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妮如梦之梦上映时间浙江

如梦之梦
赖声川编剧、导演的上剧场专属版话剧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5个义项
《如梦之梦》是赖声川编剧并执导的上剧场专属版话剧,2023年1月上剧场上演[1]。演员倪妮(饰 顾香兰C)、文章(饰 五号B)、凤莉(饰 江红)、赵晓苏(饰 王德宝A)、宗俊涛(饰 王德宝B)、窦进(饰 顾香兰B)、金晶、李茜、顾雪炜、马靖雯、司雯、丁珊珊、范修竹、贺盼盼、倪顺洁、赵潇彬;杨智斌、王萌、杨易、翁雷斌、袁信力、杨雨光、陈国辉、冯钰钢、王秉坤、亓乐出演,并特别邀请国家一级演员刘婉玲(饰 顾香兰A)共同加入,“时尚教母”黄薇担纲服装设计。[2]
中文名
如梦之梦
首演时间
2023年1月12日
类型
话剧
英文名
A Dream Like A Dream
演职员表演出介绍剧情介绍专属版演出评论演出时间TA说参考资料
演职员表
编剧、导演:赖声川
演员:
倪妮、凤莉、刘婉玲(特邀演出)、窦进、金晶、李茜、顾雪炜、马靖雯、司雯、丁珊珊、范修竹、贺盼盼、倪顺洁、赵潇彬
文章、赵晓苏、宗俊涛、杨智斌、王萌、杨易、翁雷斌、袁信力、杨雨光、陈国辉、冯钰钢、王秉坤、亓乐
舞台设计⊙赖声川
服装造型设计⊙黄薇
协同导演⊙栾岚
海报设计⊙黄海
监制⊙丁乃竺
演出介绍
“剧场可能是什么”,22年前,从事20年剧场创作的华人戏剧家赖声川,开始重新提问自己。《如梦之梦》就在2000年的世纪之交诞生,突破性地、集大成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梦”的创作,源于赖声川的“小火慢炖”灵感:一次欧洲旅行时,他看到了一幅扬·勃鲁盖尔(Jan Brueghel the Elder)的画,这幅画的内容就是一整墙正在展出的画。这个“画中画高判”的作品,让赖声川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很长的剧名戚扮改:《在一个故事里,有人做了一个梦;在那个梦里,有人说了一个故事》。
之后,他在印度旅行时看到绕佛塔的僧侣,绕着最神圣的佛塔走进走出。在剧场中最神圣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又重新浮现他的心中,而答案就是观众。
于是赖声川大胆地把观众放在舞台中央,演员绕行观众席,形成了“莲花池”,由此开创了环形剧场的先河。也是在这一次印度的旅行中,曾经过往的生命经验、听闻的故事全部连结在了一起。赖声川就在菩提迦耶的大树下完成了《如梦之梦》的大纲。
故事从台北,到巴黎,再到上海;时间从20世纪到21世纪,跨越百年,在环绕的故事里面,赖声川带我们用一种“全景式”的视角,走进戏中众多人物的生命旅程。戏剧、电影评论家周黎明曾评价《如梦之梦》:“是华人戏剧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也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中文戏剧。”[2]
剧情介绍
故事从一个刚入职的“菜鸟”医生说起。刚入职一天的医生小梅,就经历了病人与家属的生离死别,而她一时之间无法处理从医学院毕业竟然就马上要面对生与死的问题。她遇到了五号床的病人,这个病人得了一种查不出来的怪病,不仅如此,看起来还有心事,医生希望从他身上找到突破,用了一种“自他交换”的方式:对着病人呼吸,把自己的快乐送给病人,把病人的痛苦吸走。在她的坚持下,“五号”病人终于开口讲自己的故事。在“五号”的故事里面,我们跟着他的步伐,走进他的生活,他与他妻子的生活,他逐渐消失平静的生活。他也从这里开始,在找寻治病方法的同时,踏上了一段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旅程。他带着一幅画,去寻找画中的人。从台北,到巴黎,再到上海。为了这个可以给她答案的画中人“顾香兰”,“五号”一直追寻。而这个曾为30年代上海“天仙阁”头牌的顾香兰的一生,辉煌灿烂、波折动荡,最终也在“五号”寻找中,得以圆满。在近八小时的故事中,两辈子的故事缓缓讲述。在梦与现实的交错中,展开一段段曼陀罗式的环绕人生。[2]
专属版
专属版是指专属于缺旁上剧场的版本。2017年,专属版《暗恋桃花源》在上剧场诞生,在上海市中心开辟了一处随时随地都可以来的“戏剧桃花源”。2020年,《宝岛一村》专属版也由上剧团演员传承接演,让更多观众能够走进剧场一睹眷村人的心酸笑泪。《如梦之梦》专属版,作为上剧场推出的又一部“专属”经典,将以此为土壤,让这场梦绵延下去。
此次《如梦之梦》专属版也将以全本形式开票,大家可以一口气看完上、下本,更完整地体验这场8小时的梦境,[2]
演出评论
华人戏剧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也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中文戏剧。——戏剧、电影评论家 周黎明
《如梦之梦》可能是华文戏剧中最具宇宙观的作品⋯⋯这种丰腴性非常罕见,只有在艺术高度达到一般观众或许会迷惑程度的艺术家手下所打造出,具伟大广度及深度的作品中才能见证到。——《中国日报》
这是一部充满灵性、思考和创意的作品……《如梦之梦》在20世纪全球化背景下展现了文化冲突和交流下的本士的人生体验,充满了对个体的关注和对生命的关注。——《人民日报》
它基于戏剧这门“时间与空间的艺术”,却又不受常理里面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完全创造出一个戏剧新时空。《如梦之梦》有真意,令人欲辩已忘言。——朱光,《新民晚报》
在他的戏剧中,一切都是微妙而变化的,一切又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多重意味。赖声川的戏剧语言是无法模仿的。一个角色几个人分饰,又会同场出现,实际是功力大火拼,但角色中有自我又不出轨的状况,体现了毛俊辉所说的“史诗式旅程交响乐”的层次感。——《香港经济日报》
《如梦之梦》属于史诗的特质并不是长度和规模,而是其文化抱负的深度和广度。——《海峡时报》[2]

6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