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式英雄的背景
拜伦出生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从1789年宽梁法国大革命到1830年7月革命,欧洲正处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时代。古老的封建专制制度被迅速摧毁,新兴的资本主义正在形成,到处都发生着剧烈的动荡、尖锐的冲突和急剧的变革。法国启蒙思想也随着法国大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欧洲出现了各种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潮,人们的思想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启蒙主义的所倡导的信条:“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对拜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拜伦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他渴望自由,热爱自由,追求自由。他倡导平等,反对专制。“他始终忠于法国革命的理想,反对亏野专制暴政,同情人民苦难,支持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浪漫主义兴起于启蒙主义之后,信条上仍然坚持启蒙主义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浪漫主义者往往追求超越现实的理想图景。在他们身上折射出理想主义的火光。拜伦秉承了浪漫主义热爱自由的因子,从拜伦身上,我们看到一个为自由而献身的慎空运斗士。可以说浪漫主义传统使拜伦具有深厚的世界主义和博爱主义的倾向。“浪漫主义时期大多数主要的诗篇都是以诗人为圆心而画出的圆”。受上述那些激进的思潮的影响,拜伦憎恶当时社会制度,憎恶政治的腐败和宗教的伪善,蔑视上层社会的腐朽寄生生活,渴望民主,追求自由,同情人民的反抗压迫和奴役的精神。拜伦的这些民主、自由、博爱的思想倾向都折射在了他塑造的拜伦式英雄上,拜伦式英雄都是侠骨柔肠的硬汉,以非凡和极端的方式追求着自由。他们为自由而生,也为自由而死。
然而,拜伦是一个资产阶级贵族,他有着高贵的血统,他身上流着高贵的血。同时他又承袭了资产阶级和贵族的特性,“难以超越已习以为常的生活观念和习性,难以摆脱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虚无主义的影响,看不清社会发展的远景,缺乏与大众的联系,看不到他们的力量”。因此,拜伦不能也不可能看到革命的出路,也看不到社会发展未来的出路。拜伦不能也不可能放手发动群众进行彻底的暴力革命。所以,对于人民大众,他虽同情,但是却也蔑视大众,从未融入大众。他对革命的未来是悲观的,是忧郁的,甚至是绝望的。所以拜伦的反抗是个人主义的反抗,是理想主义的反抗,是贵族式的反抗,是孤独的反抗。它注定了孤军奋战,注定了要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