探索,才是最理想的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勇于实践,总结更有效、更实有的教学方法,使美术教学之路愈来愈宽畅。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