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赏析
1、“后印象主义由黄”(Post—Impressionism)
“后印象主义”被用来泛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标长样点唱画家,其中杰出者有塞尚、凡高、高更和劳特累克等。被实际上,后印象主义并不是一个社团或派别,也没有共同的美学纲领和宣言,而且画家们的艺术风格也协厚情万言员是千差万别。之所以称之为“后肥印象主义”,主要是美术史论家为了从风格上将其与印象主义明确区别开来。
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重以继液在描绘大自然转瞬即逝的光色变幻效果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他们360问答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职夫面调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消终旧少复制现实;它意味声序态义成顾旧议升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他所关注的,是在画中通过明晰的形,来组建严整有序的结构。凡高和高更则专注于精神性与情感的表现,其作品势象束补只肉渗透着某种内在的表现力和引人深思的象征内涵。
后印象主义绘画偏离了西方客观再现请剂大向因资己况成免投的艺术传统,启迪了两大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即强调结构秩序的抽象艺术(如立体主义、风格主义等)与强调主观情感得的表现主义(如野兽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等)。所以,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保罗·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戴帽的自画像》《圣维克多山》;
凡高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自画像》;析低深院消青草只滑铁《向日葵》;
高更(P雨aul Gauguin,1848—1903)《带光环的自画像》;《黄色基督》;
2、“立体主义”(Cubism)
在西打方现代艺术中外,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其艺术追求与塞尚的艺术观有着直接的关联。立体派画家自己便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哈德史·奥斯本《20世纪艺术中的抽象和技巧》,四川美术出版社,1978年,第87页)。立体派画家受到塞尚“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的思想启示,试图在画中创造结构美。他们努力地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虽然其作品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具象性,但是从根本上看,他们的目标却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他们从塞尚那里发展出一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例如在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一画上,正面的脸上却画着侧面的鼻子,而侧面的脸上倒画着正面的眼睛。一般说来,《亚维农的少女》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而立体主义运动则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1912年之前的所谓分析立体主义。画家们继承塞尚对绘画结构进行理性分析的传统,试图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绘画性的空间及形体结构。1912年以后,立体主义运动进入第二阶段,通常称为综合立体主义。此时在画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体仍然支离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于装饰性。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立体主义虽然是绘画上的风格,但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人物: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亚维农的少女》;《格尔尼卡》;
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埃斯塔克的房子》;
莱热(Fernand Leger,1885-1955)《三个女子》;
格里斯(Juan Gris,1887–1927)《吉他与乐谱》;
3、“野兽派”或名野兽主义(Fauvism)
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野兽主义得名于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龙展览,当时,以马蒂斯为首的一批前卫艺术家展于同一层厅的作品,引起轩然大波。有人形象地将这些画称作“一罐颜料掼在公众的面前”。而那位后来创出“立体主义”名称的《吉尔·布拉斯》杂志的记者路易·沃塞尔,则突发灵感地想到了这一恰也合适的名称。他在那个被刺目的色彩弄得喧嚷不已的展厅中央,发现马尔凯(Albert Marquet)所作的一件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小型铜像,不由得惊叫起来:“多那太罗被关在了野兽笼中!”(多那太罗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雕塑家:笔者注)。不久,这一俏皮话便在《吉尔·布拉斯》杂志登出,而“野兽主义”的名称也很快被广“泛地认同。翌年当“笼子”里的“野兽”倾巢而出,举行一个接一个惊人的展览时,野兽主义则已是影响巨增,势头高涨了。这一初含讽刺意味的名称,后来也逐渐失去了它的贬义。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红色中的和谐》;
弗拉芒克(Maufice de Vlaminck,1876—1958)《塞纳河畔的采石场》;
德兰(Andre Derain,1880—1954)《威斯敏斯特桥》;
4、表现主义(Exprisseonism)
表现主义(Exprisseonism)一词,是德国艺术评论家威廉·沃林格(Willem Worringer)在其发表于1911年8月号《狂飚》杂志的一篇文章中首次采用的;他把这个词,与塞尚、凡高和马蒂斯等人的艺术联系在一起。1912年在狂飚美术馆举行的“青骑士”画展,再次被冠以这个名词。从此,该词便成为德国艺术中诸多偏于情感抒发的倾向的名称。从广义上说,表现主义可用于所有强调以色彩及形式要素进行“自我表现”的画家,但其特指的含义,则是基于二十世纪初叶德国的三大艺术运动,即“桥社”(Die Brucke)、“青骑士派”(Der Blaue Reiter)和“新客观派”(Die Neue Sachlichkeit)。
桥社1905年成立于德累斯顿,1913年解体。其成员有基希纳、黑克尔、施密特一罗特卢夫、布莱尔、佩希斯泰因和诺尔德等。“桥社”一词是由施密特一罗特卢夫从尼采的名著《查拉斯图拉斯如是说》中引用而来。作为一个旨在开辟艺术与生活新途径的艺术社团的名称,其含义是,“联结一切革命和活跃的成分,通向未来。”1905年,桥社发表宣言称:“凡觉得必须表现内心的信念,并是自发而真正诚意的表现者,都是我们中的一员。”1907年,桥社致函诺尔德说:“桥社宗旨之一一一如它的名称所意指的——是容纳现在孕育中的一切革命因素。”对桥社艺术家影响最大的,是挪威画家蒙克那充满强烈悲剧情感的画作。桥社画家对于社会问题极为关注,其作品强烈地反映了当代生活极端平淡及令人不安与绝望的一面,体现出“北方艺术的焦虑”。“该派画家均具有病态的敏感与不安,被宗教的、性的、政治和精神的烦扰所折磨。”(雷蒙、柯尼亚等合著,徐庆平等译:《现代绘画辞典》,人民美术出版社,第46页)。虽然桥派画家曾受到法国野兽派画家的影响,然而其作品风格却显然与野兽派画风迥异。野兽派即使是最狂放的作品,也总是保持构图的和谐、色彩的装饰性与抒情性,而桥派画家则早把这一切抛到九霄云外。在他们作品中,扭曲的造型与浓烈的色彩,体现了某种朦胧的创造冲动以及对既有绘画秩序的反感。基希纳曾在1913年写道:“我们相信,所有的色彩皆直接或间接地重现纯粹的创造冲动。”因而,桥派绘画往往呈现出一种粗犷及狂风骤雨般的气势,这是较古典的法国气质所没有的。美术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如同整个艺术的起源一样,还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之中。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一直被学术界称之为“斯芬克斯之谜”,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人类早期的历史和艺术方面的资料知之甚少。尽管如此,历史上的许多学者还是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关于艺术的起源学说,这些学说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类艺术发生的条件和依据,对学习艺术和进行艺术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虽然这些关于艺术的起源的学说必然牵涉到人类艺术的方方面面,但其中关于美术起源问题的论证,通常都是这些学说的重要构成部分。
关于美术的起源问题,人们首先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这就是,人类的美术活动和审美意识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呢?
针对这个问题,各种流派,各种思潮,观点各不相同。持与生俱来的观点的学者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解读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是人,都是爱美的,除非不是人。也就是说,爱美是人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甚至有学者做过很多实验,以此来证明这一事实。
凡高和高更的艺术特点和主要成就有哪些?
一、梵高的艺术特点:他在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他的伟大的作品有携尺《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一是他高度盲目的自然观绘画思想,二是艺术创作要“纵情地表现自我而不是努力地表现眼前之物”,三是 他经常用鲜艳明快高纯度的颜色、还有奔放的笔触去表现, 颠覆了传统的绘画色彩, 这在西方艺术上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二、高更的艺术特点是:多描绘岛民原始风俗与仪式,人物造型浑厚丰实,色彩大面积平涂,线条轮廓醒目,富于象征意味和装饰效果,对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影响较大。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对原始风格的追求,并影响到培隐肆了很多艺术家。他在对原始和土著民族的艺术作了一番研究之后,开始将对象的轮廓形体加以简化,使用强烈鲜明的大色块,采用单线平涂的手法,形成了一种平面的具有原始意味的艺术风格。保罗·高更还在作品中寄予了对人生及艺术的深刻思索,赋予作品以象征意义。保罗·高更在艺术追求中雄心勃勃,自视甚高,经常以配轿一个指导者的身份出现。保罗·高更的艺术在单纯和原始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像塞尚和梵高一样,高更也摆脱了模仿自然的传统,在绘画中表现了个人主观的愿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