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歌剧的简介

浪漫主义歌剧 (Romantic Opera)因风格多元化而难以概括。总的来说是追求抒情性,以表达人物情感为主旨。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浪漫主义歌剧的相关介绍,欢迎阅读!

浪漫主义歌剧的基本信息

浪漫主义思想起源于法国大革命前的启蒙运动,到十九世纪中叶让位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在十八世纪后半叶的古典音乐风格中逐渐露出端倪。到十九世纪初,音乐风格的一些主要特点在贝多芬、舒伯特和罗西尼的作品中逐渐明朗。到柏辽兹、董尼采悌(Gaetano Donizetti,1797-1848)和贝里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的创作时期,浪漫主义音乐风格进入发展的鼎盛阶段。尽管浪纳判漫主义思想和文学十九世纪中叶已经让位于现实主义,但是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又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浪漫主义歌剧的发展过程

歌剧的古典风格让位予浪漫风格是个逐渐过渡的过程。而且古典风格的相当一部分传统形式在十九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显示着艺术生命。意大利的浪漫主义歌剧最初继承着古典歌剧的传统,如:主要人物是品德高尚的王公贵族。但是,音乐风格逐渐鲜明地背离传统:一方面,人声嗓音自然、悦耳的美妙效果成了主要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音乐注重旋律,时常很花哨,以便展示歌唱家惊人、完美的歌唱技巧。这种演唱和音乐风格就是所谓的“美声唱法(bel canto)”。“美声唱法”一词是在这种音乐风格快过时的时候,才开始被发明、被广泛使用的。但是在这种音乐风格盛行的时候,它只是人们对音乐效果的一种追求,并没有人称其为“美声唱法”。据说罗西尼于1858年曾惋惜地说:“多可惜啊,我们已经失去了bel canto。”当然,莫扎特的音乐里不乏表现人声的佳作。但是,贝里尼和董尼采悌则走得更远。他们更注重旋律线条美,乐队伴奏更简单,有意限制多样化的和声进行,和声节奏更有规律可循,更通俗易懂。古典时期作曲家塑造的人物形象更真实,性格更复杂,但是依然保留着“大团圆”结尾。浪漫主义作曲家则喜欢性格特别复杂的人物形象,让主角身上集中着善与恶、优与劣的两面特点;体现着美德的主角,正是由于他们自身的缺陷而走向毁灭。

简述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歌剧的发展

为塑造这些复杂、矛盾的人物,浪漫时期作曲家让主要角色置身于大批配角和壮观的道具、布景的背景中,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把个性表现出来。

随着历史进入十九世纪末,意大利歌剧风格也走向晚期浪漫主义风格。晚期浪漫主义歌剧在题材上与当时文学和绘画领域的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意大利文verismo译作真实主义)紧密相连,在音乐风格上则努力继承着威尔第的成就。威尔第(Giusepe Verdi,1813-1901)喜欢自己选定剧本题材,而且喜欢阴谋险恶、情绪阴暗的故事情节,这已经带有现实主义的影子。《弄臣》正属于这类题材。

晚期浪漫主义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的典型真实主义作品,首先要算是雷昂卡瓦罗(Ruggiero Leoncavallo,1858-1919)的《丑角(I Pagliacci)》(1892年)。主角卡尼奥是一位巡回演出小剧团的团长。他发现自己的妻子与一位团员相爱,怒不可遏,在剧团的手贺演出中,假戏真做,杀死情敌。真实主义的最早作品是比才的《卡门》(1874年)。剧中女主角卡门是一位烟草女工,先引诱龙骑兵下士何赛又抛弃他,转而追求斗牛士艾斯卡米约,最后导致何赛在斗牛场外杀死卡门。尽管卡尼奥和卡门只唤起人们有限的同情,但是这两个人物对观众的刺激和震动却很大。可见,真实主义歌剧与现实主义洞薯改文学一样,触动了当时社会的核心问题(最初的小报出现在十九世纪后期也不是偶然的):目光集中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揭示了当时由都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弊端──贫穷、失业和犯罪。

浪漫主义歌剧:威尔第的《茶花女》

1847年,威尔第在巴黎与他八年前相识的女友、女高音歌唱家斯特拉波妮再度相聚。同居两年之后,他在一度祖居的意大利的一座小城圣阿加塔买下了一所大宅院。他们俩在小城里的同居生活招惹了当地不少流言蜚语,也招来了威尔第前岳父的一封谴责信。威尔第回了一封短信:“我的行为准则是,未被邀请就决不干涉他人的事,所以希望他人也别干涉我的事。”《茶花女》的情节与威尔第这段生活经历大体一致,歌剧《茶花女》的创作即由此促成。与《茶花女》的悲剧结局不同的是,威尔第与斯特拉波妮于1859年结婚。婚礼规模不大,但是他们几乎形影不离地又生活了约四十年,直至她去世。

简述浪

1、威伯——西养另诉又过跟欧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人
记志出体大井(1)生平简介:威伯(CarlMariavonWeber,1786-1826),德国作曲家,浪漫主义歌剧的先行者。和许多浪漫主义艺术家一样,威伯是一个多才多艺的音360问答乐家,在德国浪漫主义歌剧舞台上发挥了他的天赋之贵语画才,同时又是一位评论家、作家兵个特住略附波聚巴许阻。威伯的音乐创作领域很广,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体现在歌剧和钢琴作品两方面。(2)代表作品:歌剧《魔弹射等手》、《奥伯龙》等,钢琴曲《邀舞》等。
(3)艺术成就:①《魔弹射手》的诞米罗失至生(1821年首演于柏林)标志着欧洲歌剧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开始,成为欧洲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之作,威伯也被誉为西欧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人。②威伯的《魔弹射手》使德国歌剧摆脱了意大利歌剧的影响,它的特点在于:吸收了德国歌唱剧的特征,用说话代替宣叙调,咏叹调中常渗透着民谣素材,音乐描写着重于渲染气氛,富有浪漫的幻想性。歌剧序曲与剧情联系紧密,而且运用了“主导动机”的手法,这些特征为瓦格纳的歌剧开辟了新的道路,并直接导致了俄罗斯、源轮仍且深运军法捷克、波兰等民族歌剧的兴起。③《邀舞》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中的一首杰作,乐曲描绘了舞会前相互结识、交往、邀舞的生动过程。这首钢琴作品后由柏辽兹改编为管弦乐曲,得到了更广泛的流传。
2、瓦格纳——浪漫主义歌剧的改革者、乐剧的倡导者
(1)生平简述:瓦格纳(Wagner,WilhelmRichard,1813-1883),按王娘掌德国作曲家、剧作家、指挥家、哲学家。在德国音乐界呼节密居收当,自贝多芬后,没有一个作曲家像瓦格纳那样具有宏伟的气魄和巨大的改革精神,他顽强地制定并实施河和冷时过志冲属判德向自己的目标与计划,改革歌剧、倡导乐剧,从而奠定了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同时,在建含海市印夫该久验肥航世界音乐史上也几乎找不到像瓦格纳那样,在世界观、创作之间存在明显矛盾的音乐家。
(2)主要作品:他创作的主要领域是歌剧,包括《尼伯龙我院环志运修多根的指环》(《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景例称率元沿花排司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汤豪瑟》、《黎恩济》、《纽伦堡的名歌手》、《帕西法尔》等,另外还有管弦乐曲《浮士德序曲》等。
(3)艺术成就:①对传统歌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他在改革中实施了“整体艺术观”、“无终旋律”以及“主导动机”的手法,并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阳地斗律认兵二,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需待板出足未判正要进行创作的原则,改革后的歌剧被称为乐剧(DasMusikdramA.。属后金单②创作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减示每优生划时代的经典乐剧,使浪漫主义歌剧发展到顶峰。③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队的编制(三管制或四管制),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改变了传统歌剧将乐队当作“巨型吉它”,使其处于人声伴奏状态的做法。他抓住了乐队的表现特点,通过“主导动机”的运用来阐述戏剧内容,使乐队成为表达剧情内容的有效工具。④建立半音化和声,淡化调式调性,创建了“特里斯坦”和弦,对20世纪音乐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附相关概念注解:
(1)整体艺术(DasGesamtkunstwerk):“整体艺术”是瓦格纳在《未来艺术作品》中,针对戏剧作品提出的概念,认为音乐戏剧应该仿照古希腊艺术,成为一种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的综合体。(2)乐剧(DasMusikdramA.:1848年瓦格纳在他的《罗恩格林》问世之后,用乐剧指代他的歌剧。乐剧将文学与诗歌、历史与神话、舞台与建筑、音乐与戏剧创作融为一体,是一种整体性的戏剧艺术。
(3)无终旋律(unendlichMelodiE.:是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采用的音乐手法。在戏剧中,音乐自始至终不停顿地向前发展,取消了传统歌剧中割裂戏剧的分曲结构(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没有咏叹调、宣叙调之分,声乐富于朗诵性,在叙述的同时也带有抒情性,这种不间断连贯发展的乐剧音乐形式被称为“无终旋律”。
(4)主导动机(DasLeitmotiv):也称主导主题。在大型音乐作品如歌剧、舞剧及标题作品中,用以象征某一特定人物、事件、情景或情感,并始终与所象征的人物或剧情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音乐片断,被称为主导动机。主导动机具有标签和符号的意义,1877年沃尔错根从主导动机的角度研究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众神的黄昏》后,人们才开始用Leitmotiv这个词。

46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