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贝”的故事》教案

【 #教案# 导语】《“贝”的故事》这篇课文是一篇识字小故事。课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和插图讲述了“贝”来源和它发展演变过程。第二自然段讲述了“贝”的字义来源和以它作偏旁的字在表意上期范肉选普盐愿饭故收温的共同规律。旨在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认识生字,了解归类识字的方法,并借助规律来认识生360问答字,初步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和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类”等16个生字,会写“贝、壳、甲”等10个生字,会写尺举搭“贝壳、甲骨文、样子、可以、钱币、钱财、岩挥么核有关”等词语。

2、了解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

3、知道“贝”字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学习归类识字的方法。

4、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

教学难点:知道“贝”字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学习归类识字的方法。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村销伟凯费某一、激趣引入。

学生观看有关汉字文化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听老师读课文,把不认识在圆波的字标上拼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三、预习检测

1、学生老秋置及心备兴息对认读词语。

贝壳贝类漂亮珍贵饰品容易损坏钱币答铅

钱财赚钱赔付购买贫困甲骨文随身

2、带拼音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识字游戏,捡贝壳

四、随文识字,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有感情读课文、指名连则系挥鲁读课文。

2、随文识字,借助图片,实物理解“甲骨”“贝壳面绝溶皇燃承查”两个词语。学写“骨”字。

3、学习“贝”字的由来孙与演变。

学生观察学习甲骨文、隶书、楷书的“贝”,通过贝字字形的演变,更加深刻地识字“贝”字,了解汉字文化

4、学写“贝”字。

5、拓展视频她依往修了解“木”“月”“火”字北善眼跑算胜致进形的演变。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了解归操诉到优送季面类识字的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几个问题

(1)、贝壳在古子代有什么用处。

(2)、为什么贝壳在古代用作钱币。

2、学生回答问题。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问题。

3、带“贝”的字多与钱财有关,认识“赚、赔、购、贫、货”。

给这几个字组词,认识势介这几个字,并了解它们的字义与钱财有关。

4.拓展延伸:你还能的想到哪些带“贝”的字。

5.联系以往知识,学习归类识字的学习方法。

六、作业布置

棉回合求讨弱团举1、给家人讲一讲“贝”的故事。

2、再找一些有趣的汉字的故事来读一读

篇二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贝、壳”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贝、壳”2个生字。穿花宗千消请探预谈宣读准多音字“漂”。

2、陵拿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恰当的停顿

木广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字教学。

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你们知道图片上是什么东西吗?(多媒体课件展示贝壳的图片。)

师:这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来保护自己的身体。现在可以当作很多汉字的偏旁,而且组成的新字大多与钱财有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今天,我们将从《“贝”的故事》中了解汉字的演变和汉字的魅力。(板书课题)

2、指导书写“贝、壳”。

(课件出示):“贝、壳”的动画笔顺图

师点拨:

“贝”:竖与横折的折段一样长,撇从竖中线起笔向左下格撇出,最后一笔是长点。

“壳”:上窄下宽,上边是“士”不是“土”;“士”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秃宝盖的横钩在横中线上,最下边的“几”的撇和横折弯钩要写的舒展。

(1)教师范写生字,并再次提醒学生书写要领。

(2)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进行书写强调。

(3)指名上黑板写,点评优缺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3)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教师范读课文。生评价。

3、小组比赛读,生评价。

三、学习认读生字

1、随文识字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生评价。

学习生字:甲骨类

学生说拼音,口头组词,师课件出示组词。

识字方法:加—加:日+丨=甲米+大=类

减一减:滑—氵=骨

(2)介绍“甲骨文”。

师:古人看到了贝壳之后,怎么把它记下来呢?有谁可以猜一猜?

生:把它画下来。

(3)给学生介绍“贝”字的写法演变。

(4)出示: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指名读,生评价)

认识多音字:漂加一加:氵+票=漂换一换:飘—漂

语境识字:珍:珍惜、珍爱、珍宝

出示贝壳做的饰品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饰品”。

给学生讲解“饰品”的意思。

学习生字:饰品

根据字谜来识记“品”:一家人三口,家有二层楼。老大住楼上,老二老三挤下头。

(5)出示: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请同桌2人一起读,生评价。)

学习生字:随易损币

学生说拼音,口头组词,教师课件出示组词。

识字方法:

语境识字:随:随身、随手、随从

加一加:日+勿=易扌+员=损

利用图片识记:出示人民币,认识“币”

(6)出示:所以,用“贝”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学习生字:财、赚、赔、购、贫、货

学生说拼音,口头组词,教师课件出示组词。

识字方法:

加一加:赚=贝+兼购=贝+勾贫=分+贝货=化+贝

赔=贝+咅(读pu,义同“呸”,表示斥责或唾弃。)

2、出示会认16个生字,观察这些字的结构,归类。

品字结构:品

独体字:贝甲币

上下结构:骨类易贫

上中下结构:壳

左右结构:漂珍饰随损

财赚赔购

开火车认读16个生字

四、出示词语,每组5号领读。

五、再次朗读课文,指名评价自己的朗读情况,教师指导学生读好恰当的停顿。

六、拓展:认一认这些字,大声读一读。

七、布置作业

1、认真书写“贝、壳”。

2、熟读课文。

3、再找一些汉字的故事来读一读。

八、总结:我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板书设计

识字3“贝”的故事

贝壳

加一加:甲类漂易损财

赚赔购贫货

换一换:飘—漂

减一减:骨

猜字谜:品

利用图片记忆:贝壳饰品币

语境识字:珍随

篇三
【知识技能】

1.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的词语,会写珍贵钱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贝壳吗?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课件出示贝壳图片):不同种类的贝壳。

(1)欣赏各种贝壳,感受贝壳的漂亮,令人喜爱。

(2)说说自己喜欢那种贝壳,为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yǔcáiqiánjiǎgǔbèikéhuàibìguān

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教师随机纠正读音:“钱、关”前鼻音,“财”是平舌音,“甲、坏”是三拼音节。

(2)认读本课新词:(课件出示)

漂亮、贝类、珍贵、饰品、随身、损坏、容易、赚钱、赔本、购物、贫困

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注意“珍、饰、赚”是翘舌音,读音分别是;“随、损”是平舌音,“品、贫”是前鼻音。“漂亮”的“亮”读轻声。

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3.(课件出示):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识记生字“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1)认读生字,重点认读故事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2)开火车读、齐读。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

如:“财”是“贝+才”,“坏”是“土+不”,“币”是“丿+巾”,“关”是“丷+天”,“甲”是“日+〡”。“壳”是“士+冖+几”。

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线”把“纟”换成“钅”,就是“钱”。

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它们:“写”去掉“冖”,是“与”。

还有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城头月”就是“骨”,“回来团圆”是“贝”。

4.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钱、骨、壳”

(课件出示):钱、骨、壳的动画笔顺图

(1)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2)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师点拨:

“钱”的部首是“钅”,注意中间是竖提,右边不是“戈”,多一横;

“骨”的上部注意书写笔顺,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折;

“壳”的上面是“士”。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4)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

3.分小节展示朗读。

4.评价。

5.课件出示练读。

(1)自由模仿练读。

(2)男女分小节接力读

(4)自由练读,说说读了短文,你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了汉字“贝”的有关故事。)

(四)总结:

我国的汉字文化正是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本课词语自由读一读。

甲骨文贝类珍贵漂亮饰品钱币购买

偏旁钱财携带货物。

(2)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3)全班齐读词语三遍。

(4)单独出示文中1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5)一起朗读生字。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说明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精读理解,重点突破。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贝壳是什么?出示贝壳图片。

(贝壳是保护动物身体的铠甲。)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壳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B.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是贝壳在古代的作用作为饰品。

(1)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

(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2)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3)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4)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她贝字旁的字吗?

(学生查字典回答)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为什么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板书设计
“贝”的故事

特点:珍贵、不容易坏装饰品
用途:用贝当作钱币

赚赔购贫货

求一幅油画名字

油画名《陶》
一经问世,便以一种中西合璧的美打动世人。但是,它也成为中国油画史上被翻版盗印最多的一幅油画,盗版数不少于一百万次。
谢楚余1962年生于广东汕头市。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研究生班,1992年完成研究生专业课程并任油画系讲师,1993年应美国加州设计学院邀请赴美作学术交流和考察。199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同等学历研究生班。1991年参加"依维尔古典油画技法材料研究班"和"西方当代艺术新材料研习班"学习。现为广州美院油画系副教授,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
1989年起,在广州,台湾和新加坡举办五次个人画殿。1993年及2001年分别赴美国、法国进行学术交流及专业考察,至今已游历了近三十个国家。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精致而严谨、典雅而洗、洗练的绘画风格。代表作有《中国少女》、《陶》、《木板上的拳套》等。
多次参加"中国油画艺术展"、"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中国油画精英邀请展"等大型画展。被《美术》、《中国油画》、《收藏天地》、《艺术家》、《画廊》、《现代画报》等杂志多次介绍并9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同等学历有专题报道。
《谢楚余油画艺术》出版
广东青年画家谢楚余的作品集《谢楚余油画艺术》,收入30余幅作品,最近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
谢楚余现为广州美院油画系副教授。近年来,他的人体油画被人以临摹、翻印的方式大量盗版,其中《陶》(右上图)被某口服液侵权一案列入了1999年中国十大广告纠纷案。以《陶》为代表的一批人体油画还出现在众多餐馆、酒吧、发廊的墙上,印在各式各样的挂历和商品的包装上,扰乱了大众的视线。《谢楚余油画艺术》的出版,起到了以正视听的作用。
谢楚余的许多作品,画风流畅和谐,饱满充实,人体形象接近完美无瑕。他的另外一些作品,则让人们感受到画家那种唯美情怀和对生命的追问。《南国少女》、《中国少女》(参加过中国油画艺术展,中国美协收藏)、《青山》、《香销轻梦》、《岁月无痕》、《旅人》、静物作品《木板上的拳套》(参加过第8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等,无不耐人寻味。
《谢楚余油租凯画艺术》被列入“中国当代实力派油画精品丛书”,其精美的设计、印刷得到普遍赞誉。难以见到油画原作的读者,可从中一睹谢楚余油画艺术代表作品的本来面目。
因为《陶》打了场艺术战争
谢楚余告诉记者,《陶》完成后,先后参加了新加坡、香港及内地的有关画展,在海内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98年11月底,谢老师收到许多朋友打来的电话,恭喜他的作品被某口服液收购并充当其形象小姐。谢楚余一头雾水,他与某口服液一点瓜葛也没有。怎么回事?
12月初,谢楚余向他的朋友、广州画院的画家李醒滔诉说了自己的莫名境遇。恰好,李醒滔担任即将开幕的“第二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的艺术总监,他建议谢楚余在这次博览会上展出原作,以正视听。
这样,《陶》出现在“第二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同时很快成为会场上的聚焦点。展会期间,这幅画前围着不少观众,在欣赏和体会艺术的同时,也有一些观众感到疑惑。
一位姑娘在画前观赏良久,上前问谢楚余是不是参考了某口服液的女孩形象,因为她在某口服液的广告里也见到这样一个抱陶少女。
谢楚余听罢,指着画对围上来的观众气愤地说:“我把它搬来,就是想源并告诉大家,我才是《陶》的作者。”当时,某口服液的两位代表也在场,谢楚余转身对他们说:“请你们给大家解释吧!”
迫不得已,谢楚余决定状告侵权者,讨回公道。官司很漫长,足足打了六年多时间,最后以八万元的赔偿告终。谢楚余没有再上诉。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已耗不起这场艺术战争。
现在,这幅原作已被香港一位房地产商收藏了。他几次想回购,收藏者都不愿意。这一直是谢楚余弊裂唤的遗憾。

楼主把分给我吧..好不容易找到滴嘞..

10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