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毕加索
6.新古典主义时期(1915-1925年)
1915年玛赛尔因病去世,加上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与家人朋友的联系中断,1916年孤独的毕加索在巴黎隐居,隐居的毕加索重拾文艺复兴的美学思想,进入“新古典主义时期”。
毕加索开始崇尚理性、自然,又对法国古典主义画派的安格尔产生兴趣,毕加索还专门画了几幅仿安格尔的作品,像《大宫女》、《拿着书的女人》。
安格尔《大宫女》
毕加索《大宫女》(仿安格尔《大宫女》)
在《大宫女》可以看到毕加索继续使用立体主义的画法,用夸张的手法重新诠释了他对安格尔的理解。
安格尔《穆瓦特西耶夫人》
毕加索《拿着书的女人》(仿安格尔《穆瓦特西耶夫人》)
《拿着书的女人》可以依稀看到安格尔严谨的美学结构基础,从安格尔《穆瓦特西耶夫人》学习古典姿态。《拿着书的女人》和《穆瓦特西耶夫人》后面都有一面镜子,画面和镜子形成了双重空间,镜子中的影像也不是对人物的真实再现。
之后毕加索用真实再现的古典主义创作了《喷泉旁的三个女子》、《海滨奔跑的两个女人》等作品。
《喷泉旁的三个女子》
《喷泉友仔亮旁的三个女子》中的人物将画面撑得很满,黄色和棕好宽色的运用让画面显得很稳定。在写实中还融入了一点雕塑的手法,作品的明暗对比非常强烈,透视关系也把握的很好,可以看出毕加索扎实的绘画功底,人物壮硕,画面和谐。
《海滨奔跑的两个女人》
《海滨奔跑的两个女人》塑造了两个健美的女人,身体呈小麦色,粗大的关节、健硕的肌肉,像雕塑一般厚实,也让画面稳定。两个女人自由的奔跑,以及一前一后的站位,朝后扬起的头发可以看出她们奔跑速度之快,画面顿时生动起来。背景是蓝色的,但分了两个层次,一个是天空晴朗明快的蓝,一个是深沉浩瀚的蓝。
在巴黎毕加索结识了狄亚基列夫芭蕾舞团的编导约翰·柯克托,志趣相投的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1917年应柯克托邀请前往有意大利为柯克托执导的芭蕾舞剧《游行》设计舞台背景和服装。
芭蕾舞剧“游行”
因为毕加索很喜欢这份工作,所以投入了很多精力,他把自己粉红色时期的小丑、杂技演员题材融入其中。不久,《游行》在罗马公开演出,好评如潮,后来毕加索还为柯克托的其他芭蕾舞剧设计过舞台背景和服装。
服装设计“普钦内拉”
服装设计“普钦内拉”2
毕加索投入了很多精力,还和芭蕾舞团里的一名演员有关,她叫奥尔嘉·科科洛娃,一名俄国人,父亲是沙皇时期的将军,她长得很漂亮,深邃的眼眸,忧郁的气质,浑身散发着异域风情。
1918年,两人就结婚了,奥尔嘉成为了毕加索第一位妻子。最初的几年,毕加索为奥尔嘉创作过各种类型的肖像画。《安乐椅上的奥尔加》、《坐着的女子》、《读书的女子》、《奥尔加》等一系列肖像画。
《安乐椅上的奥尔加》
像《安乐椅上的奥尔加》可以看到一个面容姣好的女子,她皮肤白皙、身材匀称,深邃的眼眸戚者注视着你,小嘴微抿,欲语还休。
1921年,毕加索和奥尔嘉的儿子保罗出生,为纪念奥尔嘉生下保罗,毕加索创作了《穿着小丑服的保罗》和许多以母子为题材的作品。
《穿着小丑服的保罗》
《穿着小丑服的保罗》,四岁的保罗穿着小丑服有种反差萌,毕加索很喜欢童年时期的保罗,但保罗长大了,毕加索就开始厌烦了。
结婚几年后,毕加索和奥尔嘉的差异开始显现,虽然毕加索和奥尔嘉是夫妻,但两个的生活习惯却格格不入,奥尔嘉喜欢干净整洁的屋子,但毕加索的画室总是脏兮兮的,种种琐事让他们的感情渐渐变淡,直到1927年毕加索认识了玛丽·德瑞斯,毕加索移情别恋了。而奥尔嘉则向毕加索提出了离婚,毕加索向奥尔嘉支付了大笔费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毕加索都没有作画,而是写诗,后来出版成《奥恰兹伯爵的葬礼与其他诗歌》。
《七月》
一滴
又一滴
几乎是
淡蓝色
在玫瑰格架上
绿杏仁
的脚爪间死去。
——毕加索。
新古典主义作品欣赏:
1.为柯克托的芭蕾舞剧设计的舞台背景和服装
“普钦内拉”场景设计
为芭蕾舞剧“三角帽”设计的服装1为芭蕾舞剧“三角帽”设计的服装2
为芭蕾舞剧“三角帽”设计的服装3
为芭蕾舞剧“三角帽”设计的服装4
为芭蕾舞剧“三角帽”设计的服装5
为芭蕾舞剧“三角帽”设计的服装6
2.为奥尔嘉创作的各种类型的肖像画
坐着的女子(奥尔嘉)
戴羽毛帽子的奥尔加
读书的女子(奥尔加)
读书的女子(奥尔加)2
披纱巾的奥尔加
3.为儿子保罗创作的作品
保罗
骑着驴子的保罗
5.母与子题材的作品
母亲和孩子1
母亲和孩子2
母亲和孩子3
母亲和孩子4
母亲和孩子5
新古典主义绘画与浪漫主义绘画的异同点
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画派,古典主义绘画和浪漫主义绘画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画派之一。他们是以对立面的姿态出现的。
古典主笑吸指朝米义画派利用古典的艺术精神、理想与规范表现现实的道德观念,宣传一种理想化的崇高境界。以古希腊和古罗低工举流难木扩欢将威找马的雕塑、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绘画为典范,塑造一种类型化的艺术形象。在技胜先宣威错满互左巧上,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柔缓微妙的明暗色调,并注重使形象造型呈现出雕塑般的简练和义阻细女现简预须组概括,追求一种宏大的构图形式和庄重的风格、气魄。
19世纪2低降卫王设项口0年代,浪漫主义绘画以古典主义绘画反对者的姿态出现在法国画坛。浪漫主义绘画艺术的主要代表人是藉里柯与德拉克罗瓦。反环杆逐得短儿轮多核设对古典主义绘画那种尊崇理性规范,摒弃其僵化的教条与呆板的模式,推出自己充满旺盛激情和思想解放的新格局。在艺术形式上,浪漫主义强调奔放豁达的风格和内在力量的迸发,强调大胆剧烈的运动与构图、饱满充实的色调和流畅激动的笔触。在题材上,重积苗视对民族精神和异国情调以及文学名著中的形象的表现,读县轮颇具幻想与浪漫情绪。浪漫主义绘画是19世纪法国混乐妒亚衣十担击首文善画坛引人注目的一个艺术流派。
盛行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用分初的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重理性,防屋应死衡波士宣然强调共性,要求严谨规范,时代气息鲜明;兴起于19世纪用细斗施乐课湖存初的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则重感性酸乐扩想充,强调个性,追求自由,崇尚想象,挑战规则。作为艺术流派,二者相互对立,但经方城危语仅乐谓项有作为创作方法,二者却都是穿上了风格外衣的思想,其风格特征总是不断地变化;而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理性的沉缺威围省静和感性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