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人物
世界名画人物 世界名画人物,世代流传、广为人知的名贵画作就是世界名画,油画是人来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许多伟大的画家画的人物画是全世界都叹为观止的作品,下面是世界名画人物。 世界名画人物1 1、《手捧豌豆花的姑娘》1890年爱德华·约翰·波因特英国 她的眼睛和脸颊有一种很梦幻的感觉,布歇常以宫廷中的贵族嬉戏、享乐作为绘画题材。并赋予一定的神话故事背景。在他的画笔下,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让人迷恋不已。 2、《采摘啤酒花》查尔斯·爱德华·佩鲁吉尼 佩鲁吉尼的这幅绘画作品,描述述的是一个年轻姑娘在葎草种植园内采摘啤酒花,画中女子朴实、娴静、美丽大方,观者从中得到对美好最简单的诠释。 3、《蒙娜丽莎》 有人说是达.芬奇的情人、还有人说是佛罗伦萨当地一位著名的名妓,当然还有更加脑洞大开的猜测,说这是达.芬奇的自画像。但最终证明,这些说法都不靠谱,这副画的原型为一名叫做丽沙.格拉迪尼的意大利贵妇。 世界名画人物2 1、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每年到卢浮宫鉴赏《蒙娜丽莎》作品的人数,大约有600万左右。1952年,德国发行首枚《蒙娜丽莎》邮票。 2、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于1665年创作完成的一幅油画。是约翰内斯·维米尔的代表作之一。现收藏于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该画描绘了一名身穿棕色衣服,佩戴黄、蓝色头巾的少女,气质超凡出众,宁静中淡恬从容、欲言又止的神态栩栩如生,看似带有一种既含蓄又惆怅的、似有似无的伤感表情,惊鸿一瞥的回眸使她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光彩夺目,平实的情感也由此具有了净化人类心灵的魅力。 3、披纱巾的少女 《披纱巾的少女》是意大利的拉斐尔·桑蒂于16世纪创作的油彩肖像画。据传是拉斐尔为意中人画的肖像。画家运用了极为丰富的绘画语言,充分发挥色彩表现力,他塑造了一位平凡而又极具审美的女性形象。 女郎姿态优雅,眼睛明亮,面容姣好安详而略含微笑,尤其是其华贵衣裙的百褶纹,画家采用浅褐和银灰的调子来表现,这与人物那丰满细腻的肌肤的色彩相辉映。 4、大宫女 《大宫女》是法国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于1814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该画作尊崇严谨的古典风格,以头包土耳其头巾、手拿孔雀羽扇的奥斯曼帝国的宫女为主题。 画作描绘了具有强烈东方情调的’土耳其宫女的裸体形象。画面上,裸体的宫女背对画面侧身倚躺在软床上,正回眸望着画外,表情沉静、木然,具有古希腊雕塑般的美。最令人称道的是她那略显夸张拉长的背部,刻画细腻,美艳绝伦。 5、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夫人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夫人》是1864年德国画家弗朗兹温特哈尔特创作的一幅油彩画。这幅作品把贵妇人的高贵纯洁,典雅气质融为一体。温特哈尔特在肖像画艺术上有着独特的表现魅力,他以松弛而流畅的笔法绘制了这幅气质优雅的肖像画。 画中19世纪晚期俄国音乐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夫人Nadezhda Nikolaevna Rimskaya-Korsakova,身着华丽蓝白条纹长裙,松散而秀美的长发披在胸前,风姿潇洒地坐在椅子上,显露出这位夫人高贵的气质和浪漫的性格。 6、康达维斯小姐的画像 《康达维斯小姐的画像》是法国画家雷诺瓦最具印象主义风格的肖像画之一,该图是画家于1880年为当时法国一个有名的银行家8岁的女儿Irene画的侧身肖像画。 画中的小艾琳有一头金棕色而蓬松的头发,垂到胸前和腰际。她身着一套淡蓝色洋装,头上扎着小蝴蝶结。她坐着,手安静地放在大腿上,脸色有些苍白,大眼睛忧郁地看着前方,心事重重。 整个画面色彩明艳,画法潇洒。画中的造型是由一系列细碎短促的笔触完成的,画面上没有任何明晰的线条。在暗调背景的衬托下,这位金发披肩的少女显得格外青春亮丽。 7、画家和她的女儿 《画家和她的女儿》是法国路易十六时代女画家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瑞于1789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这是她32岁时所作,十分潇洒优雅。女画家装束朴素典雅,端庄秀丽,目光温柔而深情。 她俯身坐着,双臂围抱着女儿的脸。女儿天真可爱,把脸紧贴母亲,搂着妈妈的脖子,显得无限妩媚。作品将母女之爱、亲子之情画得十分动人,也表现了画家自己的温婉多情。构图采用了稳定匀称的三角形,色彩雅致和谐,线条优美洗练,背景不加任何陪衬,更突出了主题。 8、泉 《泉》,别名《春之仙女》,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于1830年至1856年所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该画运用柔和并且富有变化曲色彩和柔美的曲线,表现出女性人体的古典之美。 在深色的背景下,一个裸体的少女正扛着一个水罐在洗澡。她柔嫩的脚下是质感很坚硬的青灰色岩石。 少女的身体以米洛的维纳斯的姿态反立,同样以柔美的曲线变化展现在眼前,两手扶持着左肩上的水罐,那清澈的流水正流过那玉雕一般的躯体二没有表情的脸上,现出一种纯洁、无邪的神态,尤其是那双美丽的大眼,更充满了童稚,如泉水般宁静、清亮。 9、骑马的女子 《骑马的女子》是1832年俄国画家卡尔·巴甫洛维奇·布留洛夫沿用意大利传统风格,以风俗画样式来描绘人物肖像,探求运用人物所处的环境来烘托画中人物的性格与生活风尚。 画中人装腔作势地骑在烈马背上,看上去是位弱不禁风的贵族小姐,身着拖曳的不适合骑马的长裙,静态的形象与奔跑急止的烈马形成动静的对比。构图采用平衡布势。画中主体肖像画得极为细腻,衣裙头饰表现极富质感,色彩配置华丽典雅。 10、蓬帕杜侯爵夫人像 《蓬帕杜侯爵夫人像》是17世纪法国画家拉图尔所创作的一幅油画。蓬帕杜侯爵夫人本是路易十五的情妇,是那一个时代艺术家们的保护者。 拉图尔以水粉笔触刻画出了蓬帕杜侯爵夫人的性格,她的高雅与傲慢,细腻与成熟。《蓬帕杜侯爵夫人像》中充分表现了这位显赫一时的夫人形象,珠光宝气,雍容华贵,高傲而又目空一切,又集聪明美丽于一身,活灵活现于画布上,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世界名画人物3 《她在花丛中》 2010年,丹尼尔夫·捷哈兹 美国,身在福中不知福,人在花中不赏花。 1867年,布格罗 法国 这件作品非常著名,但是作品的名称不知道怎么翻译。可能因为这个孩子太可爱了,所以各国的翻译都保留了作者的难以表述的原法文名称。 《采摘啤酒花》 查尔斯·爱德华·佩鲁吉尼 佩鲁吉尼的这幅绘画作品,描述述的是一个年轻姑娘在葎草种植园内采摘啤酒花,画中女子朴实、娴静、美丽大方,观者从中得到对美好最简单的诠释。 《窗边阅读的女人》 1930年 德尔菲恩·恩霍拉斯 法国 《正在穿鞋的姑娘》 1890年 赫伯特·詹姆斯·德拉波 英国 十分优雅 《冷冷的夏天》 2012年,谢尔盖·马什尼科夫 俄罗 雨中的情侣,美的不像画! 这张的光影效果让我震惊了好久 9日女王Jane Grey 第一眼看到的是温润如玉的手指,被深深打动。心下疑惑,这样一个美人儿怎么就上了断头台。做了9日的英格兰女王,16岁(一说17岁)便被处死。一只美丽的无辜羔羊。 《手捧豌豆花的姑娘》 1890年 爱德华·约翰·波因特 英国 当代艺术家,谢尔盖·马什尼科夫,列宾美术学院是个好地方。 胡戈·辛贝里*的《受伤天使》。(*Hugo Simberg,官方中文译名不确定是不是这个。)象征主义画作。 欣赏这幅画的每个人,大概都可以在其中或多或少发现自己生活的影子。我想《受伤天使》被称作芬兰国画的原因,或许就是因为它在描绘心灵的同时也能够给人一种治愈的力量吧。 据说小天使手中拿的花是芬兰的国花铃兰。芬兰乐队Nightwish也根据这幅画创作了一首名为《amaranth》(不凋花)的歌曲。生活可能会很沮丧,但不全为如此。困顿之时希望仍如花,永生不败。 这张也很美,她的眼睛和脸颊有一种很梦幻的感觉。orz我还是忘了名字和作者,都是相册里面放了好久的图。 布歇常以宫廷中的贵族嬉戏、享乐作为绘画题材。并赋予一定的神话故事背景。在他的画笔下,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让我迷恋不已。
急求两份名
《最后的晚餐》壁画取材自圣经马太福音第26章,描绘耶稣在遭罗马育长兵逮捕的前夕和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餐时预言“你们其中一人将出卖我”后,门徒们显得困惑、哀伤与骚动,纷纷询问耶稣:“主啊,是我吗?”这时,唯有坐在耶稣右侧(即画面正方左边第五位)的叛徒犹大惊慌地将身体往后倾,一手抓着出卖耶稣的酬劳、你一个装有三十块银币的钱袋,脸部显得阴暗。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移夜最著名的一幅。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沿着餐桌坐着十没灯粉新垂乡杆关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该画420X910厘米,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Milan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为了构图使图难保洲座刑百治亮万灯复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 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优统工延供味药右径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文水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句云关友花类烟某素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作品题材取自圣经故事。试合保孙威犹大向官府告密,基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基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液息,达·芬奇此作就是基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画家通过各种手迅头急法,生动地刻画了基督的沉静史气模她含威汽委混房、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女德节庆格推各自不同的姿态、表车府一台煤情。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 达·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对这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图中人物列为一排,以基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达·芬奇成功地运用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子孔龙爱张降且象。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飞宽开突校飞全配卷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 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乡左艺段注善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10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开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分是市集。画中有814人,牲畜83匹,船只29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13辆,轿14顶,桥17座,树木约180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通过这幅画,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