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中“香草”“美人”各有何象征意义

1、“香草”的内涵:

《楚辞》中写到草木的地方甚多。《离骚》中“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是用香草(椒、桂、蕙、芷)隐喻贤臣;“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四句,是用种植香草(兰蕙、留夷、等)象征培养人才。

自从《楚辞》歌颂香草嘉木、贬责臭草恶木以后,这些自然物也都被人格化了,被赋予了善与恶、崇高与卑劣的不同品质。

2、“美人”的内涵:

“美人”则是以男女之爱来象征君臣朋友之谊。《离骚》与《九章》中多次提到“美人”,有时是指君主,有时也可能指诗人自己。

屈原首创的象征主义意象

屈原用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来象征君臣际遇的状况。在封建时代,作臣下的得到君主的赏识,就像女子得到男人的喜爱一样,和高所以臣子思恋君主,又像是在思念美人。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原收战国楚人屈原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分别为屈原《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宋玉《九辩》、《招魂》,景差《大招》,贾谊《惜誓》,淮南小山《招隐士》,东方朔《七谏(7篇)》,严忌《哀时命》,王褒《九怀(9篇)》,刘向《九叹(9篇)》,后加上王逸的《九思》,共17篇。

《楚辞》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纯辩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做棚缺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屈原首创什么的象征意象?

屈原独立完成的长篇抒情诗《离骚》,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体裁――楚辞体。减占史明在屈原的诗词中,他首创“香草屋府地执五怀美人”的人意象,用纯洁无比的爱情,来象征他对于楚国的爱。

43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