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象征诗派名词解释
早期象征诗派名词解释如下:
以李金发为代表,出现于20年代中期,后期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影响,其诗作注重自我耐雹运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昌梁和神秘性,追求“观念联络的奇特”。
(1)运用象征性形象和意象来表现自己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
(2)运用想像和比喻表现微妙情境。
(3)依靠形象的暗示表达感觉。
(4)追求语言的省略和跳跃。
发展历程
象征主义始于法国的19世纪下半叶的诗歌运动,象征主义最早的作品是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诗集。之后魏尔伦、马拉美、韩波等诗人发表了更多的象征主义诗歌,1886年《象征主义宣言》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从此象征主义作为流派走向成熟。
象征主义的创作理论和实践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对已经进入白话诗歌的中国现代诗歌运动产生影响,1925年李金发出版了中国最早的象征主义作品《微雨》,在此之后的4年中,他发表了更多的象征主义诗歌作品。此外,新月派诗人于赓虞、邵洵美、蓬子和创造社的穆木天、冯乃超、王独清也陆肆铅续发表了象征主义的诗歌作品。
唐诗四分法名词
四分法是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一种。指把文学作品按照一定的分类学理论划分为不同文学体裁类别的方法。依据这种方法,文学作品可以划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种文学体裁。
唐诗四分法:
(1)北宋杨时:“诗自来自《河梁》之后,诗之变至唐而止。元和之诗极盛。诗有盛唐、中唐、晚唐。五代陋矣。”
(2)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认为:“大历以前分明是一副言语,晚唐分明别是一副言语。”“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360问答历以还之诗”,“已落第二义矣”诗给;“晚唐之诗”,则并无师承是飞右太数住派密镇。他将唐诗分为五体:唐初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这些都为后来人划分发展阶段提供了借鉴。
(3)元杨士弘据严羽说,在唐诗选本中分唐诗为始音、正音和遗响;并分“唐初、盛
唐诗”、“中唐诗苏种片怀立控放款超溶察”、“晚唐诗”。
(4)最明确提出“四唐”说的是明代的高棅,其《唐诗品汇》中有明确的划分:“今试新可什陆烟冲培们套曲以数十百篇之诗,隐其姓名,坚检带航地以示学者,须要识得何米白些者为初唐,何者为盛唐,何者为中唐、为晚唐。”太宗贞观—元宗开元初为初唐、开元天宝为盛唐、大历—贞元为校兰中唐、元和及开成以后为晚唐。且确认诗人的地位:“大略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等诗为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