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理解西方现代艺术?欣赏哪一流派?哪卫艺术家?理由?

1. 现代艺术
第一,“现代艺术”是西方20世纪以来的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形态损福。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西映方社会进入现代时期,出现了与古典艺术和近代艺术不同面貌的现代艺术,它的突出特征是在艺术形式上不再以写实的风格为主,而是体现艺术家个性的观念和形式语言,来自并且形成了许多艺术流派,一个时期以某种艺术流派为主导。如360问答我们比较熟悉的立体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照相写实主义,等等。当然,无论何种艺术形式,其所反映和表现的都是现代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特征,都是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其中的积极成果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开拓了艺术的视觉表现空间;其中的问题是因为缺乏共同的艺列断严差新着磁术标准和过分的个性化,在艺术上也就良莠不齐,有的脱离公众,走向极端。

第二,在各国的命犯费村句领同游简序刘现代化过程中,都出现与自身社会发展特征相关的、具有自己文化内涵的“现代艺术”,在内容上反映了生互席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在艺术形式上体现了现代精神。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上的先行,西方“现代艺术”对全球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促各国的艺术就是西方的翻版。中国的艺术在20世纪的百年发展中,就有自己鲜明的文化上的“现代性”。

2。 抽象主义 20世纪以来在欧美春确需粮养剂常各国兴起的美术思潮和流清派。它否定描绘具体物象,主张抽象表现。在西方艺术论着中,抽象主义、抽象艺术、抽达吧象派是同义语。

抽象主套须末好足加渐义不同于20世纪的乡向足球其它流派,它不是一个有宣言和纲领的社团。一般泛指的抽象艺术,包含两种类型:1.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其富有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极其概括领夫又目的形象;2.不以自然物象河脱苦赵穿垂硫图元味切为基础的几何构成。

抽象主义的美学观念最早见于德国哲学家W.沃林格的著作《抽离与情移》。他认为,在艺术创造中,除了情移的冲动以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冲动支配着,这便是“抽离的趋势”。产生抽离的原因是因为人与环境之间存质朝径在着冲突,人们感受到空间的广大与现象的紊乱,在心理上对空间怀有恐惧,并感到难以安身立命。人们的心灵既然不能在变化龙条无常的外界现象中求得宁静,祗有到艺术的形式里村寻找慰藉。人们既然不能从外界客观事物中得到美感享受,使希图将混进客观物象从其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来,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价值。沃林格的理论,影响了包括W.康定斯基在内的表现主义画家。最早的抽象主义绘画便是由康定斯基于1910年前后画出来的。沃林格是康定斯基的朋友,他积极支持表现主义运动,并为之扩大影响。

抽象主义的产生除了有逃避现实的因素外,还有受到工业、科学技术推动的原因。现代化的建筑和环境,要求更为概括、精练和简化的艺术形式与之相适应;机器运转的速度、力量、效率这些对视觉来说比较抽象的因素,刺激艺术家去做抽象美创造的尝试,抽象主义艺术的产生是对写实艺术的补充。不以描绘具体物象为目标的抽象艺术,通过线、色彩、块面、形体、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

抽象主义艺术从原始艺术、中世纪的宗教艺术、非洲和大洋洲艺术、东方的文字、书法中吸收了养料,也从中国的老庄哲学、佛教禅宗中择取了适应20世纪西方哲学和人们心理状态的观念。不少抽象主义作品表现出逃避现实、社会虚无主义的倾向,但也有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具有积极、进取和乐观的思想感情。多数抽象主义作品的着眼点在于艺术形式的独特创造。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抽象主义艺术家最有代表性的是俄国人康定斯基和荷兰人P.蒙德里安以及由他创建的风格派。前者主要是抒情抽象的艺术家,后者开拓了几何抽象主义的道路。俄国以?.?.马列维奇为代表的至上主义以及与之有联系的构成主义,也是几何抽象主义的派系。法国继立体主义之后产生的俄耳浦斯主义,实际上是注意光和色彩的抽象主义。

欧洲在30~40年代出现的塔希主义,是注意偶然涂抹和斑污、痕迹所形成的纹样和质地美的抽象流派。4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抽象表现主义,是糅合了超现实主义的自动手法的抽象艺术,代表人物为J.波洛克。抽象表现主义之后在美国和欧洲出现的后绘画性抽象,实际上是几何抽象在当代的发展。因为它是较为规则的、有明确造形和清晰边线的抽象画,所以被美国评论家称为硬边抽象。归纳20世纪欧美各种抽象主义艺术,凡是着重感情表现的,称为抒情的抽象或热抽象;凡是着重表现理念的,称为理性的抽象或冷抽象。

抽象主义有独特的价值,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祗能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存在,决不能取写实主义而代之。西方一些抽象主义理论家,宣传写实主义过时和抽象主义代表着艺术发展方向的论调,是不符合实际状况的。

3.尼古拉·费欣(1881-1955)俄国画家。出生于喀山的木雕工手艺人家庭。他的父亲有一个镀金、细木和雕刻的作坊,费申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后来他在喀山美术学校学习了5年,毕业后去彼得堡考入了美术学院。1908年,他到喀山美术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进行自己的毕业作品的创作。1909年画成油画《砍百菜时期》,为此他获得了画家的称号和去法国和意大利出国留学的机会。大约在这同一时期,他画了《无名女士肖像》(紫衣夫人),此画在慕尼黑国际展览会上获得了金质奖章。社会主义革命以后,费申仍住在喀山,并在喀山美术学校任教。1922年,他得了斑疹伤寒病,那时的饥荒又使他突发的肺结核病加重了。所有这一切迫使他变得消沉,后在友人的劝说下接受了去纽约美术学院任教的邀请,移民美国。晚年,他的妻子离开了他,他独自一个居住在洛杉矶郊区的一所简陋的住宅里,十分悲怆。他越来越意识到,搞艺术的人只有在祖国才能生活和创作。他的作品有《薇拉·阿多拉特斯卡娅肖像》、《画家谢尔巴柯夫肖像》等。

尼古拉.菲钦留世的作品很少;在俄罗斯有关于他的评述也甚微,他的作品很多都毁于战争和移民中,或遗失在国际画展中,他后期的作品多存于私人手里;他是一个很有天赋和个性强烈的画家,从不盲目崇拜和模仿别人,也不参与任何艺术流派和组织;他在继承俄罗斯油画传统基础上,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菲钦在美院进入列宾画室学习,对自己的老师他有高度的肯定和评价,但在艺术追求上却有自己的主张;他在选材和构思上,喜欢从平凡生活中直接取材,追求自然与真实,纯正与鲜明;探索与当时盛行的印象主义不同的一种表现手法,着重带装饰意味的,结构独特的,发挥油画特有性能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

菲钦擅长肖像画和风俗题材的创作.他用笔奔放,流畅;画面时而是颜色强有力的堆积,时而是轻轻掠过留出底色;时而用刮刀和手代替笔;使画面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整个画面色彩响亮,饱和;对比鲜明,格外诱人,好象一部色彩交响曲,耐人寻味;费钦在美国走完了他的艺术之路.脱离民族传统,远离故土,对他来说无疑是场悲剧,但他的艺术成就在俄罗斯美术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至上主义、构成主义和蒙德里安的风格派

1. 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经历了十月革命后建立起苏维埃政权,进入了苏联时期。这一时期俄罗斯启段在艺术上开始大放异彩,康定斯基、马列维奇等人都是最为杰出的代表,诞生了对现当代艺术影响至深的至上主义、构悄培誉成主义等艺术理念,而蒙德里安的荷兰风格派则将这些理念推向更深层次。

2. 马列维奇,全名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1935),是俄罗斯画家,至上主义(suprematism)艺术的奠基人。至上主义强调人的视觉感受的绝对至上,无论作品如何变化,最终带给观察者的是各种不同的感受,艺术家与其画那些构成丰富、颜色繁多的作品,不如从最基本的形态入手,找到人类最基本感受的元素。

3. 马列维奇主张以最基本的元素作为一砖一瓦,构建出拥有综合感受的画作。他认为黑色是最基本的,其次是红黄蓝三原色,最后才是白色。因此马列维奇拥有很多刻画基本形态的画作,例如在白色画布上画一个黑色方块、红色方块,甚中搜至在钛白色的画布上,用锌白色画一个方块。

4. 马列维奇这些简单的画作,虽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如果放在一起看,就能从中感受到马列维奇艺术思路的演进,更好地去理解至上主义。在这些基本形状和构造之上,创作出综合性的画作。

5. 马列维奇的代表作《至上主义者的构成》,由斜向的颜色各异的长方形组成,大小不一,比例不同,只有左下角有一个小的红色正方形,没有倾斜。这幅画展现了至上主义的精髓,每一个长方形对应的每一种颜色,都是感受的基本组成部分,以有机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产生综合的感受。

6.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是一种非常核心的物理数学思想。19世纪上半叶,数学家傅里叶提出了“傅里叶变换”,认为不管多么复杂的波形,都可以用正弦波和余弦波叠加表示。大千世界虽然有各种形态,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由最基本的元素构成的,这就是马列维奇的基本艺术思想。

7. 马列维奇认为至上主义是比过往所有的艺术主义流派都高级的艺术,将艺术去掉各种表现形式,拆解成最基本的形态,回归到最根本的理念。

8. 1922年,俄罗斯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在艺术上强调实用主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表面上看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是相对的,一个强调艺术无用,一个则主张实用价值,但其实是对立且统一的两种艺术风格。

9. 构成主义主张艺术应当具备功能性,去掉一切装饰,在观感上和至上主义一致,都是由非常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至上主义的表现形式都是绘画,而构成主义除了绘画,还涉及日常生活用品,主张抛弃传统的艺术材料,用更现代的材质,如金属、纸板、玻璃等进行创作。

10. 蒙德里安,全名彼埃·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是一位荷兰画家,是荷兰风格派的创始人。从康定斯基开始,到马列维奇等艺术家,都是在寻求艺术理念上的一个答案,每一位艺术家做出的努力都更进一步,而蒙德里安和他的风格派可以说是找到了最优解。

11. 蒙德里安的作品并不具备高超的技术含量,而是将马列维奇关于极简的艺术思想又向下推进了一步。他认为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还不够基本,在平面上表达最基本感受的元素只需要两条相互垂直的线条。在色彩上以红黄蓝白黑为基本色彩,填补在线条区隔的区域中。

12. 蒙德里安的风格派中还有一位代表性的艺术家——杜斯伯格,又被译为杜斯堡,全名特奥·凡·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1883-1931),他的作品与蒙德里安的方格子接近,是对角倾斜于画面且没有边缘线条的格子。(七巧板?)

45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