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王蒙一生画过许多隐居图,但内心对退隐和出仕始终十分矛盾。因此,他的画气息不如黄公望、吴镇却、倪瓒的作品那么平静超脱,线条中往往透露出几许不安的情绪医。王蒙的画早年受外祖父赵孟頫的影响,得“文人画”的精髓,又上溯到唐宋诸名家,得其法,后以董源、巨来自然为本归,化出自家体例。他的山水画以繁密见长,而且笔法变化多。在技法上,他变“马夏”斧劈皴整为碎,变披麻皴直笔为曲笔、精笔为细笔,变解索皴为牛毛皴,变浑圆之点为破笔碎点,变浓淡之点为焦墨渴点。总之,他的艺术风格是沉郁360问答深秀,浑厚华滋。此图描绘的是卞山景色。卞山,在作者家乡吴兴西北9 公里处,据记载,文井作者的外祖父赵孟和元初画家钱选都曾画过“卞山图”。王蒙《青卞隐居图》作于1366 年4 月,据画上收藏印推测,这幅画可能是作者赠给表弟赵麟的。图上有作者自题:“至正廿六年四月黄鹤山人王叔明画青卞隐居图。”诗塘有董其昌的题跋“天下第一王叔明”,画幅中还有清高宗弘历题诗,裱边有近人朱祖谋、罗振玉、金城、陈宝琛、张学良、冒广生、吴湖帆等人的题款。《青卞隐居阳这期此使怀回然充圆船图》在狭长的画幅内,表现出了岁量煤鸡命除选卞山从山麓至山顶的雄伟奇特的景象。画面上段,危峰耸立,雄奇落秀拔,表现出可望不可攀的险峻房具及称练能医青身顺标之势。中段,山峦起伏变化,山势逶迤而上,山间林木茂密,山坳深处隐最厚约可见有茅屋数间,屋内有一隐士正抱膝倚床而坐。画面下段,山麓处幽涧流水,树林中正拿有一人曳杖而行。全图结构繁复充试铁经实,然而通过溪流、水潭、奔泉、云霭等的布置,在稠密突联市随据父队中透出灵动的气韵。此画采用“深远”构图法,以流动的线条,跳跃的墨点,组成了一层层山冈,一组组树木,密密层层布满全图。山势虽然前后重叠,但气脉相互贯通,如一条游龙正盘旋而上。作者重视“气势”的表现,使整个画面有一种气脉的流动感,使人感觉繁密而不窘迫,既丰富又灵动。那扭曲的皱笔线条,跳跃的苔点,以及近树上焦白们点墨枯笔粗率的皴擦,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与烦燥的情绪,这也正是作者想通过此画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此画境界深邃幽雅。笔墨技法融合了董源、巨然、郭熙和赵孟等前代大师的技法。笔法上以披麻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相参合用,表现出了物象的不同质感。先以淡墨勾皴,而后施浓墨,先用湿笔而后用焦墨,使得层次分明,增添了山石树木的润湿之感。山头打点,变化尤多,表现出山上树木的茂密苍郁。全图渲染不多,充分呈现出空间的深度。《青卞隐居图》被董其昌认为是“天下第一”的山水画,历代许多画家也被这幅画的气势和笔墨所折服,从这成问优范延华方省非顺幅画中所用笔墨尤能看出王蒙技法的丰富性。
五代董源夏山图卷的名画赏析
董源是个多能的画家,《图画见闻志》上评董源画牛虎“肉肌丰混,毛毳轻浮,具足精神,脱略凡格”,但董源的突出成就还是在山水画上,他所画的山水画体现了江南的真山真水,常以横卷展示丰茂的江南丘陵与洲渚、溪桥与渔浦等旷逸景色,与北方山水画的雄浑峻严之风形成鲜明的对照。究其画法来源,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汤在《画鉴》中说董源的山水画法有两种:“一样水墨矾头,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一样着色,皴纹甚少,用色浓古。”前者即“淡墨轻岚”,后者则有“崭绝峥嵘之势”,但董源流传下来的只有“淡墨轻岚”的画法。从总体上来看,董源的创作,重在水墨的表现,不在青绿的设色。五代宋初对董源的山水画成就并不重视,北宋米芾对他的画作了极高的评价,明代的董其昌对董源则是推崇备至,将董源作为山水画发展史上的正宗对待,又把董源同王维、李成、米芾、元四家前后贯穿,组成文人画系。在所有传为董源的山水画中,最具董源风格的杰作首推《夏山图》卷。拖尾有明代董其昌的长跋,定为“董源画卷”,隔水绫上有“董北苑夏山图神品”的题跋。这卷《夏山图》应是董源画艺炉火纯青、精力旺盛时的力作。《夏山图》展现了江南峰峦叠翠,云雾缭绕,林木繁茂的夏日景致,画中绘有许多辛勤劳作的山民和家畜,洋溢着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作者取全景式的横向构图,从“高远”取景,郁郁苍苍、朴茂华滋,浓厚朗润的山色与远近相形、虚实掩映的空间感是此画的两个重要特点。图中央是起伏连绵的山峦,上部是一道一道的山峦,由近向远逐渐推展开,山峦与沙碛都同中央的山峦相平行的。图的下部水面空阔,一道道沙碛和坡丘在水上和岸边延伸推展,沙碛与河岸之间,两人泛一叶扁舟顺水漂荡,岸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似有牛羊在悠闲地吃草。图中所绘杂木或顾盼有姿,或静穆伫立,形态各异。远山的体势、脉络起承转合得自然分明,峰峦起伏平缓,坡丘相抱,山势在聚拢和延展中作有节奏的变化。为了加强画面的纵深感,作者在图中虚处绘出流动着的烟云和溪流。在该图中,作者还大胆采用了平行构图法。然而平行使用过多极易引起平均,使画面显得单调,但作者用了一些处理手法避免了这一后果。首先,作者以蜿蜒起伏的线形勾画山峦形状,在参差错落间使山与山显出相违之处。其次,作者在对画面的皴染中把墨色分出浓淡,点线分出疏密。《夏山图》以中央山峦为主体,有步骤、有层次地以两点皴法和披麻皴摹画点染,浓、淡、干、湿的笔墨交替循环使用,南方山峰润湿苍翠的特征尽现眼前了。而且,作者对不同的峰峦皴染程度也不同:近处的墨色较深,远处的则以淡湿的墨色勾染,从而造成距离上的差异感。此外,作者把景物穿插其间,打破了平行的规整格局。整幅《夏山图》气势雄伟苍郁,表现手法抽象简练,将夏日自然中蕴藏的那种勃发的生命活力和躁动的气氛全盘托出,值得人再三赏读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