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画赏析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语文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知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自学能力的训练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训练。   情感目标: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难点: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一、名言听说   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   1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   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   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二、名画导入   师: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怎么?结果?(板书出三大问题)    三、名篇初读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2、边读边做记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怎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   第一段为什么?(第1——3自然段)   第二段怎么?(第4——6自然段)   第三段结果(第7——8自然段)    四、交流活动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   2 、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五、学习生字   1、学生交流会与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2、描红   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六、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课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一、复习反馈   1、默写本课词语   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    二、问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三、情景再现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四、品味感悟   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2、重点体会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   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   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4、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五、回归中心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3、朗读活动,谈体会。    六,积累内化   练习复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2、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由图导入,出示徐悲鸿《奔马图》通过提问,简介徐悲鸿。   2、板书课题,理解。   齐读,“励志”是什么意思?指名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读题目质疑。   二、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认读生字表中的字,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读顺句子。   2、试读课文   指名逐段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最后再自由读。   正音:提醒学生读准“励”边音;“怒”鼻音;“租”平舌音。   词语释义:互相交流,已通过什么方法了解了那些词义,还有那些词语不理解?   3、学写生字   出示生字词,齐读再次正因。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写字。   学生描红。   三、在读课文,理清段落   1、自由读、思考   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讨论归纳分为三部分。   2、练习分段   3、指名安分好段落朗读课文。   四、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指读生字词。   2、辨析多音字。   二、 细读课文   1、读题引入,齐读课题。徐悲鸿立下了什么志向?小声读1-3自然段。   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体会徐悲鸿说这句话时的想法及心情,讨论为什么这么激动?   2、指读外国学生的话。   外国学生的话有几层意思?   那一句话最使我们气愤?   讨论: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也成不了才”等,读除外国学生的傲慢,欺人的语气,体会此时徐悲鸿的心情。   3、齐读第3自然段,了解此时徐悲鸿的想法,再指读已出示的“必须用……”这段话,体会此时徐悲鸿内心世界。   4、自由读第4自然段,学习这一过渡段的写法。讨论   比较句子,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与文中冤句比较体会,体会原句的生动。   指导朗读,强调“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这几个词语。   5、出示文中的句子“功夫不负有心人”解释。   讨论:徐悲鸿花了多少工夫?默读5、6自然段,自由勾画讨论。   抓住“每逢”“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只用、省下”等词句,通过读、评、议悟出“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真正含义。   6、三年过去了,结果怎样了呢?   讨论归纳出:a成绩优异,引起轰动。B外国学生震惊,佩服。   7、重点分析第8自然段。   指读外国学生说的话,与第一次语言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说话的内容、神态、语气等分析,读中感悟引起变化的原因。   徐悲鸿此时内心的想法呢?再次齐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中国人”这句话。   8、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徐悲鸿   外国学生—-“有眼不识泰山” 四年级语文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3    【教学要求】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读生字词。   2.口头组词。   悲( )( )( )怒( )( )( ):技( )( )( )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④第2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句说明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   (很不礼貌、冲着)   ⑤指导读第2自然段。   (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认为”、“天堂”、“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傲慢、欺人的语气)   个别练读,指名试读。   ⑥学习第3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来读第3自然段。读完后提问:你有什么感受?   指导学生开始要用愤怒的语气读,后面要用坚决的语气读   指名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⑦齐读“必须用……中国人”。   这里“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是指能显示足够的聪明才智且使外国人十分佩服的中国人)   (3)小结。   (徐悲鸿立志成才,要为中国人争气)    2.细读第二段。   (1)细读第4自然段。   ①指名读课文第4自然段。   为什么要说他“更加”奋发努力?(联系第一段理解)   ②比较句子。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   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指名读这两个句子,说说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③指导朗读。   过渡: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2)细读第5、6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5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读后交流: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②指导读第六自然段。   徐悲鸿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呢?   出示:   徐悲鸿的生活( )。他只租了( ),经常每餐只用( )和( ),为的是省下钱来( )。   自读课文后,练习填空。   3.细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徐悲鸿取得了什么成绩,外国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相机理解“优异、轰动”等词   指导朗读。   (“鞠了一躬、承认、很有才能、错误”要重读,要读出郑重、钦佩的语气)   (4)小结。   (徐悲鸿以优异成绩轰动了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    三、作业   1.读句子,回答问题。(课后习题4)   2.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课后习题5)




49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