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哪些著名建筑?

  1. 和平饭店

    和平饭店建于1929年,原名华懋饭店,属芝加哥学派哥特式建筑,楼高77米,共12层。外墙采用花岗岩石块砌成,由旋转厅门而入,大堂地侍橡面用乳白色意大利大理石铺成,顶端古铜镂花吊灯,豪华典雅,有“远东第一楼”的美誉。解放后,饭店于1956年重新开业,起名和平饭店。近年来,和平饭店对客房、餐厅等进行了更新改造,而建筑风格仍保持了当年的面貌,整幢建筑融现代与传统、新潮与复古于一体。

  2. 恒隆广场

    作为南京西路上与中信泰富、梅龙镇广场并立的“金三角”,恒隆不仅仅成为国际顶尖品牌在上海的汇聚地,更主要的是,更青睐具备个性化的商品,上海真正高级时尚的走向在此可见出端倪。

  3. 外滩18号

    18号的前身是渣打银行,这座1500平方米的大楼临水而建,混合了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巴洛克以及混合主义的风格。即使在80年后,18号简洁的线条和典雅的外观,仍散发着属于那一个时代骄傲的光芒。2004年11月,外滩18号开张成为一个新的人文时尚地标,经营者的自我定位是一个创意空间,叫做“Bund18Creative”。重新规划之后,外滩18号不仅吸引了众多高档消费品入驻,拥有如卡地亚和杰尼亚这样的世界级品牌和高档餐厅。还常举办许多展览,承办时装秀,或者论坛。

  4. 东方艺术中心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整个建筑外表采用金属夹层玻璃幕墙,内墙装饰特制的浅黄、赭红、棕色、灰色的陶瓷挂件。
    作为后现代老猛旁建筑理念的一个杰作,整个设计体现了当今世界最前卫最有文化意韵的风格———回归大自然。在这样的环境里欣赏音乐艺术,是一种真正陶冶性情的享受。作为“上海最新的高雅艺术发布地”,东方艺术中心吸引了众多时尚中人。

  5. M50(莫干山路50号)

    M50作为上海市经委授牌的第一批“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同时还被上海市政府规知正划为上海11条特色文化街区之一,昔日斑驳废弃的旧仓库,终于褪去灰姑娘面纱变成中国创意文化产业的权威的聚集地。它目前汇集了80余家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团体、创意设计公司及艺术家工作室,是上海最具品位、规模和影响力的艺术中心,并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以“上海时尚地标”的标签列为“推荐参观之地”,声名直追纽约苏荷区和法国塞纳河左岸。

  6. 新天地

    新天地以上海近代建筑的标志-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首次改变了石库门原有的居住功能,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把这片反映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集国际水平的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新天地的石库门建筑群外表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瓦,而每座建筑内部,则按照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度身定做,无一不体现出现代休闲生活的气氛。漫步新天地,仿佛时光倒流,有如置身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但一步跨进每个建筑内部,则非常现代。

  7. 上海话剧中心

    虽然看话剧仍然是十分小众的爱好,可是上海话剧中心随着不断引进国外原版剧目及制作优秀的当代戏剧作品,中心已培养起上海的话剧演出市场。如今安福路的话剧演出是上海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去安福路看话剧成为当代上海青年的一种时尚文化,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习惯。
    上海话剧中心已经成为各类艺术专业人才齐全,演出硬件设施先进,拥有资产1.2亿元以上的国家级大型表演艺术院团。

    新古典主义银行内部图片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还经常与日本、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等国的艺术家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及互访,一些优秀剧目如《家》、《东京的月亮》、《喜福会》、《OK,股票》、《留守女士》、《商鞅》等还应邀赴日本、新加坡、德国、韩国及香港、台湾地区演出,获得海内外文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8. 上海美术馆

    这里曾是旧上海十里洋场的跑马总会,新馆扩建工程完整地保留了这幢英式建筑原有的新古典主义外观,根据美术馆的功能要求对其进行了改造。室内设计继承了欧式的传统语言,强调了明快的现代气息。在馆内仰望凝重的梁柱,再沿着宽敞的楼梯拾级而上,抚摸着30年代的铜铸马头,浏览着艺术家的精美之作,定会领略到新旧上海的历史变迁,感受到引人入胜的文化魅力。作为上海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上海美术馆也常时尚盛事不断,为各种先锋实验艺术提供了重要舞台。

  9. Park97

    意大利风格的Baci餐厅,日本式的TokioJoe餐厅以及Cali-fornia俱乐部这三个来自兰桂坊餐饮集团公司并在香港非常火爆的餐饮及娱乐场所构成了Park97。
    无论是在酒吧前享受一杯葡萄酒,还是依在沙发里品味一杯午后咖啡,亦或是来一份精致的现代意式风味晚餐……意大利式烹饪风格的Baci餐厅都能向您提供这一切。

  10. 百乐门舞厅

    百乐门外观采用美国近代前卫的ArtDeco建筑风格,是当时30年代的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新潮建筑,红遍全上海,也是上海名媛绅士的主要社交地。
    进入21世纪后,历经七十余年风雨岁月的百乐门进行了恢复性改建,不仅恢复了其昔日的绰约风姿,还融汇了更多的现代时尚元素,吸引着怀旧或时尚的人们前来,在上海滩掀起了一股复古与摩登交织的时尚休闲热潮,可谓“风华再现,犹胜当年”。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相关代表

1、艾斯特剧院
艾斯特粒将支该示推空鲜剧院,也是布拉格第一座新鱼弦花代古典主义式建筑,正面三角形的山墙及两对圆柱,流露出古希腊的建筑风格。跟十1783年剧院更因莫札特首度来访而轰动一时,也因此到现在布拉格仍有许多莫札特的创作歌剧「唐·乔凡尼」木偶剧、黑光剧、传统戏剧上演。
2、柏林的永恒象征—-勃兰登堡门。
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它能成为通向和平之门。
兰登堡门(Brandenburg季杀er Tor)位于柏林市中心菩领孔牛持得轮升更么对白提树大街和6月17日专大街的交汇处,是柏林市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德国统一的象征。
3、圣彼得堡海军部大楼
海军部(Admiralteystvo)
由于沙皇想把圣彼得堡作为海军的大本营,于是俄罗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范——安德里安·扎哈罗夫(Zakharov)设计的海军部大厦(1823年)被建为城市的中心。海军部大厦长约400米,全楼横向划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又做三端划分。该大厦居高临下俯视着彼得大帝的船坞。其尖顶上的护卫舰形状的风标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简头别含。
上海外滩的新古典主义建筑
1、上海汇丰银行大楼
英商短乐攻星底如程李映汇丰银行。设计者公和洋行(现为香港巴马丹拿事务所)。汇丰银行于1864年创设于香港,1865年在上海设分行。1874年于外滩现址建屋。原楼3层,砖木结构,1888年曾局部改建,是一座局部带有巴洛克式的文艺复兴式的建筑。1921年拆除旧屋建新楼,即现有大楼。大楼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5层(底层上方有一天层),另有地下室一层。中部又高出2层,冠以钢结构穹顶。大楼平面近方形。正门入口内,相当穹顶之位置处,有一圆形进厅,近年在重新装修时,在大厅天顶内发现了被掩盖的非常精美的壁画。进厅再内即为营业大厅。大楼西南部位,面向福州路原有一为华人服务的营业厅。大楼外立面处建为严谨的新古典主义手法。
全楼横向五段划分,中部有贯穿2、3、4层的仿古罗马克林斯式双柱。竖向划分亦案古罗马柱式比例。顶部穹顶使人联想起古罗马的万神庙。外墙面石砌,入口处有铜狮一对。营业厅内有写拱形玻璃天棚和整根意大利大理石雕琢的爱奥尼式柱廊。大楼建成时,英国人曾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岭海峡的一座神保玉地最讲究的建筑。”该建筑于50年代后至1995年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楼,现为浦东发展银行。
2、外贸大楼
外贸大楼,原名怡和洋行。是以走私鸦片起家的。位于武儿调径轻中山东一路27号命文班金足把营取已维,建于1920-1922年,思九生洋行设计,为典型的新古典形式。
3、有利大楼
中山东一路4号,现朝精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歌侵长考原名联合大楼,为美国有利银行所有,故称有利银行大楼。大楼于1916年建成,设计者公和洋行,为新古典主义作品但本王欢意上木,楼顶有巴洛克式塔楼。楼高能区双衡慢序降音类已硫7层整体仿效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窗框多采用巴洛克艺术富有旋转变化的图案,大门有爱奥尼克立柱装饰,高大的落地专窗既有利于采光,图止字生蛋写光厂手川止又增添楼宇气势。整幢建筑是以门为中心的轴对称图形。故而给人以平和的感受。
4、东风饭店
东风饭店,原为英国总会,位于中山东一路3号,建于1912年,设计者塔蓝特、毛利斯,室内设计为日本异端建筑师下田菊太郎。为巴洛克式新古典主义作品,内设双柱廊,高吊灯大厅,为上海交际家们的活动舞台。
5、 海关大楼
海关大楼。图中正中耸立者为海关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3号,建于1925-1927年,设计者公和洋行,为新古典主义作品,中心轴线,左右对称,层层叠叠的塔楼向上突出,四面安置大钟,以钟声优美蜚声海上。门廊柱为典型希腊多立克柱式。

41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