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黛尔:克里姆特的蒙娜丽莎
克里姆特于1907年创作的《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被称为“奥地利的蒙娜丽莎”,2004年6月被美国化妆品大王劳德以1.35亿美元收藏。天啦噜!真值钱!
你肯定很好奇,这画中的美女是谁?她看上去典雅高贵,又眼神迷离。她的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似乎在掩饰一只残疾的手指。
克里姆特的这位模特儿是是奥地利制糖业富商费迪南德·布洛赫·鲍尔的妻子。她因为在画中身穿黄金衣服,又站在黄金色的背景中,被称为“woman in gold”。2015年上映的电影《The Woman in Gold》完整记录了这幅画的离奇遭遇。
阿黛尔·布劳赫-鲍尔小姐本来就是个美人,而克里姆特用极具个人风格的画笔,让她的美成为不朽的经典,完美呈现了奥地利黄金时代的辉煌和优雅。
阿黛尔出生自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她的父亲是维也纳银行协会总经理、东方铁路的总经理。1899年12月19日,十亮敏八岁阿黛尔嫁给35岁的富商费迪南德·布洛赫。而她姐姐特蕾西之前也是嫁给了费迪南德的哥哥古斯塔夫·布洛赫博士。阿黛尔和费迪南德没有孩子。
Adele擅长社交,经常在家中举办沙龙,聚集了一批作家,政治家、艺术家、知识分子。夫妇俩个都非常热爱艺术,收藏了许多艺术家的作品,费迪南德还热衷于新古典纤清主义的瓷器收藏,到1934年,他的艺术品收藏超过400件,是世界上最好的收藏家之一。
费迪南德非常喜爱克里姆特的艺术,委托克里姆特为妻子阿黛尔画像。克里姆特为阿黛尔创作了两幅肖像,而后来这两幅画都成为过亿的名画。
费迪南德是希望把阿黛尔的画像作为礼物送给阿黛尔的父母。在1903年和1904年之间,克里姆特为此画了一百多幅草图来构思这幅作品。费迪南德还购买了克里姆特创作过程中的大约16幅左右的草图。 1903年12月,克林姆特访问了拉文纳的圣维塔莱大教堂,在那里研究拜占庭金色马赛克,克里姆特后来说,“令人难以置信的辉煌的马赛克”是对他创作阿黛尔最大的的“启示”。历时三年,他终于创作出带代表自己艺术高峰的“金色时期”的巅峰之作。
阿黛尔小姐1925年死于脑膜炎。死前她叮嘱自己的丈夫,在她去世后要把这幅肖像捐赠给奥地利国家美术馆。然而随着二战爆发,1938年,德军占领维也纳,身为犹太人的费迪南德逃亡布拉格,继而又转辗奔赴苏黎世。战争期间,费迪南德的所有财产,包括克里姆特的画作都被德国纳粹强行夺走。1941年,这些名画又被奥地利国家美术馆收归国有。1945年费迪南德在瑞士苏黎世去世,按照他的遗嘱他的侄子侄女将继承他的财敬竖枝产。而事实上,他的整个家族包括侄女玛丽亚阿特曼,为了逃避政府的迫害,都逃亡美国。
因此二战后,阿黛尔一号成了国家资产留在奥地利美术馆。似乎这并没有什么。本来也不应该有什么。然而奥地利政府在理所当然的得到了这些画时,却宣称费丁南德·布劳赫-鲍尔先生在遗嘱中提及希望这些画留在奥地利,所以他们就接管了这些画。
鲍尔先生的侄女玛丽亚女士震怒了。她决定起诉奥地利政府,发誓夺回属于自己的合法财产。
最终,经过千难万险,打了68年官司,直到1998年,奥地利政府才决定将阿黛尔一号归还给布洛赫家族。然而,由于法庭需要合法拥有者出示身份证明,直到2006年,奥地利法院才裁定《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夫人画像一号》以及克利姆特其他四幅画作的合法拥有者是布洛赫-鲍尔的女继承人玛丽亚·阿尔特曼。玛利亚终于赢回了画作,找回了属于自己的五幅克里姆特的画作。这时她已经90高龄了。她带着这五幅画到了美国,将这5幅作品卖了3亿美元。《阿黛尔·布劳赫-鲍尔》拍出了13500万美元,成为当时全球最贵的画作。
“这是我们的蒙娜丽莎,是值得一生一次的收藏,” 2006年,雅诗兰黛继承人、买主劳德解释自己以一亿三千五百万美元的高价收藏克里姆特画作的原由。罗纳德·劳德 (Ronald Lauder)创立的纽约新艺廊博物馆致力于收藏被纳粹偷走的犹太人艺术作品。2006年11月,阿黛尔二号也拍出八千八百万美元的高价。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曲折的故事,更让我们觉得这幅奥地利蒙娜丽莎的珍贵吧。而她竟然一直留在美国,才更加让人觉得遗憾更加让人觉得美丽凄婉吧!
马戏和绘画的传承人情况
马戏团起源于古罗马的角斗士斗兽场,非常血腥残酷。当时有“只有面包和马戏”才能使罗马人快乐的说法。在英文里,马戏团来自叫做“Circus”,源自拉丁文“圆圈”的意思,指圆形露天竞技场。现代的马戏团也在圆形场地中演出,因此演变成“马戏团”的意思。
。马戏的主要内容是动物表演,之所以被称为“马戏”,是因为最早的表演的主角是环马,以后才陆续出360问答现其它的动物演员。
从16世纪开始整理-——–向增甚讲刑气粉到七领————–角谁买———-–
西方美术史
近代美术(公元15世纪~公元19世纪)
U2 粉技上源境手源松绝进兴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
1. 巴洛克美术(bar较看oque)17th盛行 葡萄牙语“不合常规的 完巴特别是那些外形有疵点的珍珠” 隐含有贬抑之色彩
意大利|
拉卡瓦乔《圣母之死》《基督的埋葬》《圣彼德的受难》《召唤圣马太》
贝尔尼尼《圣德丽莎的幻觉》《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荷兰|
哈尔斯《吉普赛女郎》
伦勃朗《夜巡图》《杜普皇王知老师的解剖课》
维米尔《读信的少女》
弗兰德斯|
凡代克《查理一世像》
西班牙|
委拉斯开兹(velasq限亮uvz)《教皇英洛森十世》《纺利职煤声陆班岁展讲胶汉织女》
格列柯《奥尔加氧需田求当些须内微斯伯爵的葬礼》
牟利罗《吃甜瓜与吃葡萄的孩子》
2. 洛可可美术 法语“贝壳形” 法国大革命前置园林中用以装饰店堂的嶙峋的假山石。原为对洛可可艺术纤细温柔的嘲笑和鄙视,所以时而称之为洛可可时而称之为“蓬芭杜式”
法国|
华多(wedau)《爱情岛朝圣》
布歇《浴后的狄安娜》
弗顾拉戈纳尔《秋千》
夏尔丹《餐桌上的厨具》《苏比士别墅》
英刑得减水件季架衡田国|
庚斯博罗《蓝衣少年》
巴洛克在艺术的语言上,多采用具有强烈运动感的波状曲线,波径的幅度达,色彩厚重热烈。力求绝使建筑、绘画、雕刻、融为一体,造成一种具例药料半有幻觉和神秘感的天地。洛可可在艺术语言上,多采用委婉的波状曲线,波经的幅盐景而度比巴洛克笑,室超孩病围粉害内装饰多以贝克、藤蔓、卷叶和花卉为主题。喜用青、黄和娇嫩的色调,造成一种现实人间的生活享受。
巴洛克和洛可可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上流社会审美趣味的反映,但艺术手法和技巧却非上层社会所专有,同样可用来反映普通人民的生活,意大利的卡拉瓦乔、荷兰的弗朗斯哈尔斯、法国的夏尔丹于持处矛小、西班牙的牟利罗都是比较明显的例子。不过总的来说,巴洛克仍然是维护教权和王权,反宗教改革和炫耀皇家贵族威严的艺术,洛可可仍然是皇家贵族享乐的案情说爱的艺术。
U3 学院派、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美术
1. 学院派的基本特征:重规范 重典雅 重传统 重技巧
2. 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美术特征
新古典主义美术特征:重古代 重理性 重道德 重格律 重宫廷
法国|
普桑《阿卡迪亚的牧人》
大卫(新古典主义两位大师)《贺拉斯兄弟的宣誓》
安格尔(新古典主义两位大师)《泉》
U4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
1. 浪漫主义(romanticism)美术:作为一种美学思想,浪漫主义强调主观、个性、感情和非理性。作为艺术发展历史的概念,它是对古典主义所持的常理和冷漠的说教,是对严谨、规范、自觉的否定和破坏。
基本特征:重中古 重自然 重感情 重形式 重对比
法国|
籍里柯《梅杜萨之筏》
德拉克洛瓦《希阿岛的屠杀》
西班牙|
戈雅《1808年5月3日午夜的枪杀》
2. 现实主义(realism)美术特征:重现实 重科学 重客观 重批判
法国|
库尔培《石工》《奥尔南的葬礼》
米勒《拾穗》《晚钟》
杜米埃《三等车厢》
俄罗斯|
克拉姆斯柯依 “巡回展览协会”-打破了当时美术展览只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展览的格局,不断到外省展出,因而被称为“巡回展览画派” 主张是坚持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就是生活”的艺术思想,反对俄罗斯艺术上的西欧化,强调民族特点。以反映本国人民的生活与苦难为己任,坚持民主主义的现实主义精神。
列宾《伏尔加河纤夫》
苏里柯夫《近卫兵行刑的早晨》
希施金(巡回画派创始人之一)
列维坦
U5 印象主义与新印象主义美术
1. 印象主义美术(impressionism):印象主义在1860th-1870th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锋芒直指反对古典画派和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名字的由来是源于1874年莫奈的展品《印象日出》被一位保守的记者借用嘲讽,称这次画展是“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注重绘画中对光的研究表现。摒弃了从16th以来的褐色调子,并根据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印象主义美术特征:重外光 重瞬间 重视觉 重气氛
法国|
马内《浴》《奥林匹亚》
雷诺阿
德加《歌舞团芭蕾舞学校的舞蹈课》
莫奈《印象日出》《池塘睡莲》
美国|
惠斯勒《艺术家母亲的肖像》
2. 新印象主义美术(new impressionism):这个名称,表示是最近的而且是改造和革新过的印象主义
特征:重科学 重和谐 重理性
修拉《大杰特岛的星期天下午》
现代美术(公元20世纪)
U1 现代美术的前奏
3. 现代美术的基本特征:后印象派(post impressionism)即是印象派之后背离了印象派风格的艺术流派,一般指塞尚、高更、梵高、劳特累克和雷东等人的绘画。
塞尚、梵高、高更
纳比派(nabi)
波纳尔、维亚尔
U2 现代美术中的现代主义美术
一战前
1. 野兽派(Fauvism):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第一个现代主义画派。1905年,以马蒂斯为首的一群在象征派大师莫罗画室中学习的青年,送作品参加巴黎的“秋季沙龙”展出。这些作品大多色彩旷野、笔触飞扬、形象怪异,使观众们大吃一惊,顿时轰动了巴黎。当时有位评论家比喻这批作品像一群野兽正在吞食那些温文尔雅学院派美术,从此“野兽派”之名传播开来。这些画家认为绘画最重要的是色彩,强调色彩的对比,大胆使用纯色,敢于突破形体的拘束,追求强烈情感的表达和个性的解放成为他们的共识和行动宗旨。其实他们既无明确纲领,也无严密组织,只是在野兽派这个名称下的一个多派系的松散组织。野兽派绘画运动在1905年至1906年形成高潮,顶峰期很短,但对后来的现代派艺术,尤其是德国的表现主义影响极大。之后他们各自的作品不再出现相同的面貌,野兽派也就自行解体。代表画家有马蒂斯、德兰、杜飞、弗拉芒克、凡东根、鲁奥、雅弗林斯基等。
马蒂斯、弗拉芒克、德兰、
2.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蒙克、克里姆特、凯尔希纳
3. 立体主义:毕加索《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
勃拉克
4. 未来主义(futurism):巴拉、波丘尼
5. 达达主义(dadaism):
杜尚《下楼梯的裸女》《LHOOQ》
两次大战之间
1. 超现实主义(super realism)
达利《记忆的持续性》
恩斯特、马格丽特、米罗
2. 抽象主义
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克利
4.包豪斯:格罗皮乌斯、米斯凡德罗
二战之后
1. 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50年代第一个出现于美国的重要现代主义绘画流派和艺术思潮。继承了从凡高到超现实主义追求艺术的抽象化,直接性,自动性和表现潜意识的自我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它强调作者行动的自由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位置。其中已经孕育着以创作者的行为作为艺术传播媒介的因素。抽象表现主义思潮适应了二战后美国人的心理状态和审美要求。
戈尔基、波洛克、德库宁、纽曼、路易斯
2. 极少主义(minimalism):发端于抽象主义,又反叛于抽象表现主义
3. 波普艺术(pop art):波普一词(pop)含通俗、大众、流行之意,这是由英国艺术评论家阿劳威提出的,他在给利用大众影像为内容的美术命名时所作的一个统称,后来被评论界所接受而广泛采用。
劳申柏、沃霍尔
4. 照相写实主义:6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大量抽象作品使人感到厌倦,于是一部分从事波普艺术的画家转向残酷似而逼真的对现实的复制,这显然是朝保守回流。
克洛斯、汉森、
5. 欧普艺术(op art):欧普艺术为光效艺术之简称,是60年代同波普艺术一同发展起来的,但较晚才获得社会的注意。它植根于抽象主义艺术,是由抽象主义发展起来的新图式。一般通过静态色彩图案,使观众产生错觉、旋动、发光等视觉效果。是抽象美术在幻觉上的新发展。
瓦萨莱利
6. 概念艺术(Conceptual art):科苏恩
8. 大地艺术:克里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