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术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能说出各种水果味的水,尝试用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来。

2,练习在杯子中水的轮廓线里均匀的涂色。

二、活动准备

蜡笔、桌布、范画、有轮廓线的画纸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画

1,绝悄小朋友,这是什么?

师:这是苹果味的饮料水。

2,你们喜欢喝什么味的饮料水?

师总结:我听到有很多种饮料水,橙子味、草莓味、柠檬味、西瓜味等。

(二)师幼示范涂色

师:现在我想做一杯西瓜味的水,因为西瓜很甜很甜,很好吃。

1,西瓜是什么颜色?

2,我是应该先涂西瓜水还是先涂吸管呢?

幼:西瓜水、吸管

师:我们先涂吸管,这里吸管在前面,水在后面,所以先涂吸管。

师示范涂:要在黑线里面涂,吸管涂好再涂西瓜水。拿出红色蜡笔,这样用线来涂,涂的时候要用力均匀,这样做出来的饮料水才好喝。

幼示范涂:现在老师请一位小朋友,大家看他做出来的饮料水是不是好喝。(幼操作)

师:杯子外面有涂到颜色吗?

师:他这次做的饮料水有进步,我们一起表演他,棒棒棒,你真棒!

(三)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并点评

师:小朋友饮料水要在杯子里面做哦,现在请小朋友轻轻的把小椅子拿到小桌子旁边。(操作略)

四、活动结束

美术教案 篇2

课题: 变废为宝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没敏。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2、合理运用各种材料。

教具学具: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2、发展阶段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学生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收拾与: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五、课后拓展

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美术教案 篇3

一、活动准备:纸盒,气球,剪刀每人一把,个中国奥尔夫乐器

二、活动过程:

1. 教师引导宝宝做自我介绍才艺表演

2、教师介绍今天是我们的音乐节,教师出示乐器,让宝宝认知并枯宏枝自己感知

3、教师分贝出示每一种个乐器让宝宝自己一一认知并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4、教师统发给每个宝宝一种乐器让大家一起演奏

5、教师出示鼓,提问宝宝小鼓是用社呢作成的

6、教师出示圆纸盒,提问宝宝它是什么形状的

7、教师提问宝宝这个纸盒原来有什么用途

8、教师出示气球,提问宝宝气球的颜色和形状

9、教师提问宝宝气球像什么?还可以有什么用途?

10、教师出示小剪刀,把气球的封口处剪下来

11、把气球的另一部分套在圆形的纸盒的口处

12教师指出现在我们的小鼓做好了,让宝宝尝试一下怎样让小姑发音

13、教师示范用手捏住气球,拉出一段距离松开后,小鼓会有好听是声音教师提问宝宝为什么会有声音?教师介绍是由气球震动发音

14、教师特点材料,宝宝自己操作

15、教师出示大的圆纸盒,同样的方法跟宝宝一起操作,教师引导宝宝听一下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

16、小鼓做好后,教师每人两个小鼓一起演奏

17、教师引导宝宝互相交换小鼓使用

18、教师给宝宝的小鼓署名日期

19留念

三:活动总结:

本节课参入可许多音乐的元素在里面,打破了固有的静态创作模式,让宝宝用气球和纸盒来制作小鼓,并且让宝宝在寻找发音的位置,并了解发音的院里,震动产生声音。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书籍推介设计、队角布置设计与制作、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的方法,了解班队活动角的设计、制作与布置的各种方式及表现形式

2、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3、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 用简洁明了美观大方的图案表明课程的特征。

教学难点: 直观而形象,简洁而美观的设计各门课程图标;集体合作作业的组织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工作纸、班级课程表底纸、范画

学具准备: 上色工具、剪刀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好书推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交流自己看过的好书,并把它介绍给自己的同桌。

2.指名汇报你看过的好书,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3.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临摹好书的`封面

1.交流看过的好书的封面

2.探讨临摹的注意事项。

3.尝试临摹好书的封面,教师巡视指导。

4.辅导后再次临摹好书封面。

三、为临摹的这本好书写一段推介文字

1.同桌互相交流如何为临摹的这本好书写一段推介文字。小组交流。2.小组选代表全班交流。

3.尝试着为临摹的这本好书写一段推介文字,教师巡视指导。4.辅导修改。

四、作品展评

1.小组展评。

2.集体展评。

3.表彰优秀。

第二课时(课程表图标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设计了“好书推介”,这节课我们用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再来美化教室里的一件东西。它是我们学习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好朋友,猜猜是什么呢?

老师出示“班级课程表底纸”,怎样把普通的课程表美化成不一样的充满创意又美观有趣的课程表?我们来看看这张表有什么特点?(课程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我们可以将每门课程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揭示课题——课程表图标设计。

二、探究设计方法

1.想一想我们的美术课可用什么图形表示呢?板书:工具材料。看看这三幅草图,哪一幅最适合做课程图标呢?为什么?

第一幅罗列太多内容,不精练;第二幅简洁美观;第三幅外形散乱,不美观。板书:“简洁”。

看到它你会想到美化什么课呢?还有哪些课也可以用工具材料表示?(科学课、信息课、数学课等)

2.数学课还可以用什么表示?板书:特有符号。

还有什么课具有很典型的符号?(音乐)

3.再出示其它课程的图标问这个是什么课程的活动形式?

探讨:怎样把这样的场景图案化成代表课程的图标呢?学生上台绘出草稿,大家进行评选。老师指导:精简到2—3个内容并进行排版。

三、探讨设计要求

1.借助学科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形式、特有符号、象征图形等进行设计,以突出各门课程的特点。

2.用最简练的图案(形象或文字)表明课程的特征。

四、分工设计

1.六人一组分配工作纸,按组内分配完成一课的图标计。

2.图案设计大小合适、简洁美观、色彩鲜艳、富有创意。

五、集体组合展示评述

第三课时

1、导入:队角是我们少先队的活动阵地,用文字、图画、实物、照片、图书及相应的制作等来宣传一个中心内容,供我们经常参观和利用。今天我们一起来策划一个有创新意味的队角布置方案。那如何设计布置方案,又如何实施方案呢?

2、了解队角:队角一般都有一个主题,我们来看看这个队角是什么主题的呢?为了表现这个主题,队角的教育与宣传内容有些?队角还有咨询箱、工具箱、小队日志、中队日志等项目内容。这个队角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吹塑纸、彩纸、图片等)

3、设计方法:我们教室原来的队角是什么主题?你准备用一个什么主题来创意我们的队角?(学生表达创意)比较队角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分析,小结:构图散乱、颜色灰暗的不好,层次分明的好。

4、说一说教材上设计方案草图的特点。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布置方案?我们来试试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尝试草图设计训练),反馈与指导布置方案的设计。

5、分工设计:根据座位分布,分出8个小组,组内自选小组长。小组成员合作,每组选定和完善出一个队角布置方案。对分工提出建议:每组由3人设计队角教育与宣传内容,l一2人设计小队或中队日志封面,l一2人设计医药箱等物品的外观。学生分工设计。

6、展示评述:每组派代表来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准备用一些什么材料来制作。最有特色、好看实用的队角是哪个?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学反思:

美术教案 篇5

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再现性形象和表现性形象,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抽象性艺术形象的艺术特征和它们的区别。

重点:把握不同艺术形象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法。

难点:把握不同艺术形象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法。

教学内容

【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忆什么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我们都知道了美术形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我们的同学可能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有些美术作品一眼都能看懂,但有的作品就有点让我们不知所措,这时大家常常就会说这样的画是“抽象画”或“印象画”,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来看懂这样的作品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

请大家先看P58的《流民图》和P137的《格尔尼卡》,试着谈谈这两幅画的区别和自己的感受?

《格尔尼卡》:349.3cm*776.6cm,现藏于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该作品是画家为抗议德国法西斯1937年4月26日野蛮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而创作的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巨幅壁画作品。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两幅作品,都是借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痛苦,来控诉法西斯的残暴。但我们从两件作品是却感受到的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效果,这是因为作者在创造艺术形象时,用了不同的方法去塑造。

一、 美术创作方法的角度:再现性艺术形象、表现性艺术形象。

再现性艺术形象: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性,其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写实。如《流民图》《血衣》等,这类作品中的美术形象较容易把握,因为他们和客观现实没有多大的差距。

表现性艺术形象:强调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偏重于内心感情、情绪的发泄和主观意念的表现而不拘泥于视觉特征的如实描绘。

如《格尔尼卡》:

在作品中,作者运用立体主义的变形、任意组合和超现实主义的夸张、象征等造型方法,极力表现人民的苦难和法西斯的暴行。我们仔细观察和体味,会发现作品中有很多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象:在大火中哀号着跌落的妇女,拖着伤腿奔逃的妇女,握着断剑倒地的战士,瞪着双眼践踏妇女和儿童的野牛,受了重伤而昂首嘶叫的烈马,还有手握油灯,在黑暗中惊醒的妇女,一只以灯泡为眼珠的巨大的眼睛注视着这一切……(简要介绍一下立体派作品的特征:以多维的视角观察物象)

P137《呐喊》蒙克(挪威)油画73。5*91CM,奥斯陆国立美术馆

蒙克:挪威当代著名画家,表现主义美术的先驱者。父亲是平民医生,蒙克很早就目睹和经历了许多人间的不幸,特别是死神对人的折磨,他五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不久姐姐又被死神夺去了生命,这些经历对蒙克以后的美术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作品是以他自己对现实的切身体验为基础而创作出来的。他自己在谈到这幅作品时曾说过:“…我和两位友人一起走在路上,太阳将要落山了,这时天空被染成了鲜血般的红色,我感到风刮得很厉害。忽然我像死了一样的疲倦不堪,一动不动的停立在那里,蓝色的海湾和小镇上空的血的炎舌在蔓延,友人先走了,就留下我一个人,这时我突然感到了不可名状的恐惧,我听到了自然的喧嚣声”。

注意:在美术作品中,再现与表现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二、 从美术创作的艺术手法角度: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抽象性形象

1、 具象性形象:注重于对象视觉特征的具体而精确的再现。如:《血衣》《蒙娜丽莎》等。

2、 意象性形象:是作者依靠直觉,想象乃至幻觉等所构成的表象而创作的,着重表现的是形象的某种寓意,其形象往往具有虚幻和不全生活实际与思维逻辑,如P138《记忆的永恒》。

《记忆的永恒》,作品中以三个柔软得像而一样的时钟为主要形象,分别挂在干枯的树枝上,搭在直角的主台上,卧在奇怪的生物上,唯一一个还保持着硬度和原貌的时钟,也爬满了蚂蚁,遭受着骚扰和蹂躏,荒凉的海湾是暗喻着生命的死亡还是时间的停止,都不得而知。

3、 抽象性形象:是指视觉形态的抽象,它只是对自然对象的外观进行程度不等的省略与舍弃。在抽象形象中,有的并没有完全脱离自然对象,只是从其中抽取出某种适合的表现模式,另一类则是完全舍弃物象,去进行纯粹的形式构成。

【课堂小结】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在其创作方法上和艺术手法上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我们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的时候,就应该学会理解不同艺术形象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受,与画家在心灵上通过作品产生共鸣,这样,才能真正的领悟到艺术的真谛。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培养儿童对蛋壳装饰绘画的兴趣。

2、敢于探索尝试根据蛋壳的可碎性进行粘贴画。

3、发展儿童的动手能力,激发想象力。

活动准备:

蛋壳装饰画图片、蛋壳、记号笔、水粉颜料、颜料刷、绘画纸、浆糊、棉签等

活动过程:

1、给出谜语,激发儿童兴趣

2、引出图片,引导儿童讨论。

教师:我这里有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你们看这副画漂亮吗?它是用什么做成的?(蛋壳)

(2)我们平时看到的蛋壳是什么颜色的?(白色、土黄色等)

(3)那你们看这副画上的颜色是怎么来得呢?(用水彩笔或颜料涂的)

(4)这幅画是怎么做成的?先怎么做?再怎么做?

(5)画上的蛋壳是怎么贴上去的?是按什么顺序贴的?(分部分一块块粘贴的)

小结:先构图,然后分块粘贴蛋壳,最后再涂上颜色。

教师:我这里有两张做这幅画的步骤图,来看看。

我还准备了几张图片蛋壳贴画的图片,你们看。

3、教师引导幼儿构图、粘贴画。

教师:看了这么多的蛋壳贴画,你想贴什么样的?请你也来动手做一做。

(1)画面要求简单、大气。

(2)粘贴是要注意蛋壳易碎的性质。

4、引导儿童用水粉颜料或颜色笔再画面蛋壳上涂色。

5、给蛋壳粘贴画添画背景,结束活动。

5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