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著名画家有哪些?
1.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更是意大利文化的象征。
2.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也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他与达·芬奇、拉斐尔并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大理石雕塑《哀悼基督》是他的成名作,大家最熟悉的雕塑还有《大卫》等。他最重要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和西斯廷祭坛壁画《最后的审判》等。
3.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6.28-1640.5.30)德国人,巴罗克风格的代表画家。他擅长绘制宗教、神化、历史、风俗、肖像以及风景画,是17世纪西方成就最大的画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竖起十字架》、《画家与夫人伊莎贝拉》、《劫持》、《亚马逊之战》、《亚当与夏娃》等。
4.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7.15- 1669.10.4)荷兰17世纪的一位现实主义绘画巨匠,荷兰的伦勃朗也是以妻子为模特儿绘制出不朽之作的一位画家。由于后世对他的价值的再认识,其名声日显而赝品陡增,以至出现“伦勃朗一生画了600幅油画,其中有3000幅在美国”的灶判薯笑话,同样给考证留下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隐者问题。他的肖像画风格人物安排具有戏剧性,深深打动人心,当我们凝视的时候,仿佛感到画布上有生命在流动。
5.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780-1867)19世纪法国杰出的古典主义画家,代表作有《路易-弗朗索瓦-贝尔坦像》、《里维埃夫人肖像》,《俄狄浦斯解开斯芬克斯之迷》、《瓦品松的浴女》、《宫女》、《泉》等。
6.保罗·塞尚(1839-1906)法国人。是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绘画革新家,他与凡·高、高更一起被后人称为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毕生追求表现形式,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堪称“现代绘画之父”。重要的作品有《诱拐》、《野餐》、《玩牌者》、《一篮水果》、《维克托·肖凯》、《大浴女》等。
7.克劳德·莫奈(1840-1926)出生于巴黎,是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注重人对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尊重自然和人的感觉印象,其影响力极为深远。莫奈的画描绘了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散涂的笔触急聚地涌上画布,绘画面上即便是最暗的阴影区也带来色彩。莫奈是第一位以他的绘画深入探讨这种视觉现象的艺术家。主要代表作《塞纳河畔》、《绿衣女子》、《印象·日出》、《圣·拉扎尔火车站》、《睡莲》等。
8.文森特·凡·高(1853-1890)荷兰人,他是19世纪伟大的艺术巨匠,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他的创作在艺术发展上具有深远的意义,推动了绘画色彩方面的大胆创新、增强了综合形体的表现力。凡·高的作品风格曾得到野兽派画家和表现派画家的关注。他一生留下了丰富的作品,但直到去世后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在这些作品中,画家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这样的艺术对20世纪表现主义影响甚深,特别是德国表现派画家,从他的作品中吸取冲隐了不少重要的原则。可以豪不夸张地说,他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代表作有《吃马铃薯的人们》、《织布者》、《有柏树的玉米地》、《向日葵》、《夜晚露天咖啡馆》等。
9.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人。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他一生的画法和风格迭变。其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后注重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年至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倾向于超现实主义。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绩。毕加索的父亲是图画教员,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毕加索自幼具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代表作有《阿维尼翁少女》、《三个舞蹈者》、《佛朗哥的梦幻与谎言》、《格尔尼卡》等。
10.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他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画家。在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而令人激动的形象方面,他对超现实主义、对20世纪的艺术做出了严肃认真的贡献。达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除了他的绘画,他的文章、口才、动作、相貌以及胡须均给欣赏他的人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印象。
11.蒙德里安20世纪几何抽象艺术大师蒙德里安,是荷兰三大画家之一。在经历了荷兰画派、印象主义及表现主义的洗礼后,于1917年创立风格派,发展出他独特的构图理念,将绘画的基本元素,结合几何图形的排列,建立起独树一帜的新造型主义艺术。
12.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
约翰·
沃特豪斯出生在意大利罗马,互院周王功销创奏专含小时候取了一个意大利语外号叫“尼诺”。 父亲是英国约克郡人,是个功底坚实的画家,母亲是来自意大利人。沃特豪斯从小受到父亲影响,很早就显示了绘画天分,亲戚朋友权下热都戏称他为尼诺,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大师乔凡尼诺的简称。由于沃特豪斯早年在意大利生活过8年时间,所360问答以对希腊神话非常喜欢,以至后来多以希腊神话为作画题材。
沃特豪斯首次在皇家美术学院展出的作品大约是《睡眠和他的异父兄弟之死》(1874)。烧对细应肥他握过他在1875年和1888年又去过意大利,这是他对外光色彩产生了兴趣,但是没有像印象派和自然派那样描绘现实生活,类似《两个意大利农村少女》(1875)的作品为数不多,较多模仿了当时非常流行的阿尔玛.台德马(1836-189分坏打余药应席用磁地随2)古罗马题材,如《舞蹈之后》占怎(1876)、《带病弱的孩子进医神殿》(1877年展于皇家美院)和《杀父之后悔恨的尼禄》(1877),当然,最生动身决块的是《提奥奇尼斯》(1882),人物和建筑的受光面和阴影色彩都很引人,外光感很强,标志着他的艺术已经成熟。
1883年11月8日,34岁的沃特豪斯与25岁的伊斯特.肯沃特在圣玛丽教区礼拜堂举行了帮居英块营空婚礼,这位黑眼睛圆沙精研附毫计脸庞的女子后来在沃特豪斯艺术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许多画都是以她为模特儿创作的。
1884年的《查阅神寓》一画标志着他返回古典主义。《圣.奥拉丽亚》(1885)参加了这一年的皇家美院展览,技法更加完善。《魔法圈》(1886)和《玛丽安娜离开希律王的有常维增自娘审判厅》(1887)都在皇家美院展出,他妻子的形象基本定形在作品里。这类作品或多或少带有阿尔玛 台德马艺术的影响,在宏汽大华丽的场面中,人物优美、细节精彩。
真正使他惊动社会的作品是《夏洛特女士》(1888),这是完全用英国人的流行情感构置的图像,题材选自等丁尼生的长诗。原意是在夏洛特这个地方有一位美丽女安注含吃组庆武子,她被神困居在一个古堡里,她只能通过窗户投射进室内镜子里曾宪机顶局滑把练胶的影像欣赏心中的偶像兰西罗骑士。只要从窗户往外看,她就要被毁灭。为了消磨自己,她每天纺织不止。有一天实在忍不住向外看去,厄运降临了,镜子破碎,丝线缠住了她,随后她被神示载往死亡之地。画面表现了夏洛特女士正坐在船上驶向死亡。这是一个财刑还顶看教氧以前少有的孤凄形象,她集感伤、神秘、疏离、飘提井粮包止认析逸于一身,既吻合了维多利亚的压抑情感,又具有难以表述的空蒙悲凉意象,众多的细节象征也符合流行趣味。此画也是沃特豪斯艺术基调的开启保阻都居诉践之作,一种孤苦的自恋情愫在其作品中流露出来。
1890年1月24日,沃特豪斯的父亲去世,他是沃特豪斯的最早老师,悲痛之中,他在这一年没向皇家美院送交第煤指刑末挥城制作品。第二年,他在皇家学院展出了《尤利西斯和塞壬》,这是他附和女性恶观念的首件作品。画面上,他把塞壬恢复成女人头的飞鸟形象,此画受到众人称赞,社会写实派画家荷克默(1849-1914)推荐他为学院院士,《艺术杂志》载文评论沃特豪斯是一位色彩学家和考古学家。与这幅画内涵相同的《色茜向尤利西斯敬酒》,也借用神话形象表现了女性恶观念。色茜是希腊神话中的女巫,别人只要喝了她的酒就会变成猪,她曾经把远航英雄尤利西斯“扣用”了一段时间。《色茜的魅惑》(1892)也表达了这层意思。画面上的魔女不仅比以前更具色情意味,而且“沃特豪斯式美人”特征正式定型,这种红褐色长发、黑眼睛的女人形象既美艳又深沉,时而温润勾人、时而骇人心魄。《不可怜惜美女》(1893)更明确了画面含义,内容取自济慈1820年发表的同名诗歌。这时他又画了《夏洛特女士》(1894),画的是她向命运抗争的那一刻,隐隐流露出女性主动进取的含义,这一点在《奈哀德》(1893)上最为明显,从河里浮起的裸女奈哀德在贪婪地盯视着睡在草坡上的青年,这个红发女郎越来越有媚力。在《奥菲莉亚》(1984)上,她支颐沉思的优美形象更加宜人,此画在新画廊和利物浦秋展会展出时,受到了非同寻常的赞誉。
《圣.塞西利亚》(1895)是沃特豪斯向学院理想主义靠拢的作品,那种慵懒、冷艳、装饰性的特征学来自莱顿(1830-1896)的《缠线》,那种沉睡之美来自布因—琼思,此画还没离开画室就被乔治 麦克洛克买走。布因—琼思已完全影响了沃特豪斯。《许拉斯和山林水仙女》是一幅诗画交响曲,是英国唯美主义美学家沃尔特 佩特理论的完美体现。自1868年佩特发表了评论莫里斯诗歌的文章《诗的美学》以来,在美学界产生了很大反响,唯美主义在英国酝酿成长,1885年,佩特又发表了《享乐主义的马利乌斯》,他以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的学说为依据,论证了现代社会的享乐主义的合理性,认为人生就应该抓住生命的最有活力的年华,享受生命的快乐。沃特豪斯这扶画取材于希腊神话阿耳戈众英雄远航遇险的故事,是说英雄少年许拉斯在途中去河边汲水而被众水仙拉下水淹死。沃特豪斯描画了仙女们从睡莲池塘里探出洁白的身体渴望着他,这根本就不是拉人下水,分明是轻挽柔抱,脉脉情深,亦真亦幻,观者会默然凝眸……此画从1897年在皇家学院展出后又于1900至1978年多次外出展示并广泛印刷,成为20世纪西方追怀理想主义艺术的代表作。
沃特豪斯不仅看到了唯美主义的趋势,更看到维多利亚现实生活中的阴霾,他似乎非常理解英国妇女的压抑心态。《伊科和纳西修斯》取材希腊神话。纳西修斯是美貌出众的青年,而且自我欣赏,以至到谁也不顾的程度。伊科是山林水仙女,非常喜欢纳西修斯,但从来不被他所爱。纳西修斯每天到河边顾影自怜,伊科只能委屈地望着他,最后郁郁而死,化成一种回声,它的自我呼应之意转化为自恋。这是19世纪末的一种观念,挪威作家斯特林勃当时就提出了“人从自己身上寻求的快乐很少,而从他人身上得到的快乐全无。”
《奥菲莉亚》(1910)、《请听我美妙的笛声》(又名《吹笛少年》,1911)、《夏洛特女士说:我是影子里的一半》(1916)都表现了妇女幽闭情景,是对女王道德观的反诘。然而,意外的是,沃特豪斯于1900年画的《命运》是女人献壮行酒的情景,完全是响应女王的:1899年在南非英布(布尔)战争爆发后,女王号召全国各界都支持政府,为此,330名画家拍卖作品为英军提供军费,此画拍卖的12000英镑全部捐出。
还值得一提的是沃特豪斯在神话上除了画塞壬和女巫色茜一类的女人,还多画普赛克,但从不画维纳斯、米涅瓦或狄安娜。可以看出,他虽然同情被压抑的妇女,但也不喜欢维纳斯这一类放浪女神。正因如此,在他晚期作品中,除了《春光时刻》组画,如《五叶银莲花》和《三月风》等,还画了《珀涅罗珀和追求者们》和《纯洁的罗萨蒙德》等画,流露出对贞女的赞美。然而,他似乎也非常理解贞女观在现代社会中的尴尬地位,画了《达纳伊德斯姐妹》。死画也名《无底水缸》,取材希腊神话:埃及王有两个孪生儿子达纳俄斯兄弟。兄有50个女儿,弟有50个儿子,弟要兄的50个女儿嫁给自己的50个儿子。在新婚之夜,达纳伊德斯姐妹各自杀死了丈夫,神为了惩罚她们,就设了一只水缸,罚她们往里注水,水满则罚止,但水缸永远注不满,寓有使人徒劳之意。综合而言,沃特豪斯晚期艺术在题材寓意上日趋模糊,失去了早年的深度,表现力也大为减弱,其艺术也逐步失去应有的光彩。
1883年他与一位美术学校校长的女儿结婚,后生两孩子,都死于产难。他妻子也是曾经在皇家艺术学院的展览会上有参展作品的画家。绘画之余沃特豪斯从事美术教学工作,任过皇家艺术学院委员会委员,而加入各种艺术协会。浪漫如梦幻般的唯美画作,虽然他意想成为拉斐尔前派的风格,然而表现的是属於自我灵感的特殊形式。他的成功不仅在表现感官上的完美,同时能使人用自我认知、自我世界来阐述之,他1917年死于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